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辭典·外國哲學史部分》2.3.35 摩萊肖特
【本文轉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僅供學習參考】
35、摩萊肖特(公元1822—1893年)
? 資產(chǎn)階級生理學家和哲學家、庸俗唯物主義者。他生于荷蘭,長期在德國、瑞士等國任教。
? 他和福格特、畢希納同為庸俗唯物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其哲學特點是,承認世界的物質性,但把思想與物質混為一談,否認二者的根本區(qū)別。所以恩格斯嚴格地和他們劃清界限,并鄙視地稱他們是在五十年代到處叫賣的“把唯物主義庸俗化的小販們”。[1]摩萊肖特認為:“思想借腦筋中極微的物質的部分底運動而存在。因此,它本身是物質的”[2]。思想依賴于大腦物質而存在,這是不言而喻的,但認為“物質這個概念也應當包括思想。這是糊涂思想”。[3]摩萊肖特還贊同福格特的下述觀點:思想與大腦的關系,正如膽汁與肝臟、尿與膀胱的關系一樣。他說:“福格特的比擬是無可爭辯的”。但他又不滿意福格特的粗俗說法,認為“思想同液體的不相似,正如同熱或聲不相似一樣。思想是運動,是腦物質的轉化”[4]。不難看出,他對福格特的“改正”,只表明他不愿意把思想看作液體,并沒有“改正”他同福格特完全一致的庸俗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馬克思指出:“表示效忠費爾巴哈的摩萊肖特也極其可笑地每時每刻都在最簡單的范疇上糾纏不清”。[5]
? 摩萊肖特的哲學思想并非一貫的,有時又滑向主觀唯心主義,例如他在批判康德的時空觀時寫道:實物只因為對觀察者發(fā)生關系才存在,假如沒有樹對眼睛的關系,把樹的光線送到眼里,“則樹亦不存在”[6]。
? 摩萊肖特的社會學觀點極其反動和荒謬。他從人的食物質量推論人的心理活動,認為歐洲人信奉有大量儀式的天主教,同飲料有關,“茶使人頭腦敏銳,而咖啡則鼓舞想象”[7]。他胡說,荷蘭人大腦的優(yōu)越性是“以食物為轉移的血液的優(yōu)越性制約的”[8]。他甚至污蔑無產(chǎn)階級,由于營養(yǎng)不良而“變得愚笨”等。
? 主要著作有《生命的循環(huán)》。
注: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225頁。
[2] 《生命的循環(huán)》。
[3] 《列寧選集》第二卷251頁。
[4] 《生命的循環(huán)》。
[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120頁。
[6] 《生命的循環(huán)》。
[7] 《生理學稿》。
[8] 《生理學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