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拳“六式”之藝論
拳法之道,貴在體用,身不知拳,拳則無用。習拳之道,首要明理,理不達拳性,拳則失魂。心意六合拳貴心明意靈,理真法詳,切不可只知形、執(zhí)于形而參其性。
自古相傳,心意拳乃參“鷹熊斗志”,以合攻守之道,符陰陽之理,融“十形”之長,取“真意”、“靈性”成拳之風格旨要,以“六式”為其鍛煉舉要,成其拳之身也。其含功技、勁氣、神意等諸法為一體,以簡而約則至精深,乃習一“整”而及身整、勢整、勁整,為拳之“合”,若習之合法度,雖有“十形”而終成一身,即一身存“十形”之意也,方不失拳之本。談“六式”則不可不言拳之整體。
心意六合拳的形,不只是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是拳架之結構,也是意之內涵。而意則包含了如勁意、技意、變意等,明意后去促形意真,才能形正?!傲健敝猓菍⑷ㄖ小肮肌敝T法合于其中,以便于習者更好地鍛煉和發(fā)揮?!傲健卑ā笆笮巍保瑳]有哪一形象真正動物的形,故要正確認識“形”,習拳才能明“意”。若不知拳意,則不知勁,不知技,不知神也,又何談習拳?“六式”又稱“六藝”,是取“六意”之法,“雞腿”等諸勢之解意?!靶闻c意”相互作用,但有主次不同,習者要分清。只有明白“形與意”,才能更好地理解拳藝,才能弄清“六式”之藝,也就不會將其中之“虎抱頭”認為是老虎抱著頭了,也就沒有必要去取象形而知拳意了。
“六式”乃拳法之精要,不單體現(xiàn)了拳法之規(guī)以及拳的“身法式”,更體現(xiàn)了拳法的“
功技合一”性。如“雞腿”之功則為行步、樁步之法,技法上則體現(xiàn)為足踢、腳踩、膝撞,步步不離打,功技兩不誤。由此變化出多種步法,全仗“雞腿”之功?!褒埳怼眲t為中節(jié)之身腰功法,身腰如彈簧絞裹束張擰發(fā),為丹田功之基礎,其技法則體現(xiàn)“未見其動,以近其身”之妙,腰身的擰旋裹轉化敵攻勢,卸敵攻勁,隨即展放則發(fā)人?!盎⒈ь^”之功用則頭頂項豎,神氣貫頂,謂之“頭有沖天之雄”。此為拳法中氣法之練之要,此為“身法”之頭部之要法,體現(xiàn)于出勢中則為頭頂而領,蹬腿抻胯之“箭桿穿葉式”,又稱“牮柱式”,為身撲而出之勢。其肩背合而抱、束而展,鍛煉好拳法束展、鍛頸背之功,才能有虎撲之威、之勁,方成“虎形”之藝。出式虎撲(虎抱頭),顧擊合撲,其勁意則取“虎蹲山”之坐胯塌腰之蓄蹲之勁、縱腿挺胯之“虎撲”勁,以及背抱脊張而展之“虎抱頭”之勁,三者合一才具“虎”之藝也。其頸項、背脊、肩胛要活而有力,使肌肉健壯,周身合一,才能發(fā)力猛、技法活。習拳一道,要周身一體,渾身處處練到才為整,才能合,方合拳藝。“虎抱頭”之技法體現(xiàn)了技法的多變性,其出手不離對方腮(圈打),出肘不離對方肋(攻中用中之法)讓對手如進網中。展肘臂之勁或撲,或落肘打等等,全憑心明?!傲健睘橐徽w,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只有合于“拳身”而非局部,才為“六式”之整藝。
“六式”既體現(xiàn)出拳法的“功技合一”,也體現(xiàn)拳法運用的“顧打合一”之法。心意六合拳在技擊中充分體現(xiàn)其法。貫穿于拳勢之中,“六式”則為此而設計,練之一身之中。其“雞腿”為下盤之“顧打”鍛煉之法,防護下盤襠部則為裹襠磨脛之勢,防護腿部則為“雖然兩腿有前后,不勝兩腿并一腿”,體現(xiàn)了“顧法”之性。“龍身”也同樣是在折身側擰之同時蓄力待發(fā),體現(xiàn)了其性。其余各式皆合此藝?!盎⒈ь^”則是上盤之“顧法”,手不離腮,肘不離肋,為拳中之妙用。“顧打合一”并非先防再打,而是要防打同步,此為心意六合拳技擊運用之特色,能有效地保護自身,提高攻擊速度。譜云:“說打法遍身是法,腳踏渾身是空,遠去不發(fā)腳,發(fā)腳不打人。見空不上,先打顧法后打空,先打哪里顧法,渾身是法,具理打是本心”,此話道出心意六合拳“顧打”之要。心意六合拳出手不離“虎抱頭”,其融合于“十大形”之中,如“熊形單把”,起手即為“單虎抱頭”之勢,“鷂子入林”則起手即為“雙虎抱頭”之勢,此充分體現(xiàn)了心意六合拳之“虎抱頭”之真藝。
“六式”之藝乃拳法之精要,而抓住拳法的整體去習練,則能得其妙。這不僅是“身法勢”,更加體現(xiàn)出了拳法的整體性和思想性,故非“虎抱頭”為頭部之藝了。
心意六合拳歷經三百多年的傳承,其間也發(fā)生不少改變,如其間派生出的戴氏心意六合拳,山西、河北的形意拳和王薌齋先生的大成拳(意拳),都是不斷發(fā)展而形成的,雖因為一脈,然各自形成自身風格。故雖其理相似,然各自有不同之解,乃是各自理悟不同。如近來之“虎抱頭”之說,多有不同解釋,均從己學而談,但只要符合自己拳學之性,有益于拳法的體現(xiàn),不同又有何妨。(文:譚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