坦克科普:T60

T-60輕型坦克是蘇聯(lián)于1941年至1942年期間生產(chǎn)的輕型坦克。共有超過6,292輛T-60被生產(chǎn)了出來。該坦克用來取代老舊的T-38兩棲偵察坦克。T-60的基礎設計工作僅花了15天的時間就完成。再加上報送上級審批和根據(jù)意見修改定型,總計也就一個月的時間即量產(chǎn)。

類型 輕型坦克
原產(chǎn)地 蘇聯(lián)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 1941年–1945年
使用方 蘇聯(lián)
參與戰(zhàn)爭/沖突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生產(chǎn)歷史
研發(fā)者 尼古拉斯·阿斯特羅夫
研發(fā)日期 1938年–1941年
生產(chǎn)商 第37號工廠,莫斯科,GAZ,高爾基,第38號工廠,基洛夫
生產(chǎn)日期 1941年–1942年
制造數(shù)量 6,292輛
基本規(guī)格?
重量 5.8公噸
長度 4.10米
寬度 2.30米
高度 1.75米
操作人數(shù) 2人
裝甲 7–20毫米
主武器 20毫米施瓦克機炮(750發(fā))
副武器 7.62毫米同軸 DT機槍
發(fā)動機 GAZ-202,70 匹(52千瓦)
功率/重量 12 匹/噸
懸掛 扭力桿式懸吊系統(tǒng)
燃料容量 320 升
作戰(zhàn)范圍 450千米
速度 44 千米/時
設計
尼古拉斯·阿斯特羅夫(Nicholas Astrov)在莫斯科的以格里戈里·康斯坦丁諾維奇·奧爾忠尼啟則命名的第37號工廠設計團隊于1938年被命令設計兩棲與非兩棲的偵察坦克,它們很快地做出了T-30A和T-30B兩輛原型車。前者于1940年作為T-40兩棲坦克量產(chǎn),同時也衍生出了T-40S(sukhoputniy,指“旱地”的版本),該車為較重型且被認為過于復雜,難以大規(guī)模生產(chǎn)。T-30B原型車則是共用了T-40的底盤,但其在低廉的造價以及較短的生產(chǎn)工時且擁有較厚重的裝甲,因此作為T-60坦克被軍方所接受,并剛好在德國入侵后—1941年7月開始生產(chǎn)。
T-60計劃生產(chǎn)10,000輛以上,以填補戰(zhàn)爭初期蘇聯(lián)坦克兵的巨大裝備損失。起初計劃將該車搭載如T-40的12.7毫米機槍,根本無法對抗德國坦克。坦克工業(yè)人民委員維亞切斯拉夫·亞歷山德羅維奇·馬雷舍夫(V.A. Malyshev)的建議下,升級換裝為20毫米的TNSh炮,這是航空機炮ShVAK的坦克版。這種武器可以在500米的距離內(nèi)貫穿15毫米厚的垂直裝甲。然而不足以對抗德國1942年的改良型坦克,因而打算將T-60的武裝再度強化為37毫米ZIS-19炮,但由于蘇聯(lián)37毫米彈藥不足而作罷。1942年夏季設計出裝備45毫米主炮的炮塔。隨著更先進的T-70以及T-80輕型坦克誕生,T-60坦克只生產(chǎn)了6200多輛。
T-60也作為T-90防空坦克開發(fā)的實驗底盤。但此方案被轉移到T-70坦克上,最后計劃取消,沒有進行生產(chǎn)。
技術特性
重5.8噸,一門20毫米TNSh型速射炮,一挺7.62毫米機槍。車組2人。裝甲厚度6-20毫米,坦克兵稱它為“埋葬兩個兄弟的鐵棺材”。一臺70馬力發(fā)動機,很容易淤陷,必須用繩子拽出來。最大時速44千米,越野時速22千米。車身高1.75米。
型號家族
T-60
為最初的型號,以T-40采用的車體改良,原先的兩棲通用特性被廢除,改裝空用22毫米機炮。
T-60A
為1942年型,車前方裝甲增強至35毫米,車輪由原本的輪輻型改為圓盤型。
滑翔坦克
T-60坦克于1942年被測試改裝為滑翔機,并設計由Pe-8或TB-3轟炸機進行拖曳投放,以提供德占蘇聯(lián)境內(nèi)的游擊隊輕裝甲武力。該坦克為了空用而將其輕量化,包括卸除武裝、彈藥、車頭燈和僅保留極少的油料。然而,即使是經(jīng)過改良的TB-3轟炸機,因為該坦克本身空氣動力學設計極差,使TB-3在唯一一次投放坦克的飛行試驗中就必須迫降,以防止墜毀。由于缺乏足夠動力的飛機來拖曳該坦克,此計劃后來被取消,再也沒被提起。
TACAM T-60驅(qū)逐坦克
二戰(zhàn)時,羅馬尼亞軍以34輛繳獲的T-60坦克進行改裝,成了1943年時推出的TACAM T-60驅(qū)逐坦克。絕大多數(shù)都在羅馬尼亞于1944年8月倒戈至同盟國后被蘇聯(lián)接收。
結束了,福利

點個贊再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