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為啥能一次性倒車入位?與新手司機的區(qū)別在哪里?
很多新手司機目睹老司機倒車入位,無需來回調(diào)整一次成功,不由得一臉艷羨。再反觀自己,來回折騰好半天,還沒把車停到車位居中,禁不住惆悵滿懷,啥時候才能達到老司機的倒車境界呢?

別著急,下面史教練就給新手車友簡單分析一下,老司機為啥能一次性倒車入位?與新手司機的區(qū)別在哪里?
一、打輪時機不同
老司機一般都本著“寧早勿晚”原則,即使同樣一點,老司機都是提早一點打輪,新手司機則是確認無誤后才動手,等你打完輪,勢必晚于停車打輪的點位,這么做的后果就是,車尾貼近另外一側庫角。
貼近庫角還好說,最煩人的就是,車尾遮擋住旁邊的車燈,你不好判斷車尾與障礙的實際距離,稍不留神,就會撞到人家車燈上。

那么,老司機打輪早就沒有類似風險了嗎?說實話,同樣有,但是好判斷。
老司機一般都會掌握好打輪時機,提早打輪也就一、兩秒,加上腳下控制好車速,所以,最多離圓心點庫角近一些,但一般不會出邊線。更不會刮到旁邊車燈。只是倒車的旋轉半徑略小于標準半徑。
只要不刮蹭就沒關系,接著轉下去,先把車尾完全甩進車位里,這樣就不用擔心刮蹭兩邊車燈了。

二、調(diào)車方式不同
按照上述方法倒車入位勢必會出現(xiàn)一寬一窄的局面。新手司機一般會沿襲駕校的方法,把車回正以后,再研究下一步如何調(diào)車。這么做當然可以,但是比較麻煩。
史教練會建議新手司機,如果你提前就能預見到這種結果,不用非得把車停正。把車身傾斜到30度角左右的時候,停車把方向回正,讓車繼續(xù)斜著后退。

從后視鏡中觀察后輪抵達目標位置,也就是車輪底部中心點與庫邊線大約30公分左右間距時,朝車位寬的一側打方向。當車體逐漸趨正,把方向回正,再通過后視鏡對比,車體正好停在車位居中位置。
為啥要小于30度角才開始調(diào)車呢?如果你是新手司機會有切身體會,新手調(diào)車總想一步到位,不是向左打滿,就是向右打滿。這樣車身扭動角度過大,駕駛員無法準確判斷,車正后會停在什么位置,而且車身傾斜角度大,還容易刮蹭旁邊停放的車輛。

但當車身傾斜角度小時,你可以小幅度調(diào)整方向,比如左立右立,這樣駕駛員會精準地控制后輪走到預期的位置。
史教練在教實操班學員時,會讓新手司機反復嘗試不同角度調(diào)車,學員深刻體驗,小角度調(diào)車效果極佳,很容易控制車體與庫邊線的距離。
所以說,倒車不用一味追求精準的打輪點位,本身就是動態(tài)中操作,即使再準的點,實操時也會出現(xiàn)小偏差。只要你掌握倒車和調(diào)車原理,通過看后視鏡和調(diào)整方向掌控后輪走向,就可以像老司機一樣,輕松而又流暢地倒入車位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