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消費陷阱丨深剖“消費主義”的9.6分紀錄片

在圍脖上被安利了這部講消費主義的紀錄片,14年開播的新聞調(diào)查形式的記錄作品。
片子有三集,從消費主義的誕生與發(fā)展,講到利用人們潛意識里的恐懼心理來促進消費的廣告營銷宣傳,最后講到針對孩子的消費陷阱——以及成年人如何被一步步變成消費的孩子。
雖然已經(jīng)略有年頭,但??闯P隆踔量梢哉f,因為隔了幾年的時間,我們反而能更好地看待當年的狂熱里隱藏的陷阱。
第一集:消費主義的誕生與發(fā)展
?這一集是“干貨”最多的一集,消費主義從萌芽到誕生,包括它引導我們產(chǎn)生的現(xiàn)實,都在本集呈現(xiàn)——如果你時間有限,只看這一集就足夠你對“消費主義”產(chǎn)生警惕了。
紀錄片一開篇,就展示了蘋果正如日中天的時候,無數(shù)人排隊幾十個小時,為了搶購5S的場面。在蘋果熱已經(jīng)淡去了一點點的當下,這樣的場景滑稽,又帶給人極大的沖擊。

當被問到5s和5有什么區(qū)別的時候,狂熱的排隊者表示:也沒什么區(qū)別、有更多的顏色、可以指紋解鎖很有趣——為了這個,他們花費幾天的時間排隊,并且付出大量的金錢。
這有點魔幻了,但想想國內(nèi)的蘭花、古玩、奢侈品、鞋,乃至一杯奶茶、一盒草莓或一束花——消費在上,我們都沒能幸免。
?
隨后鏡頭 一轉(zhuǎn),我們來到了廢品收購站,無數(shù)遠遠沒到用不了的產(chǎn)品被大量棄置,神奇的是,這里還有大量的、商家寧可棄置也不肯賣掉的還未拆封的電子產(chǎn)品——宛如當年被倒入河中的牛奶……


當今消費主義的核心,就是新產(chǎn)品不斷被淘汰。
人們喜歡消費和淘汰,而商品的不斷淘汰支撐著整個經(jīng)濟——這個不斷消費和報廢的循環(huán)到底是怎樣產(chǎn)生的,“無節(jié)制消費的元兇”到底是誰?
帶著紀錄片標題里的疑問,三集時長的片子,進入正題。
?
20世紀20年代,制造商提出了“計劃報廢”理念:故意設計容易損壞的產(chǎn)品,人為縮短產(chǎn)品使用壽命。
從電燈泡開始應用的理念(讓可以使用2500h的電燈泡縮短壽命至1000h),當下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產(chǎn)品,洗衣機易損壞的加熱元件、無法換電池的電動牙刷、打印機墨盒的倒計時(重制3次后它仍然可以使用),甚至成為眾所周知的約定俗成——它成為了當今消費經(jīng)濟的基礎。
?
冷戰(zhàn)時期,社資之爭讓人們認可:自由的選擇權(quán)和豐沛的產(chǎn)品,是自由民主的象征,人們幾乎是主動地接受了自己“消費的義務”。但很快,售賣方認識到,即使應用“計劃報廢”,人們擁有的東西總有一天也會飽和,為了維持人們旺盛的消費,他們決定:改變?nèi)藗兊南M意識——于是,“有序制造不滿情緒”的銷售哲學誕生了。
商家開始引導人們,因為外觀來選擇和淘汰商品——你的舊車遠遠沒到淘汰的地步,但商家通過微小的改變,讓你覺得“新車更好”——就這樣,50年代的人們享受了消費升級的快樂。
?
接著,時間來到了60年代,緊隨物價提升的收入停滯了【仿佛看到了當下的我們】,到70年代,更是迎來了物價飛漲——人們?nèi)氩环蟪隽?,消費陷阱卻再次發(fā)展——由資本家出資建設的“智庫”蓬勃發(fā)展,媒體、教師、學生群體,開始用“自由市場理論”影響這個世界。
而它的核心是:給消費者至高的位置,讓普通人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消費主義”正式誕生了,并且飛快地蔓延全球。
?
電視劇的出現(xiàn)讓大家的消費的意愿攀升,信用卡的出現(xiàn)則讓大家可以很輕松地從“想買”到“買到”。計算機技術(shù)的發(fā)展讓同一款產(chǎn)品可以輕松擁有數(shù)百種不同的設計——新產(chǎn)品變得越來越重要,流行周期開始變短,無數(shù)的商品還能使用卻面臨“過時”。
從衣服到家具,一次性消費主義成為了主流。
?
第二集:大量案例,展示人們的需求如何被商家的宣傳所改變、拉高
?
第二集其實更像一門廣告營銷學入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商家們發(fā)現(xiàn),找到人們潛意識的恐懼=找到把東西賣給顧客的方法
EG:汽車利用我們對危險的恐懼,把安全感賣給我們,911后SUV銷量大增——但其實它的翻車幾率比普通車高很多。
廣告宣傳焦慮和恐懼,而為了緩解焦慮和恐懼,人們不斷消費。

商家通過廣告告訴人們他們不了解的可怕的事,再給到一種神奇的解決辦法?!灰业竭@個點,讓人們記住,銷售就成功了。
*少女(消費者)+英雄(產(chǎn)品)+壞人(沒有產(chǎn)品會遭遇的恐懼事件)
?
第三集:揭示成年人像孩子那樣購物的原因
?
大量兒童消費者的誕生,讓商家學會了將玩樂作為消費——大量非必需品消費產(chǎn)生了。
并且孩子對故事性的需求+授權(quán)制的完善,促成了IP打造這一“玩法”:1、2歲的孩子就可以識別IP——而成功的IP從孩子到成年人都會為之買單。
EG:星球大戰(zhàn)的成功
?
商家從孩子身上得到了大量的回報,但他們并不止步于此,反而更進一步:如果讓大人變成孩子,他們會成為更好的消費者——抱著這樣的計劃,商家開始鼓勵成人釋放童心。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小孩”的洗腦,讓成人和孩子逐漸達成了欲望趨同——漫展、游戲得到了成人的認可,常規(guī)的商品也開始轉(zhuǎn)變?yōu)楦杏螒蛐缘匿N售方式。
除了心理上的鋪設,信貸制度的誕生,也讓人們屈服于即時滿足。購物欲被更多地釋放,人們也更容易接受高價——購物與付款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被割裂了。

而互聯(lián)網(wǎng)購物的誕生,不間斷的營業(yè)時間+安全簡單的購物方式,讓消費變得更加迅速。不再等待、不再延遲滿足、不再思考和遲疑后,成年人在消費時,變成了“兒童”。

“計劃報廢”理念人為地縮短商品的使用時限;
“有序制造不滿情緒”的銷售哲學,
讓消費者僅僅因為“新品更好”的認知,就淘汰掉依然能使用的“過時”產(chǎn)品;
“自由市場理論”將“消費者”這一身份賦予我們,讓消費成為我們快樂的責任;
廣告帶給我們未知的恐懼和焦慮,再讓我們?yōu)橹I單;
IP打造、對童心的提倡,讓大人和孩子一起墜入消費陷阱;
信貸、信用卡、網(wǎng)絡購物的誕生讓消費更便捷簡單
——停下來,就變得更難。
得利者花費了漫長的時間,將消費主義植入我們的內(nèi)心。
“不買立省百分百” 的反思,能否抵抗?“買買買”的魔力?
每個人都將用消費給出答案。
而這部片子,至少能幫助我們思考,讓我們給出“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