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一世
(英文:James I,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名詹姆斯·斯圖亞特(James Stuart),蘇格蘭的詹姆斯六世(James VI)。
斯圖亞特王朝的第九位蘇格蘭國王(1567年—1625年3月27日在位)、首位英格蘭及愛爾蘭國王(1603年3月24日—1625年3月27日在位)。
1567年母親瑪麗一世的蘇格蘭王位被廢黜,幼小的詹姆斯·斯圖亞特便登基為王。1583年親政。1603年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駕崩,死前將王位傳給詹姆斯,詹姆斯成為英格蘭的詹姆斯一世。在位期間鼓吹君權(quán)神授,自認為是上帝的使者,惹得與議會經(jīng)常不愉快,同時這種方式使英國國民非常不滿,間接引發(fā)了此后1649年與1688年兩次革命。
詹姆斯是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與她的第二任丈夫達恩利勛爵亨利·斯圖亞特(Henry Stuart)所生的惟一兒子。出生后5個月,其父被刺殺 ,其母因此遭蘇格蘭貴族驅(qū)逐,流亡英格蘭。
1583年,詹姆斯六世親政。
1587年,其母瑪麗因卷入暗殺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陰謀而被處死。
1589年,詹姆斯迎娶丹麥國王腓特烈二世的女兒安妮公主。
1603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指定詹姆斯為其繼承人后駕崩。詹姆斯即位為英格蘭國王,自封為大不列顛王國國王,稱詹姆斯一世。詹姆斯一世此前統(tǒng)治蘇格蘭(專制王權(quán)),不了解英國議會,看不起議會下院,經(jīng)常鼓吹君權(quán)神授(他自以為是上帝的使者,任何人都不可冒犯他)。
1604年,詹姆斯一世授予先前因涉嫌叛亂而被軟禁的愛德華爵士在亞洲活動的獨斷專權(quán),要求其為王室打開東印度群島、馬來半島、明朝海岸和日本列島的生意之門。
1605年,愛德華爵士和約翰·戴維斯指揮著蓋倫帆船“老虎號”,在廖內(nèi)群島海域與一艘日本倭寇帆船遭遇,并在與倭寇交易時突遭倭寇襲擊,約翰·戴維斯被倭寇擊殺。
愛德華爵士指揮英國海員經(jīng)過苦戰(zhàn),消滅了登上“老虎號”的倭寇,并反擊擊沉了倭寇的帆船。老虎號火并事件雖然以英國人獲勝告終,但聊勝于無的微薄收益,根本無法抵損失和贊助者的投資。詹姆斯一世便放棄了類似嘗試,不再希圖以王室力量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爭奪在亞洲水域的利益。
1605年詹姆斯一世在火藥陰謀中險遭刺殺。當時有人想團滅國會,正好詹姆斯一世當天巡視國會大廈,他本來決定11月5日召開國會,起了疑心便派人去查看,果然發(fā)現(xiàn)了40桶炸藥,并抓住了準備點炸藥的蓋伊·??怂?。在嚴刑拷打之下蓋伊·??怂构┏隽藚⑴c陰謀計劃的十個人。這十個人后來被詹姆斯一世殘酷折磨致死。這就是著名的“火藥陰謀”?,F(xiàn)代英國每年11月5日的“篝火節(jié)”(又稱“蓋伊·??怂怪埂保┮虼硕鴣?。
1607年,詹姆斯一世成功在北美殖民,完成了伊麗莎白一世的愿望。此前伊麗莎白一世多次派大臣沃特爾·雷利前往殖民,但都宣告失敗。
詹姆斯一世的長女,伊麗莎白·斯圖亞特公主,十分得寵。
1611年,第一次解散議會。
在執(zhí)政最后的14年里,王儲查理·斯圖亞特與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George Villiers)大權(quán)獨攬。失去判斷力的詹姆斯一世排斥在外。
在眾多的寵臣中,最受詹姆斯一世看重的喬治·維利爾斯(George Villiers)曾獲得白金漢公爵的封號。當時的歷史文獻清楚地記載著詹姆斯一世與白金漢公爵及其前任寵臣薩默塞特爵士羅伯特·卡爾(Robert Carr)之間的感情:“除了英俊之外,再沒什么原因可以解釋他們?yōu)楹螘蔀閲醯倪x擇了。國王陛下那強烈的愛意或許說明他弄錯了對方的性別,把他們當成了女性,難怪薩默塞特爵士和白金漢公爵如此刻意地把自己打扮成女人的樣子。雖然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顯得妖冶放浪,但是他們在模仿女性方面的成就已經(jīng)到了言語都無法形容的地步?!?/p>
1625年,詹姆斯一世駕崩。
詹姆斯一世的次子,著名的斷頭國王查理一世和他的妻子。
父親:達恩利勛爵亨利·斯圖亞特
母親: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也稱瑪麗一世)
詹姆斯一世與丹麥的安妮公主結(jié)婚,兩人有七名子女:
亨利·弗雷德里克·斯圖亞特(1594年2月19日-1612年11月6日)威爾士親王,早逝。
伊麗莎白·斯圖亞特(1596年8月19日-1662年2月13日)與普法爾茨選帝侯弗里德里希五世結(jié)婚,有后代。
瑪格麗特·斯圖亞特(1598年12月24日-1600年3月)早夭。
查理一世(1600年11月19日-1649年1月30日)英國國王,與法國公主亨利埃塔·瑪麗亞結(jié)婚,有后代。
羅伯特·斯圖亞特(1602年1月18日-1602年5月27日)金泰爾公爵,早夭。
瑪麗·斯圖亞特(1605年4月8日-1607年9月16日)早夭。
索菲亞·斯圖亞特(1606年6月22日-1606年6月23日)早夭。
盡管傳統(tǒng)史學觀點都將詹姆斯一世形容為一位昏庸、自大、迫害清教徒與英國憲政體制與愚蠢的君主,但二十世紀中期的西方歷史學者開始認為,詹姆斯一世在維持國內(nèi)穩(wěn)定與國際關(guān)系上有其成就;在詹姆斯一世時代,因為他的血統(tǒng)而統(tǒng)一的英倫三島實際上并不存在統(tǒng)一的社會條件,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處于族群、文化與宗教的高度分裂與對立下:蘇格蘭的貴族長老議會與英格蘭國會為了彼此的政治優(yōu)越?jīng)_突不斷,都試圖支配對方并改變對方之政體國體,而愛爾蘭對羅馬天主教庭的高度虔誠也使其與英格蘭主流的國教會、新教思想水火不容─這些內(nèi)部矛盾在詹姆斯一世之子查理任內(nèi),以血腥的內(nèi)戰(zhàn)(清教徒革命)作了最糟糕的結(jié)清。
相對地,詹姆斯一世任內(nèi)在國內(nèi)事務(wù)表面上雖看似無能與無所作為,但卻巧妙地令三地的對立維持在相互容忍與平衡之下,詹姆斯一朝在爭議性的人事任命(主要是從英格蘭委派蘇格蘭、愛爾蘭地區(qū)政教領(lǐng)袖)上通常采取不刺激對方的尊重態(tài)度,幾次較大膽任命造成的反彈也多以詹姆斯的讓步解決,雖然詹姆斯一世無法解決王國內(nèi)部的高度對立,但能維持超過二十年的平穩(wěn),已堪稱偉大成就。
除了最后幾年由白金漢公爵籌劃的幾次可笑的(也災難性的)西班牙登陸外,詹姆斯一世的外交走的是不動干戈的和平政策——只要一想到當時的歐洲正因尼德蘭戰(zhàn)爭(八十年戰(zhàn)爭)與三十年戰(zhàn)爭而騷動不已,詹姆斯治世的和平就成了不可思議之事。
事實上,當時歐陸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君王與宰相們也曾多次想誘使英國參加歐陸的戰(zhàn)爭但都為詹姆斯一世所拒。認為他愛好和平的朝臣讒媚的稱贊他是“英國的所羅門”,認為他天性膽怯的歐洲外交官半譏諷的說他是“歐洲最聰明的傻瓜”,但英國的社會因避免了戰(zhàn)爭之害而豐足是不爭的事實。
雖然當時文獻都記錄了詹姆斯一世的粗魯言行與愛好奢靡,但他同時又是個博學之士,相傳他參訪牛津大學圖書館時曾望著圖書館的豐富藏書嘆道:“若我不是個國王,我愿做這兒的囚徒?!笔聦嵣希材匪棺x書量可能居當代歐洲之冠。也正因為如此,詹姆斯才會(意外地)留下他最偉大的功業(yè)——下令編纂英文版的圣經(jīng),英文隨著這本真正滲透到英國各階層的讀物成為一種真正普遍性的讀寫文字,英語能成為當今世界最通用的語言亦是奠基于此;其貢獻,可與莎士比亞的戲劇并稱甚至更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