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陽執(zhí)政的帝王 東漢桓帝劉志

洛陽,一座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締造了無數(shù)中華文明的傳奇。“山南水北為陽”,洛陽因地處洛水之陽而得名,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qū)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fā)祥地。夏都斟鄩、商都西亳、東周王城、漢魏洛陽城、隋唐洛陽城五大都城遺址沿著洛河一字排開,舉世罕見。百余位帝王在此執(zhí)政。今天就說說東漢桓帝劉志。
漢桓帝劉志(132年-168年1月25日),146年—168年在位。字意,陽嘉元年(132年)出生于冀州蠡吾國(今河北博野),東漢第十一位皇帝。漢章帝劉炟曾孫,蠡吾侯劉翼之子?;傅奂次粫r15歲,當時外戚掌權(quán),依靠宦官誅殺外戚梁翼,自此,朝政轉(zhuǎn)入宦官之手。病死,時年36歲,葬于宣陵。
本初元年(146年),漢質(zhì)帝駕崩。在商議新皇帝的人選。大家分成兩派、一派是梁冀想立蠡吾侯劉志為帝;另一派是李固、胡廣、趙戒及大鴻臚杜喬都建議立清河王劉蒜為帝。大將軍梁冀召集三公、二千石官員和列侯討論繼承帝位的人選。所謂討論,實際上就是走個過程。梁冀先將李固太尉免職,在對方群龍無首的情況下立劉志為帝,這就是漢桓帝。即位初期,梁太后臨朝聽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權(quán)。梁冀掌權(quán)二十多年,驕橫氣盛到了極點。延熹元年(158年),太史令陳授通過小黃門徐璜,陳述日食的災異應歸咎于大將軍。梁冀知道后,暗示雒陽令逮捕陳授加以拷問,陳授死在獄中,桓帝大怒。延熹二年(159年),劉志依靠宦官中常侍單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等發(fā)動政變,誅殺大將軍梁冀,并翦除其黨羽?;傅塾H臨前殿,召見尚書們,公開了梁冀毒殺皇帝的罪行,讓尚書令尹勛手持符節(jié)率領(lǐng)丞郎下的官員都帶著兵器守住宮廷官署,收起各種符節(jié)送回宮中。派黃門令具瑗帶著左右兩廂的騎士、虎賁、羽林、都候劍戟士等,一共一千多人,和司隸校尉張彪一起包圍了梁冀的住宅。派光祿勛袁盱帶著符節(jié)沒收了梁冀的大將軍印綬。朝廷沒收了梁冀的全部財產(chǎn),后來全部變賣,共獲三十多億,漢恒帝一高興就減免了天下百姓一半的租稅,百姓樂此不疲奔走相告。梁冀的林苑也開放了。自此,朝政轉(zhuǎn)入宦官之手,東漢進入了更加黑暗的宦官專權(quán)時代。
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68年1月25日),劉志去世,終年三十六歲, 葬于宣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謚號孝桓皇帝,廟號威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