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的提效降本改善——制造成本預算管理
—1—
成本預算管理
企業(yè)的成本預算管理是企業(yè)全面成本控制系統(tǒng)的重要構成系統(tǒng)。在生產制造過程中,雖然降低了直接作業(yè)的工時,但是包含間接作業(yè)的總勞務費,如果沒有降低的話,也沒有什么實際意義。
因此我們要通過制造成本預算管理來確認勞務費是否降低。制造成本預算管理除了確認勞務費以外,還需要確認制造成本中的材料成本、能耗成本、效率成本和制造成本等。制造成本預算具體管理方法如下:

—2—
豐田制造成本預算管理案例
豐田預算管理的特征是以自己過去半年間的實際數(shù)據(jù)為基準,在此基礎上預算下來能夠改善的程度,每月初公布上月的改善金額和赤字金額,調查上月是哪一項改善活動帶來的改善金額,什么原因造成了赤字,然而對于能夠帶來的效益的改善活動加以橫向擴展,找到造成赤字的真正原因,并制定對策防止再次發(fā)生。

—3—
預算管理的過人之處
豐田制造預算管理體系的邏輯非常簡單易學,在很多公司都可以實現(xiàn)。而豐田的過人之處就是該管理的方法在實際現(xiàn)場的徹底實施。
豐田對現(xiàn)場所要管理的對象細分的非常詳細,所有與生產相關的產品都是預算化管理的對象。每實施一個項目時,都要明確以下3點內容:
①未出效果的原因
②已出效果的原因
③預算和實際之間的差異
—4—
豐田的職務分工制度
根據(jù)職務分工制度,豐田現(xiàn)場每個人負責什么項目都有嚴格的區(qū)分。如班長負責生產,組長負責安全和績效改善,生產部長負責成本,在例行的成本會議上由每個生產部長向部長匯報3個月的總結報告,這樣一來,生產部長也依賴于現(xiàn)場作業(yè)員的創(chuàng)意提案和技術人員的技術支持,無形之中就帶動了組織的活力。

—5—
豐田的省人化改善活動
與根據(jù)所需產品來調整人員編制的少人化改善活動不同,省人化改善活動是通過作業(yè)改善來人員。怎樣用更少的人力生產多的產品呢?此時用工時來考慮是不恰當?shù)模鴳撚萌藬?shù)來考慮。
這是因為即使減少0.9人的工時,也不能減少1個人,所以也就不能做到“省人化”,我們首先應考慮的是作業(yè)改善,其次再考慮設備改善,最后慢慢實現(xiàn)降低成本的自動化,首先人機可以分離;其次出現(xiàn)問題時,尤其是有不良品發(fā)生時機器有一定的感應判斷能力,即為省人化,又稱為LCIA。
—6—
豐田的省力化改善活動
省力化一方面是指引高性能的機器,原來由人來做的作業(yè)現(xiàn)在用機器來代替,減少勞動強度;另一方面是指生產作業(yè)工裝的開發(fā),使作業(yè)員在保障質量和提高效率方面得到較大的改善。

—7—
豐田的少人化改善活動
①少人化簡而言之就是打破定員制生產客戶所需的產品。如果市場需求是每天100件產品的話,那么10個人每天生產120件產品不如9個人每天生產100件產品,因為沒有賣出去是20件產品對企業(yè)來說就是浪費,而把作業(yè)人員從10人降到9人,卻可以給企業(yè)降低成本。
少人化強調的是用最少的人力來配合生產的變動,對人員的要求的多能工,對生產方式的要求是“一個流”生產,而作業(yè)方法也要有統(tǒng)一的標準。
②少人化改善的前提(事前改善與準備):根據(jù)產量來及時增減人員的少人化生產線對設備布局的要求非常高。具體要求:專用設備小,進行“一個流”生產,通用設備按型號布局,進行批量生產。

③少人化生產的人員配置方法:通過對人才的培養(yǎng),使員工有一專多能的能力,不僅可以大大縮短企業(yè)的生產周期,也是充分尊重人性、激勵員工的重要方法,比如一道工序設定的作業(yè)時間是30S,那么每個作業(yè)員的負荷是一致的。
如果生產量減少的話,一個作業(yè)員就必須負責多道工序才能保證生產沒有停滯,這時候就只能多能工才能做到。多能工是指具有操作多種機器設備能力的作業(yè)員,或是在生產線上能夠熟練操作幾個崗位的人員。

④從單元化生產到少人化生產的展開:一條生產線的第一道工序可能作業(yè)員比較集中,我們想辦法慢慢的向最后一道工序遞減人數(shù),這樣一來最后一道工序很可能就會空出2人來。
如果把2道工序合并成一道工序,那么讓一個人負責即可,另外1人則完全脫離這條生產線,去支援其他部門或生產線。為了克服作業(yè)員出現(xiàn)零頭的問題,還可以把幾條U型生產線合并成一條生產線,這樣一來,就可以根據(jù)產量的增減,及時調整人員的投入。

⑤自動化生產線中設備合理布局帶來的少人化改善:生產中所涉及的布局包括整個工廠中車間的布局,車間中生產單元的布局及生產單元中每臺設備布局,這里所說的生產單元中設備的合理布局是指綜合考慮工序流程和機器性能,建立靈活的生產現(xiàn)場。
材料入口和產品出口在同一個地方,這樣一個人既可以管材料又可以管產品,還可以同時操作幾臺機器,減少了人員投入,達到少人化的改善目的。

⑦把批量作業(yè)合并到流水化作業(yè)所帶來的少人化改善,在沖壓、鍛造等粗型材加工的時候,受到能源費用和加工條件的制約,一般都把材料聚集在一起進行批量的加工,這樣既需要投入更多人力,又會產生大量的零部件庫存。
如果把零部件加工的機器換成簡單、故障少的小型化機器,就可以把粗型材加工工序和總裝線進行合并,零部件就放置在總裝線的旁邊,在總裝線生產的間隙進行零部件的加工作業(yè)。1人把加工好的零部件馬上組裝起來,就不需用1人加工1人組裝了,最終減少1名作業(yè)員,而總裝線的生產周期也沒有增加。

-END-
文章來源:網(wǎng)絡(如侵聯(lián)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