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紫光祿大夫
文官,古代官名,初為加官,無職掌,隋唐以后為散官。唐代為正三品,宋代為正二品,元代為從一品。明清兩代無。
戰(zhàn)國時(shí)代置中大夫。
漢代初期分為中大夫、太中大夫、諫大夫。漢武帝時(shí)改中大夫?yàn)楣獾摯蠓?,秩比二千石,為掌議論之官,大夫中以光祿大夫最顯要。
西漢后期,九卿等高官多由光祿大夫升遷上來。
魏晉以后無定員,皆為加官及褒贈之官:加金章紫綬者,稱金紫光祿大夫;加銀章青綬者,稱銀青光祿大夫。隋煬帝以九大夫和“八尉”十七階構(gòu)成本階,九大夫即:光祿大夫,從一品;左光祿大夫,正二品;右光祿大夫,從二品;金紫光祿大夫,正三品;銀青光祿大夫,從三品;正議大夫, 正四品;通議大夫,從四品;朝請大夫,正五品;朝散大夫,從五品。
唐代、宋代以后成階官之名,唐代為正三品,宋代為正二品,元代為從一品。明代廢金紫光祿大夫,而以特進(jìn)光祿大夫?yàn)槲奈涔僬黄芳邮谏㈦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