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廢水處理的一般流程與方法
廢水在進行預處理的過程中,一般是要先對水量進行控制。在生產(chǎn)的過程中,排出來的廢水不一定是均勻的,如果對水量無法準確的把握,就無法使用藥劑進行調(diào)節(jié)、混凝沉淀、氣浮等分離處理。可以設(shè)置一個收集池,以緩存廢水水量變化對后續(xù)預處理過程的影響。預處理是一個廢水連貫、流動的過程,也是一個有前后次序的過程。那么,廢水處理也是設(shè)計出來的由方法組成的、有前有后的、逐步優(yōu)化的過程。

在預處理階段,是為了生物氧化做準備的。所以,預處理的目標是達到能夠生物氧化的效果,同時也盡可能的分離影響整個廢水處理的因素。一般要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顆粒物、油脂等雜質(zhì),常用到混凝沉淀、氣浮、吸附、過濾等方法。之前說過,方法是獨立的,但也是預處理流程過程中的方法。離開了水處理的流程,方法是沒有用的。結(jié)合了廢水的實際情況,比如選擇使用了混凝沉淀法,就是有用的。

當廢水中含有較多復雜的大分子有機物,沒有辦法直接進行生物氧化的時候。就要采用化學方法先將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常用的方法是鐵碳和芬頓試劑的結(jié)合。過程中是利用Fe2+和H2O2發(fā)生反應生成高氧化能力的羥基離子,和有機物大分子進行氧化反應,生產(chǎn)小分子的物質(zhì)。也可以采用先脫鹽、濃度調(diào)節(jié),后使用在田環(huán)境研發(fā)的IC厭氧罐的方式預處理。

生物氧化的階段,一般是要經(jīng)歷厭氧和好氧處理。先進行厭氧處理,后進行好氧處理,好氧是對厭氧代謝的補充。在厭氧階段沒處理好,出水就少,處理效率就會降低。為了提高厭氧的處理效率,就要增加單位時間內(nèi)的符合要求的出水。為了增加符合要求的出水,不僅要提高厭氧的負荷量,還要減少影響微生物代謝反應的因素,提高廢水有機物和微生物反應的幾率,增強活性污泥的利用率。厭氧處理根據(jù)實際水量和水質(zhì)情況,可以選擇水解酸化、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折流板反應器等。

好氧處理一般是要在充氧的環(huán)境下,增加廢水中的溶解氧,提高好氧微生物的代謝效率。對充氧的方式有很多,有直接充入的,也有靠水的流動來自然增加的。常用的好氧處理設(shè)備有接觸氧化法、序批式間歇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氧化法、深井曝氣池等,都是在微生物和有機物氧化的基礎(chǔ)上,不斷優(yōu)化和改善外部的反應條件,縮短反應時間,增強出水水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