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yōu)槭裁磾[脫不了別人的劇本?
進粉絲群加天然v:pinetreeacademy
公號、B站、podcasts@天然持續(xù)頓悟中

無論A角B角
文 | 父
2021年7月6日于齊齊哈爾
如果問一句,你現(xiàn)在的樣子,是你小時候心目中的形象嗎?至少我不是。
我們從小在比較中長大,總有學不盡的榜樣,鄰居老王家的孩子是我們的切膚之痛,吐不出的梗。家長也是這樣過來的,并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如果你不這樣,隨手一指一個人或者一類人,你就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他們的鄙夷或者憐憫,讓你害怕。就這樣,我們在他們給我們的預設(shè)中和我們給自己的想象中,一天天長大,和茁壯無關(guān)。遺憾的是,我們既沒有成為他們所期待的那樣,也沒有成為我們所向往的那樣。
周而復始,我們也這樣對付我們的下一代。
那天下午買鞋子,相中了一雙,報了鞋碼。店員拿過來試穿,居然大了很多,仔細看看尺碼標簽,問店員這尺碼標準嗎?店員答標準啊。我說那怎么穿著這么大,不是說人的腳下午還會比上午大一點嗎?店員笑而不答。我忽然意識到,我的腳萎縮了,如同我的背駝了。豈止“朱顏辭鏡花辭樹”( 王國維《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連腳和背也一樣不被放過。這大約是每個人都擺脫不了的劇本。
背駝了,顯然不是體力勞動所致,也不是整日摧眉折腰烙下的病根兒。是明白了人勝不了天,所以在老天爺面前總是恭恭敬敬;學會了向愚蠢低頭,打敗了它只能證明你更愚蠢。前者是大自然給你的劇本,你在他的戲中永遠是個跑龍?zhí)椎模缓笳呤巧鐣o你的劇本,你可以罷演,但是你年輕的時候一定沖上過這樣舞臺中央,大義凜然地演過一幕。
人生如劇,人人都是演員,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為朋友為同事為陌路,凡此種種,每一個角色都不是你,你學了別人的樣子,做好或者搞砸;人人都是導演,在后生面前好為人師,王朔的《愛談人生是一種病》,以自嘲的口吻,笑天下可笑之人;人人都是觀眾,現(xiàn)在還分為吃瓜的不吃瓜的,你圍觀別人,等著撿笑,殊不知你身后還有人在看著你的笑點笑意。
做演員,當如人體模特,按照畫者的意愿,保持某種姿態(tài),雖然也在乎別人的觀感,但是確認自己賣藝不賣身;做導演,當知“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做觀眾,覺得每一個演員的身上都有自己的影子,或悲劇主角,或鬧劇丑角,或路人甲。
瞧瞧,我這樣寫著,就是我在給自己寫劇本,以為是自己創(chuàng)作的,其實是接受了別人的思想觀點,誤把自己當做唯一。不是嗎?地球是宇宙的劇本,人是上帝的劇本——如果有上帝。你擺脫了一個劇本,又去演下一個劇本。無論你奮斗,還是躺平,都是戲中該有的角色。
可以確認,我們的角色,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喜歡,正如他們的角色我們也未必喜歡。幾十年的一幕劇,再精彩的演出,終會謝幕。

別人的劇本,不是你的
文 | 鳳爪的世界
2021年7月4日于呼和浩特
活在別人的劇本中,如你我他;也有掙脫劇本而活出自己的,弱弱地說,如82歲再婚的楊振寧。
說起活在別人的劇本中,會想起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松子,聰明漂亮有學歷,中學老師。陰差陽錯,被學校開除,從此,開始了一個又一個的陰差陽錯,生活越來越潦倒。
原本松子生活能力很強,做學生她是優(yōu)等生;做教師時,學生跟她聊個天,都會到處炫耀;做土耳其浴女郎她是紅牌,月薪是普通教師的一百多倍;哪怕是在獄中,她也能考取美容師執(zhí)照??擅鎸ι畹倪x擇題,她總是大腦宕機,失去自主思考,生活一路向下,悲催不已……
原本松子生活很努力,心存美好向往,也具備過上美好生活的能力,但她卻把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唯獨看不到強大的自己。
原本松子擁有愛的能力??伤龕廴耍瑑H僅是為了得到別人的愛--在討好、取悅中失去自我。
原本松子攥著一手好牌,到頭來卻打得稀爛。錯就錯在,她親手丟棄了自己的劇本,去扮演妹妹的角色。
妹妹體弱多病,常年臥床不起,父親自然關(guān)照格外多些。而松子作為長女,雖懂事能干,卻長期被父親無視,如空氣般 。她渴望著像妹妹那樣,感受到一次次的疼愛,她羨慕妹妹,接受到一遍遍的呵護,她甚至幻想著像妹妹那樣,得到一句句贊賞……她入了套,著了魔,時時刻刻、每分每秒都想和妹妹一樣,得到父親的關(guān)注和愛。
松子活在妹妹的劇本里不肯出來。悲催的是,她徹底忘記了自己是誰。她原本是要長成一棵經(jīng)風雨見世面的參天大樹;而妹妹不過是弱不禁風、永無機會長大成材的小樹苗。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是擺脫別人劇本的經(jīng)典。安迪因妻子被殺而蒙冤入獄。監(jiān)獄那個地方,如獄長說:“把靈魂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什么都別想。時間流逝,獄犯布魯克斯早已習慣了獄中生活,以至出獄后,竟無法在自由環(huán)境中生存。而安迪,與布魯克斯完全相反。他利用自身優(yōu)勢和一切資源,拓展獄中生活的空間,把瑞德認為的各種不可能變成可能:為建立圖書館,他堅持每兩周寫一封信,六年從不間斷;為越獄,他靠一把小小的鐵錘,挖開被揚言六百年無法鑿穿的隧洞……二十年后,安迪終于破繭成蝶。
開篇提到了楊振寧,用了“弱弱”一詞,是因為人們對其褒貶不一;這也表達了各種觀念、各種劇本。不論哪種劇本,見怪者多是活在別人的劇本中:“老了老了,怎么沒操守了!”、“一把老骨頭,不能按部就班、正正經(jīng)經(jīng)地安享晚年嗎?”……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否則就是違反倫理綱常。耄耋之年的楊振寧,我行我素,敢于把“別人的劇本”,“扔到太平洋里去”!他宣告:“翁帆是上帝送給我最后的禮物”。
人生劇本形形色色、獨一無二,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如同種子:有人是松樹,有人是玫瑰,有人是蒲公英。如果壓抑了你玫瑰的芬芳,拿著松樹的標準來要求你自己,你的思想就會出現(xiàn)錯亂與變異;如果用玫瑰的芬芳去評判你蒲公英的自由,你的心靈就會迷失和痛苦,失去風采和生機。
別人的劇本,不是你的。嘿,你的劇本呢?

我們?yōu)槭裁磾[脫不了別人的劇本?
文 | 女
2021年7月3日于深圳
7月的深圳,那叫一個熱,感覺自己像是蒸屜里的小籠包。
某天下午和朋友去社區(qū)醫(yī)院打疫苗。排隊時,我向志愿者借了一支筆填表。
還筆時,我轉(zhuǎn)向兩米開外的志愿者,舉起我“歐洲度假專用”、泰坦尼克肉絲兒戴的那種夸張寬沿帽,中氣十足地說:“您好,筆還給您?!?/p>
朋友突然嗷嘮一聲樂噴:“你這樣真的很像你媽!”
我也爆笑。最近幾年,我確實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像我媽了。
穿衣,要做整條街(gai)最靚的仔;
防曬,要把時髦帽子當假發(fā)一樣天天戴;
熱情,要分配給初次見面的每個銀;
旅游,倆月一優(yōu)哉緊鑼密鼓地排。
這次選題,老爸想探討“擺脫不了別人的劇本”;我卻覺得,基因決定了大多人都在刷爹媽的副本,擺脫不了才是常態(tài)。
區(qū)別在于,我們是否想擺脫。
今天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心情是輕松的、陽光的。有趣的是,上周心情很差的時候,我覺得我像我爸。對他基因遺傳出的“我的劇本”,感到甚是沉重、焦慮。
說話,必須引起眾人矚目最好是崇拜;
喝酒,必須喝到桌下才算豪邁;
責任,必須鉄肩一擔毫不退縮;
休閑,必須癱著蜷著避開所有期待。
寫到這里,我終于發(fā)現(xiàn),真正“被宿命”的,其實是“人設(shè)”。
牛掰的作家說,小說寫到酣暢時,后半部分人物會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動,仿佛脫離了作家的腳本,擁有了自由意志。
不過,固定的人設(shè)終將走向宿命的結(jié)局。小說人物即使“醒來”,也不過是在執(zhí)行作家“上帝”之前給他的設(shè)定吧。
如此說來,擺脫別人的劇本,倒是也挺簡單,秘籍是——允許自己“人設(shè)崩塌”。
崩塌需要勇氣。因為重建需要心血,還得承擔風險。
無論是周圍人簇擁著你走向“設(shè)計好的結(jié)局”,還是骨血里咆哮著拒絕更改的祖宗基因,統(tǒng)統(tǒng)抵不過你決定自己人設(shè)崩塌那刻的勇氣。即使,這種決定可能是被動的。
我常說我爸是“智者”,而我媽是“勇者”。
智者提前知曉了結(jié)局,勇者可能是不知者無懼。
智者:“我們?yōu)槭裁纯倲[脫不了別人的劇本?”
勇者:“什么劇本兒不劇本兒?我明天就為夢想去九天攬月了,一起?”
進粉絲群加天然v:pinetreeacademy
公號、B站、podcasts@天然持續(xù)頓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