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將俄石油公司從招標中剔除,向美國服軟?

作者:刺客
由于受到來自西方的壓力太大,印度近期不得不通過捅刀中俄的方式,試圖緩解與西方之間的緊張關(guān)系。日前,印度防長辛格在訪問美國期間,就中印邊境問題做出表態(tài),叫囂要讓“傷害過印度的國家付出代價”。幾乎在同一時間點,印度還宣布取消從俄羅斯采購48架直升機的計劃,被輿論認為是向美國服軟的舉動。
然而,不管印度如何試圖轉(zhuǎn)移西方的視線,但他們?nèi)詫⒛抗饩o緊盯在印度對俄合作問題上。所以,在美、日、英等國領(lǐng)導人或者高官向后訪印之后,歐盟那邊又來人了。據(jù)財聯(lián)社20日報道,印度外交部日前發(fā)布消息稱,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于4月24日至25日,對印度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屆時,馮德萊恩將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雙邊會談。
在此之前,英國首相約翰遜也宣布,將于本月底對印度展開訪問。顯然,印度最近就像國際會客廳一樣,頻繁接待來自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qū)高層的訪問。除了上述兩名領(lǐng)導人之外,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和美國負責南亞事務高級代表辛格等人先后訪問過印度。而美國總統(tǒng)拜登和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在近期也先后與莫迪舉行視頻峰會。
無論是已經(jīng)到訪印度的,還是即將到訪印度的,這些國家高層人物不遠萬里跑到印度,實際上都有一個相同的意圖,即打著談合作的幌子,施壓或者說服印度參與反俄行動。而且,從上述這些國家鍥而不舍的行動來看,大有一種不達到目的誓不休的架勢。這對于因俄羅斯問題而與西方關(guān)系日益緊張的印度來說,所要承受的壓力就變得更加巨大。
上述這些國家之所以死咬著印度不放,是因為印度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其在世界上發(fā)展中國家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印度是俄羅斯最主要的傳統(tǒng)合作伙伴之一,對俄羅斯的態(tài)度,可以對南亞和印度洋沿岸國家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作用。
所以說,美國及其附庸在施壓中國未果后,就集中火力對印度進行狂轟濫炸。而新德里出于自身經(jīng)濟、外交和軍事等層面利益的考慮,不打算為取悅西方而放棄其對俄合作關(guān)系。由此產(chǎn)生的后果,就是西方及其附庸對印度“給臉不要臉”的舉動大為光火,在輪番上陣對新德里施加更大壓力的同時,還輔以制裁威相脅,死皮賴臉地就是要將印度拉進他們的反俄陣營。
印度近期接連對中俄兩國捅刀,并不意味新德里就敢于因西方施壓而與中俄翻臉。新德里此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試圖借此向西方證明,他們與中俄的關(guān)系并非西方所想象中的那么緊密,以換取西方減少對其進一步施加壓力。因此,據(jù)界面快訊日前報道稱,印度國家石油已將俄羅斯馬拉爾原油的原油牌號,從其最新的招標中剔除。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美國總統(tǒng)拜登與莫迪進行一個多小時的通話,承諾美國可以幫助印度實現(xiàn)石油進口多元化,并警告莫迪繼續(xù)進口俄石油“不符合印度的利益”。顯然,印度國家石油公司隨后決定將俄石油公司從其最新招標中剔除,從外交角度來看,印度此舉是對美國做出某種妥協(xié)。
但就目前形勢來看,不管莫迪政府捅了俄羅斯多少刀子,但美國等反俄國家顯然并不打算買印度的帳。如此看來,西方是想要一鼓作氣將俄印合作關(guān)系一擼到底了。因此,馮德萊恩和約翰遜兩個歐洲大佬即將對印度展開訪問,這對莫迪政府來說,必將還會有兩場外交惡仗要打。
當然,莫迪政府當前的外交政策,已改變其上一任期倒向美國的姿態(tài),向奉行平衡的獨立外交方向轉(zhuǎn)變。所以說,不管莫迪這時候捅了俄羅斯多少刀子,應該只是在做做樣子糊弄西方政客而已。畢竟,相比于美國等西方國家言而無信的“承諾”,莫斯科對新德里來說就要可靠多。所以,不管西方施加多大壓力,但想要讓印度犧牲自身利益與俄羅斯翻臉,可能性是有,但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