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戰(zhàn)狼2》國內狂砍56.9億票房,成龍卻說:這種電影走不出去
2017年,《戰(zhàn)狼2》國內狂砍56.9億票房,成龍卻說:這種電影走不出去。

2021年,《你好,李煥英》全球上映,當年被認定為有希望趕超《戰(zhàn)狼2》,可惜最終票房54.13億。
當年《你好,李煥英》片方也順勢開啟全球上映,準備在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等地上映。片方宣稱是國產小品式的喜劇包袱+催淚母愛題材,可惜沒用達到預期效果。

中國電影也曾揚威海外,那是幾十年前的功夫動作電影,靠的就是精美的動作設計以及強烈的視覺沖擊。那個年代,好萊塢還沒發(fā)展出電腦特效,動作設計更是拉跨,屬于街頭斗毆的水準,毫無美感。
七八十年代,李小龍、洪金寶、成龍都曾被請到好萊塢當男一號,絕對的主角。

如今,國內的電影市場越來越大,也催生了好幾部四五十億的大片,但這些電影只能在國內取得高票房,一旦走出國門,吸引力就會大大地降低。

成龍曾評價過這種現(xiàn)象,他直言不諱地說:“像《戰(zhàn)狼2》、《紅海行動》這樣的電影,只能在國內拿幾十億票房,走不出去?,F(xiàn)在的國產電影怎么走出去呢?我看蠻難的。還是得拍傳統(tǒng)的功夫電影,我們的功夫是獨一無二的,老外模仿不來的,這才是特色?!?/p>

成龍大哥說得有一定道理,無論靠劇情還是靠特效,國產電影都很難打動海外觀眾。但他的建議還是老一套,靠別人模仿不來的“搏命”表演去爭取市場。

很明顯,這種方法已經過時了,演員們吃不了這個苦,觀眾也不愛看了,特效大片更有視覺沖擊力,也更“真實”。
2010年前的《阿凡達》可以重映,再次收割國內票房,于2021年3月和2022年12月兩次重映,共收獲票房17.15億元。希望國產電影也能殺到美國,收割美國的票房,為國產電影爭一口氣。

當然,追求走出去的想法未必正確,電影首先是一種工業(yè)產品,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服務于特定的市場。假如阿米爾汗弄一個印度大片,利用中國現(xiàn)有技術,肯定就走出去了嗎?我想你的問題是要換一個問法,文化輸出怎么弄!這就牽扯到另外一個問題,先服務好本土市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