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體驗 ROG 槍神 6,旗艦游戲本的強大遠不止 i9-12900H 與 RTX 3070 Ti

一、英特爾 12 代 i9 超旗艦游戲本來襲,ROG 槍神 6 正式發(fā)布
??英特爾公布第 12 代酷睿移動處理器家族

隨著 CES 2022 的舉辦,作為處理器行業(yè)巨頭的英特爾也帶來了第 12 代酷睿處理器家族的補全,其中面向移動端的處理器就高達 28 款,本代處理器被劃分成了 H / P / U 三個系列,層次分明。

「H 系列」:面向游戲本,TDP 45W
「P 系列」:面向全能本,TDP 28W
「U 系列」:面向輕薄本,TDP 15W / 9W

重點和大家介紹一下 H 系列,因為該系列一直以來都是面向游戲本等高負載設(shè)備的移動處理器,此次 Alder Lake-H 標壓版移動處理器有包含 i5 到 i9 共 8 款型號面世,均采用了 50mm×25mm×1.3mm 的 BGA 整合封裝,基礎(chǔ)功耗 45W:
「i9-12900HK」:14 核心 20 線程、6P8E、睿頻 5.0GHz、24MB 三級緩存
「i9-12900H」:14 核心 20 線程、6P8E、睿頻 5.0GHz、24MB 三級緩存
「i7-12800H」:14 核心 20 線程、6P8E、睿頻 4.8GHz、24MB 三級緩存
「i7-12700H」:14 核心 20 線程、6P8E、睿頻 4.7GHz、24MB 三級緩存
「i7-12650H」:10 核心 16 線程、6P4E、睿頻 4.7GHz、24MB 三級緩存
「i5-12600H」:12 核心 16 線程、4P8E、睿頻 4.5GHz、18MB 三級緩存
「i5-12500H」位:12 核心 16 線程、4P8E、睿頻 4.5GHz、18MB 三級緩存
「i5-12400H」:8 核心 12 線程、4P4E、睿頻 4.4GHz、12MB 三級緩存
按照官方的宣傳,第 12 代酷睿移動處理器算得上自家“牙膏擠爆的一次”,以旗艦 i9-12900HK 為例,在能效比方面遠超自家上代旗艦 i9-11980HK。特別是在游戲場景表現(xiàn)方面,最高可以達到 28% 的表現(xiàn)提升,對于游戲玩家來說無疑是利好的消息。

此次 45W 的 H 系列,在內(nèi)存方面還支持到了 DDR5-4800、DDR4-3200、LPDDR5-5200、LPDDR4X-4267,所以其實是既支持升級 DDR5 也沒有拋下 DDR4,算是兼容并重的考量了。

在擴展連接方面,得益于總線帶寬能力的提升,12 代酷睿移動處理器支持 PCIe 4.0 固態(tài)和顯卡直連,而且還能夠帶動 4 × 雷電 4、4 × USB 3.2、10 × USB 2.0,無線網(wǎng)絡(luò)升級了對于 Wi-Fi 6E 的支持,視頻端口支持 HDMI 2.0b 和 DP 1.4。

本文就給大家展示一臺搭載了第 12 代英特爾酷睿 i9 處理器的 ROG 槍神 6 游戲本,盤一盤這款超旗艦游戲本性能表現(xiàn)有多強勁?外觀設(shè)計內(nèi)部構(gòu)造存在哪些亮點?作為主打游戲向的 ROG 在軟硬件交互層面又帶來了哪些自己的全新理解?以上都是本文希望帶給你的內(nèi)容。
「處理器」:12 代英特爾?酷睿? i9-12900H 移動處理器(14 核心 / 20 線程,2.5 / 5.0GHz,90W)
「顯卡」: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 筆記本電腦 GPU(8GB GDDR6 / 150W / 顯卡直連)
「屏幕」:15.6 英寸 16:9 窄邊 IPS 屏 / 2560×1440 分辨率 / 240Hz 高刷新率 / 100% DCI-P3 高色域 / 300nits 亮度 / 3ms 響應(yīng) / Dolby Vision / Adaptive Sync
「內(nèi)存」:16GB DDR5 4800MHz 高頻內(nèi)存(最高支持 64GB)
「硬盤」:1TB PCIe 4.0×4 NVMe SSD,預(yù)留 M.2 插槽,支持 RAID 0
「音響」:四揚聲器、Smart Amp 音效技術(shù)、杜比全景聲音效、Hi-Res 認證
「鍵盤」:單鍵 RGB 影刃鍵盤、2.0mm 鍵程、Aura Sync、觸控板數(shù)字鍵盤
「網(wǎng)絡(luò)通信」:英特爾 AX211 Wi-Fi 6E 無線網(wǎng)卡+ Realtek 2.5Gbps 以太網(wǎng)口
「I/O 端口」:1 × 雷電 4、1× USB 3.2 Gen2 Type-C、2 × USB 3.2 Gen2 Type-A、3.5mm 二合一音頻接口、HDMI 2.1、2.5Gbps RJ45 LAN 口、電源接口
「電池 / 適配器」:90WHr(4 芯鋰電池) / 280W(20V/14A)、100W PD(USB-C)
「三圍 / 重量」:35.4mm(長) × 25.9mm(寬) × 2.72mm(厚) / 2.30kg
「定價」:14999 元
??ROG 槍神 6 的炫酷外觀與扎實硬件

首先展示下全新款 ROG 槍神 6 的外觀設(shè)計,電腦 A 面采用的是金屬材質(zhì),右側(cè)是一個標志性的「敗家之眼 LOGO」,而且還支持 RGB 燈效和 Aura Sync 神光同步,相當?shù)睦L(fēng)。

同時 A 面還采用了非對稱的設(shè)計讓,一道斜向的激光蝕刻紋理延伸到了尾翼部分,此處還加入了三種可替換的信仰徽章的設(shè)計:白色、黑色以及半透明,比較遺憾不能發(fā)光,希望 ROG 在研發(fā)槍神 7 時,可以考慮加入。

ROG 槍神 6 的 B 面自然就是屏幕部分,不同于傳統(tǒng)的筆記本電腦,它沒有攝像頭的加持,所以把頂部邊框做得非常薄,目測僅有 3-4mm,感覺和我的 iPhone 13 Pro Max 邊框都有一戰(zhàn)之力。至于屏幕素質(zhì)我們留到后文再詳細介紹。

接下來看看 ROG 槍神 6 的 C 面,同樣是一條白色的斜向紋理將掌托一分為二,左側(cè)是黑色,右側(cè)則采用了半透明工藝,非常類似于當下時興的透明探索版概念。要知道這塊復(fù)合材料的掌托是一整塊并非拼接,加工難度應(yīng)該不低,屬于廠家在秀肌肉了。掌托的表面觸感也十分柔軟,缺點就是容易沾染指紋和油污,希望在未來能夠多多改進。

ROG 槍神 6 在「鍵盤」方面同樣注重觀感與體驗,一方面是采用了 2.0mm 鍵程 + Overstroke 閃擊技術(shù)的影刃鍵盤,能夠保障按鍵的舒適感和準確性;另一方面在鍵盤燈效上,采用了單鍵 RGB 的方案,燈效不僅明亮且變化較多,討好眼球。

其他細節(jié)方面,快捷鍵都是獨立分區(qū),分布在左上角和右側(cè),而數(shù)字小鍵盤則集成在了觸控板上。當你長按 2 秒觸控板右上角的「Num LK」就即可喚醒,亮燈時觸摸即可輸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數(shù)字小鍵盤,對于需要輸入大串數(shù)字的場景有所幫助。

或許你還關(guān)注到了 C 面掌托右側(cè)的一個神秘的紅色組件,它并不是 U 盤,而是華碩旗艦游戲本家族才具備的 Keystone(鑰石),我們后文再來聊聊它有哪些奧秘。

ROG 槍神 6 的另一大亮點設(shè)計,自然是機體上分布廣泛的燈效組件,不僅 A 面敗家之眼 Logo 能亮,B 面鍵帽,連中框上都有一套 U 型底盤燈。屏幕下方甚至還有一個隱藏式的邊鋒光效燈帶,下圖中 C 面掌托前部的熒光就是它的杰作。而且這些燈效模組均支持 Aura Sync 神光同步功能,可玩性相當?shù)母摺?/p>

此外,ROG 槍神 6 的「轉(zhuǎn)軸設(shè)計」也加入了一點點小細節(jié),除了保障單手開合時非常流暢外,這里還采用了 3D 風(fēng)道設(shè)計,梯型切口分割了屏幕底部,提升冷空氣進入散熱風(fēng)扇的效率。最大開合角度方面,大概能保持在 135 ° 左右,對于日常玩游戲足夠了。


在大家非常關(guān)心的「I / O 端口」上,ROG 槍神 6 也是一步到位,端口主要集中在了尾翼部分,包含 1 個雷電 4、1 個 USB 3.2 Gen2 Type-C、視頻端口為 HDMI 2.1,還有一個 2.5Gbps RJ45 LAN 口,最后是電源接口。剩下的 2 個 USB 3.2 Gen2 Type-A、3.5mm 二合一音頻接口都在左側(cè),對于右側(cè)接駁有線鼠標可能不太友好。

電腦的 D 面也有很有特色,貫徹了 C 面特有的分段式設(shè)計,左側(cè)是復(fù)合材料,右側(cè)是顏色更淺一些的軟膠材質(zhì),同時 ROG 還為其加入了電競涂裝。

有意思的是,我還在右側(cè)發(fā)現(xiàn)了「18-15-07 06/06」的符號字樣,這屬于 ROG 的彩蛋數(shù)字了,感興趣的童鞋可以去檢索下,這里就不做劇透了。

D 面下方就是前面給大家展示過的 U 型底盤燈了,頗有點現(xiàn)在豪車尾部的腰線燈范,個人建議可以考慮在下一代將腰線延展到散熱進風(fēng)口乃至尾翼,RGB 燈效 Max!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 ROG 槍神 6 的內(nèi)部構(gòu)造,卸下背板之后。首先引入眼簾的就是這個碩大的散熱模組——官方稱之為「冰川散熱架構(gòu) 2.0」:涵蓋了雙風(fēng)扇 + 四出風(fēng)口 + 六熱管的組合。


每個 12V 的 Arc Flow 絕塵風(fēng)扇上都分布著 84 個葉片,搭配液晶聚合物材質(zhì),能夠帶來更強勁的風(fēng)力和更低噪音。除了風(fēng)扇比較扎實外,ROG 槍神 6 還用上了暴力熊新一代液金導(dǎo)熱,高導(dǎo)熱率高達 85.4W/mk,此外在散熱鰭片上使用了 218 片 0.1mm 的冰翼鰭片,總表面積達到了 107.131mm2。畢竟是面對 12 代 i9 這樣的大火爐,散熱不能拉跨。

「內(nèi)存」方面,ROG 槍神 6 默認搭載了一根 16GB DDR5 4800MHz 內(nèi)存,我又自己加裝了一根海力士家的同款,一共達到了 32GB DDR5 4800MHz 內(nèi)存。如果你還不滿足,這款電腦最高可以支持 64GB 的容量,土豪們沖!

ROG 槍神 6 在「硬盤」方面,則選用了鎂光家的 1TB PCIe 4.0 × 4 固態(tài)硬盤,為游戲帶來充足的性能保障。同時還預(yù)留了一個同樣高規(guī)格的 M.2 插槽,有條件的同學(xué)可以考慮入手一個同款組成 Raid 0,最大化地提高電腦讀寫性能。

最后在電池方面,ROG 槍神搭配的是 90WHr 的 4 芯鋰離子電池組,在續(xù)航表現(xiàn)方面,PCMark 10 極限續(xù)航測試能夠達到 10 小時,實際正常使用還是可以撐個半天,但要是打游戲的話,建議大家還是搭配電源享用吧。

二、i9-12900H + RTX 3070Ti 的 ROG 槍神 6 理論性能如何?
看完了 ROG 槍神 6 的外觀設(shè)計后,我們來重點聊聊它的性能表現(xiàn)。畢竟這套 i9-12900H + RTX 3070 Ti Laptop 已經(jīng)是游戲本中目前的最高配置之一了,僅次于 RTX 3080 Ti,在性能表現(xiàn)方面甚至好于許多的臺式主機。(如無特殊說明,本文測試環(huán)境默認為 24-26°C 的密閉空間,BIOS 版本為 G533ZW.306,筆記本加裝為 32GB DDR5 內(nèi)存,開啟顯卡直連狀態(tài),奧創(chuàng)中心調(diào)整為增強模式)

??英特爾?酷睿? i9-12900H 移動處理器
ROG 槍神 6 最亮眼的賣點,自然當屬英特爾?酷睿? i9-12900H 移動處理器了,這款處理器隸屬于 Alder Lake-P H45 系列,用 Intel 7 工藝制程,擁有14 核心 20 線程,包括 6 個性能核和 8 個效能核,其中性能核單核頻率達 5.0GHz,TDP 90W。

從實際的測試來看,CPU-Z 單核測試得分 758 分,多核性能 8370.1 分。在CINEBENCH R15 的 OpenGL 測試結(jié)果為 215.94fps,CPU 測試結(jié)果為 2963cb,CINEBENCHR20 的測試結(jié)果得分為 7372pts,CINEBENCHR23 測試中,單核性能得分 1886pts,多核性能得分 18962pts,數(shù)據(jù)很不錯。

相比于前代 i7-11800H,i9-12900H 在單核性能方面提升 23-25%,多核性能提升 41-56%,非常的夸張。因為缺乏上代 i9 的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推測換算下。11 代 i9 的單核性能要比 i7 強 5-10% 左右,所以 i9-12900H 大概要比 i9-11900H 強 15-20% 左右,這個性能升級還是相當可觀的。

我借助了一些專業(yè)軟件來測試英特爾酷睿 i9-12900H 處理器,性能表現(xiàn)也非常不錯,我就羅列下數(shù)據(jù),供大家對比參考,對比我最近測試的 i7-12700 臺式主機,ROG 槍神 6 的性能表現(xiàn)也是不遑多讓,多項數(shù)據(jù)反超,足見它的強大。
「GeekBench 5」:單核性能 1782 分,多核性能 14241 分
「Corona 1.3 Benchmark」:渲染測試耗時 1 分 14 秒
「FritzChess Benchmark」:相對性能倍數(shù) 72.65,每秒千步 34871
「7-ZIP 基準測試」:壓縮評分 95.285GIPS,解壓縮評分 110.949GIPS,總體評分 104.324GIPS
「wPrime Benchmark」:32M(單核性能)耗時 10.479 秒,1024M(多核性能)耗時 290.536 秒
「3DMark-CPU Profile」:單線程 1026 分,最大線程 8602 分

最后,通過 CINEBENCH R15 進行 20 次的連續(xù)測試可以看到,i9-12900H 釋放了 2861-3015cb 的性能區(qū)間,整體都很平穩(wěn),盡管中間有一次小幅度波動。不過又迅速回位,最大衰減幅度在 5.10%,CPU 運行的穩(wěn)定性要比 11 代更好一些。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 Laptop GPU
在顯卡方面,ROG 槍神 6 搭載了基于 NVIDIA Ampere 架構(gòu)和 GA104 核心的 GeForce RTX?3070 Ti Laptop 顯卡,擁有 5888 個CUDA 核心,功耗 125W(搭配 Dynamic Boost 2.0 功耗最高可以達到 150W),加速頻率 1035-1485MHz,搭載 256bit 位寬的 8GB 海力士 GDDR6 顯存,支持顯卡直連、NVIDIA DLSS 2.0。

RTX 3070 Ti Laptop 相比于 RTX 3070 Laptop 在架構(gòu)、核心、顯存、顯存位寬、默認功耗范圍方面都沒有變化,主要是提升了 CUDA 核心數(shù)量,同時將基礎(chǔ)頻率下調(diào)至了 1035MHz,加速頻率也調(diào)整到了 1485MHz,Dynamic Boost 功耗提高到了 150W,說人話就是小幅雞血版,更加注重能耗比。

通過 3DMark 測試可以看到 RTX 3070 Ti 在 Fire Strike Ultra(DX11) 測試總分 7450 分,其中顯卡得分 7283 分;Time Spy Extreme(DX12) 測試總分 5733 分,其中顯卡得分 5610 分;Port Royal(光追)測試總分 6985 分,其中顯卡得分 6985 分,相比于前代 RTX 3070 得分提升在 10% 左右。

在顯卡測試軟件 Superpostion Benchmark 中,搭載了 RTX 3070 Ti Laptop 的 ROG 槍神 6,在 4K-優(yōu)化場景中得分 9479 分,在 1080P-極端場景中得分 7314 分,在 8K-優(yōu)化場景中得分 4040 分,這項數(shù)據(jù)以后會納入對比測試中。

??烤機功耗測試
在烤機測試方面,AIDA64 單烤 FPU 30 分鐘后,CPU主頻穩(wěn)定在 4.190GHz,其中 P 核頻率為 4.190GHz,E 核頻率為 3.192GHz,功耗在 116W 上下波動,此時的 CPU 溫度為 85℃,溫度控制尚可。

單烤 FurMark 30 分鐘,GPU 的核心頻率 1335.0MHz 左右,功耗在 150 W 左右波動,圖形處理器的溫度穩(wěn)定在 81℃,溫度控制同樣不錯。

最后測試的是 30 分鐘的 AIDA64 FPU + FurMark(4K) 雙烤測試,可以看到 CPU 功耗穩(wěn)定在 35.49W,主頻為 2.195GHz,其中 P 核頻率為2.195GHz,E 核頻率為 1.895GHz,溫度為 68℃。而 GPU 的溫度僅 72℃,頻率為 1215.0MHz,功耗為 145.25W。此時 CPU + GPU 的總功耗為 180W 左右。

對于用戶而言,感知最為強烈的還有機體外殼溫度。通過紅外線熱成像儀觀察:在雙烤 30 分鐘之后,C 面和 D 面的最高溫度也僅僅 40℃,而且在 WSAD 和觸控板的溫度分別為 25.8℃ 和 14.3℃。我在測試游戲的時候,摸著鍵盤基本上都沒有過熱的跡象,很難想象這是一個 i9 處理器 + 次旗艦顯卡的滿載發(fā)熱量。而且即使放在腿上時,與腿部接觸的區(qū)域也不過 18.4℃,可以說是相當涼爽了。

??內(nèi)存性能
在內(nèi)存方面,ROG 槍神 6 標配的是單根 16GB DDR5 4800MHz 高頻內(nèi)存,我直接裝上一根海力士家的同規(guī)格內(nèi)存組成了 32GB。通過 AIDA64 的內(nèi)存測試之后可以看到,讀取速率為 65913MB/s、寫入速率為 66480MB/s、復(fù)制速率為 62548MB/s、時延 95.1ns。 L3 Cache 的讀 / 寫 / 拷貝數(shù)據(jù)分別為 717.86GB/s、317.64GB/s、517.04GB/s、時延 21.0ns,相比于 DDR4 性能幾乎翻倍。

??硬盤性能
硬盤方面,ROG 槍神 6 選用了鎂光家的固態(tài)硬盤,型號為 MTFDKBA1T0TFH,硬盤容量 1TB、使用的 PCIe 4.0 × 4 通道和 NVM Express 1.4 標準。首先在 3DMark 存儲基準測試中帶寬為 389.97MB/s,平均存取時間為80μs。然后在 ATTO Disk Benchmark、TxBENCH 等其他主流軟件測試的結(jié)果中,可以看到硬盤的順序最大讀速在 5900-6500MB/s 左右,最大寫速在 4500-5000MB/s,典型的 PCIe 4.0 水平。

??網(wǎng)絡(luò)通信
在網(wǎng)絡(luò)通信方面,ROG 槍神 6 同樣選用了高水準硬件。無線網(wǎng)卡使用的是英特爾 AX211,擁有 2×2 天線,支持最新一代的 Wi-Fi 6E 無線網(wǎng)絡(luò),更低延遲、更少干擾,峰值速率能夠達到 2400Mbps,同時還集成了藍牙 5.2。有線網(wǎng)口則采用了 Realtek 2.5Gbps 以太網(wǎng)口,比如家里面有千兆以上寬帶的童鞋就享福了。

??整體性能
最后,在整體性能方面,ROG 槍神 6 在 PCMark10 EXTENDED 的基準測試場景中,總體得分 10360 分,基本功能得分 10374 分,生產(chǎn)力得分 10796 分,數(shù)位內(nèi)容創(chuàng)作得分 12655 分,游戲得分 21969 分。筆記本在 PCMark 10 中性能得分破萬屬實不容易。

三、ROG 槍神 6 為我?guī)砹嗽鯓拥挠螒蝮w驗?

接下來就到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 3A 游戲?qū)崪y環(huán)節(jié)了,測試覆蓋了主流的 3A 大作,考慮到部分顯卡殺手級游戲,所以測試還采用了 1080P 和 1440P 兩個分辨率檔位,便于大家篩選。測試優(yōu)先使用官方測試 DEMO,其次才會考慮使用游戲頁面的穩(wěn)定狀態(tài)記錄數(shù)據(jù)。

本輪一共測試了 11 款主流游戲,可以看到除了顯卡殺手《地鐵離去》和《控制》外,其他所有游戲在 2K 分辨率 + 最高畫質(zhì) + 實時光線追蹤特效下都能夠保證 60fps 的流暢,甚至某些優(yōu)化好的游戲如《死亡擱淺》還能夠達到 133fps。

不過面對顯卡殺手游戲也無需擔(dān)心,畢竟 NVIDIA 還有「DLSS」這個應(yīng)對實時光追特效的大殺器,它能夠?qū)崿F(xiàn)游戲畫面的降檔渲染,在相同功耗下用一點點畫面損失換來巨大的性能提升,目前已經(jīng)升級到了第二代??梢钥吹街С?DLSS 2.0 的 3A 大作在開啟這項功能后,提升幅度還是相當明顯。

同時 DLSS 在 2K 分辨率下的性能提升幅度要明顯優(yōu)于 1080P,特別是《地鐵離去》,此前幀率基本在 30-40fps 波動,開啟 DLSS 后幀率直接提升 112.7%,2K 分辨率下突破 60fps 了,可喜可賀。

支持 DLSS 的游戲尚可以曲線救國,部分還沒有加入這項功能的游戲自然就只能硬抗了,好在 RTX 3070 Ti Laptop 足夠的強,所以《地平線 5》、《生化危機 8》、《殺手 3》這三款游戲自然也是小 Case,高幀率運行無壓力。

此外,在「游戲功耗」方面,i9-12900H + RTX 3070 Ti 的高負載功耗在 170-180W 左右波動,功耗高低完全取決于處理器的態(tài)度,這也符合前文進行雙烤測試時的結(jié)果,所以官方搭配一個 280W 的電源適配器還是留有余量。

四、ROG 槍神 6 還有哪些突出的亮點和優(yōu)勢?
??出色的屏幕素質(zhì)
旗艦的游戲本除了性能卓越外,更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細節(jié)體驗的出色了,ROG 槍神 6 自然也不會例外,比如它的屏幕就很值得展開聊一聊。這塊 15.6 英寸的屏幕使用的是來自于京東方(BOE) 的液晶面板,型號為 BOE0A55。其分辨率達到了 2560x1440,刷新率高達 240Hz,此外還擁有 3 毫秒極速響應(yīng)時間和 Adaptive Sync 防撕裂技術(shù),對于游戲玩家而言非常友好,畢竟多出來的性能都不會溢出,實打?qū)嵉爻尸F(xiàn)在屏幕上,最終被人肉眼感知到。

在屏幕色彩表現(xiàn)上,ROG 槍神 6 這塊屏幕覆蓋了 100% DCI-P3 色域。通過紅蜘蛛 5 代校色儀實測也有 94% P3 色域,伽馬曲線為 2.3 光度、屏幕最大亮度 284.0nits、對比度 870:1、白點 7600K(偏冷)、色準 ΔE 平均 0.59,除了亮度中規(guī)中矩外,其他面板數(shù)據(jù)還是非常不錯的。從我實際的感知來看,畫面的飽和度和色彩的顯眼程度都算出色,非常討好眼球。

ROG 槍神 6 也充分利用了屏幕的優(yōu)勢,加入了對于「杜比視界」的支持——內(nèi)置了 Dolby Access 軟件,無需單獨付費。我之前還給大家介紹過《手把手教你 Apple HDR 視頻工作流》,歡迎去考古。
杜比視界由杜比實驗室開發(fā)的一種專屬動態(tài) HDR 視頻格式,以其出色的高亮度和色彩飽和著稱,但傳統(tǒng)顯示器播放此類 HDR 視頻時,受限于亮度只能生硬地裁剪高光部分,例如屏幕峰值亮度為 300nits,而視頻峰值亮度為 1000nits,超過 300nits 亮度的畫面就會一片慘白,等于就是高光部分“爆倉”了。

盡管 ROG 槍神 6 的峰值亮度同樣不及杜比視界的亮度要求,但通過內(nèi)置的杜比視界軟件,可以將 HDR 視頻進行亮度映射優(yōu)化,保留更多的高光細節(jié)。不過個人建議有條件的同學(xué)還是外接經(jīng)過 VESA HDR 400 / 600 / 1000 認證的顯示器來感受一番吧。

既然杜比視界都有了,ROG 槍神 6 也安排上了杜比全景聲,一方面是筆記本內(nèi)置了 SMART AMP 四揚聲器,包含 2 個高音單元和 2 個低音單元,并且通過了杜比音效 + HiRes 認證,動態(tài)變化范圍提高 6.5dB。

得益于「杜比全景聲」的軟件支持,你在支持的游戲中就能夠打開家庭影院一類的音效選項,讓你充分感受到虛擬 5.1.2 聲道的杜比全景聲有多么的動聽了。轟鳴的引擎、過彎時的摩擦,再搭配 Xbox 手柄的震動感,帶來更好的沉浸感。

??奧創(chuàng)智控中心 + Keystone 鑰石
ROG 槍神 6 在人機交互上也頗具巧思,比如這個 Armoury Crate 奧創(chuàng)游戲智控中心,就很能體現(xiàn)旗艦游戲本品牌的實力。奧創(chuàng)智控中心屬于華碩出品的電腦管理軟件,集成度相當?shù)母撸粌H可以時時監(jiān)測電腦的工作狀態(tài)、軟件更新,還可以調(diào)節(jié)整機的性能模式、屏幕的 OSD 選項、個性化工作狀態(tài)等重要功能。

比如此次 ROG 槍神 6 搭配了這么多的燈帶,在奧創(chuàng)智控中心就可以打開 Aura Wallpaper,實現(xiàn)桌面壁紙與燈效的 Aura Sync 神光同步,如果你家還有別的 ROG 配件也可以實現(xiàn)互動,這屬于 RGB 的高階玩法了。

但再炫酷的燈效也遠不及「Keystone(鑰石)」?帶給我的眼前一亮,鑰石是 ROG 在槍神 3 時期就推出的小配件,你可以理解為是一個加密 U 盤秘鑰,目前主要能夠為用戶實現(xiàn)以下兩個重要的功能:
1.讓用戶可以啟動指定游戲或程序,還能夠快速訪問與 ROG ID 關(guān)聯(lián)云文件
2.允許用戶啟用電腦當中的 Shadow Drive(暗影存儲區(qū)),屬于完全的私密空間。

目前 Keystone(鑰石)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 2.0 版本,將其插入 ROG 槍神 6 在 C面右側(cè)的凹槽中時,它便會亮起指示燈,同時電腦鍵盤也會作出相應(yīng)調(diào)整提醒接入狀態(tài)。

插入鑰石之后,你在奧創(chuàng)智控中心設(shè)備選項中綁定即可進行設(shè)置,例如插入鑰石之后的燈效和音效,如上圖所示。當然更重要的是你可以設(shè)置所需啟動指定游戲或程序,比如熱愛游戲的我,就把 Steam、XGP、Epic 設(shè)置為固定啟動選項,插入就可以進入游戲狀態(tài)了。移除選項則設(shè)置為鎖屏,只要拔走 Keystone(鑰石),就不用后續(xù)操作了。

對于有商務(wù)或者隱私需要的童鞋,我強烈安利一波這個「 Shadow Drive(暗影存儲區(qū))」,插入鑰石開啟這項功能之后奧創(chuàng)智控中心會創(chuàng)建一個和 C 盤剩余容量同樣大小的存儲空間。此時你就可以把非常私密的文件、學(xué)習(xí)資料啥的一股腦放進去,鎖定之后,暗影存儲區(qū)便會自動消失。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加密和解密都需要手動進行,所以如果你拔了鑰石,沒有鎖定,那分區(qū)會依舊存在切記。

最后,ROG 也貼心地為 Keystone(鑰石)搭配了一個鑰匙扣,掛在書包或者鑰匙串上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個人覺得未來可以考慮體積更小的收納方式。比如把它直接做成一個鑰匙扣甚至 U 盤,是不是更便于攜帶?

??280W 快充 + 100W PD 充電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ROG 槍神 6 的充電方案,它默認標配的是一個 20V / 14A = 280W 的電源適配器,適配器的體積適中,亮點在于可以 30 分鐘將筆記本電量充至約 50%。按照 10 個小時的續(xù)航來計算,那就是充電半小時,極限續(xù)航走半天,實際使用搭配面板省電功能,可能撐個 2-3 小時沒有問題。

令我更加驚喜的點在于 ROG 槍神 6 還支持 100W Type-C PD 快充,讓游戲本在移動場景需要供電時也能相當?shù)撵`活了。比如搭配閃極家的 100W 透明移動電源,直接喂飽。當然能插電時,搭配個大功率的氮化鎵充電器也是不錯的選擇。期待未來能夠看到 200W 甚至 300W 的 PD 供電方案,到時老式的“磚塊充電器”就可以告別歷史舞臺了。

目前 ROG 槍神 6 供電的主力接口是 USB 3.2 Gen 2×2 Type-C,而非更加強大的雷電 4。可能是目前雷電 4 端口的供電方案還沒有整合,仍然留給了數(shù)據(jù)需求,比如向下兼容雷電 3 移動固態(tài)硬盤。早些年我還擔(dān)心 Windows 陣營筆記本內(nèi)置硬盤還沒有外置快,雷電端口的視頻需求大于數(shù)據(jù)傳輸。沒想到 PCIe 4.0 的超高讀寫速率一起來,壓力就來到了 PSSD 身上,頓感時代的進步。

五、測評總結(jié)
看完了這篇深度評測之后,不知道你對于這款 ROG 家族最強戰(zhàn)力的槍神 6 有何感想?我覺得作為旗艦游戲本系列,槍神 6 在外觀上能夠讓你感受到專業(yè)的設(shè)計與精致的出品,還有諸多中端游戲本忽視的細節(jié):比如異常豐富的 I / O 端口、富有質(zhì)感的半透明工藝、炫酷拉風(fēng)的單鍵 RGB + 橫亙中框、屏幕的 RGB 燈帶。

除了顏值出色外,ROG 槍神 6 的內(nèi)部用料方面也是相當?shù)脑鷮?,最新的?12 代英特爾酷睿移動處理器旗艦 i9-12900H 搭配上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 Laptop 顯卡,輔以 16GB DDR5 4800MHz 高頻內(nèi)存 + PCIe 4.0 固態(tài)硬盤,基本在各項配置上都搭配到了頂級,僅次于槍神 6 的?RTX 3080 Ti 頂配款,不過后者的價格也超過了 2.2 萬元。

ROG 槍神 6 搭載的冰川散熱架構(gòu) 2.0,通過雙風(fēng)扇 + 四出風(fēng)口 + 六熱管為整機的性能釋放保駕護航,配合 2K / 240Hz 的高色域高色準屏幕,在杜比視界和杜比全景聲的加持下能夠為玩家群體帶來極致的娛樂體驗。最后,豐富的奧創(chuàng)智控中心與 Keystone(鑰石)人機交互體驗都讓這款游戲本具有更加出色的可玩性與私密性。

當然,我在深度體驗的過程也發(fā)現(xiàn)了 ROG 槍神 6 還有三個方面值得改進完善:首先是右側(cè)和尾部均缺乏 USB 端口,對于右側(cè)接駁有線鼠標不夠友好。其次是屏幕可以考慮增加投入直接選用更高亮度和更高規(guī)格的 MiniLED 背光,補全旗艦游戲本版圖的最后一塊,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杜比視界觀影和 HDR 游戲,當然價格最好控制在 2 萬元之內(nèi)。第三,對于指紋油污的涂層工藝應(yīng)當考慮進一步完善,特別是 C 面掌托部分,作為一枚硫酸手用戶真得不想每天擦鍵盤。

最后,我還想聊點不一樣的內(nèi)容,因為目前微軟 XGP 陣營的不斷壯大,大量的游戲都是打通了 PC 和 Xbox 的邊界,以至于我現(xiàn)在都很少用鼠標鍵盤來玩游戲了,直接外接個 Xbox 手柄,完全可以當 XSX 來用了。但 Xbox 的價格適中且性能不弱,以后極有可能威脅甚至搶占游戲本、電競主機的生態(tài)位,未來的 PC 游戲生態(tài)無疑會面臨一次巨大的洗牌。所以期待以 ROG 為代表的 PC 巨頭,能夠帶領(lǐng)游戲本行業(yè)率先破局,重新錨定游戲本的價值和定位,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此結(jié)束,感謝大家的耐心觀看,我是 Geek研究僧,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