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低調又有實力的985,在安徽

大學生放假回家,逃不過親戚關于學校的追問。
?
有這樣一所高校,明明有著頂尖985的地位,卻不被人所熟知。于是會有類似這樣的對話:
“念的什么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在北京嗎?”
“在合肥?!?/p>
“是一本嗎?”
“……”
每次都要一番解釋,才能讓人相信讀的不是技校。對于這所高校的學生來說,這樣的講解可能都說膩了:我們簡稱“中科大”,“國科大”說的是中國科學院大學,都歸中科院管。
?
其實不怪別人不了解,相比于清北復交的名聲在外,中科大太過默默無聞。毫無疑問,中科大是頂尖高校中最低調的那一個。
中科大,最低調的頂尖985
說中科大低調,絕不是空穴來風。
?
在過去三年時間里,清華上了199次微博熱搜,北大上了164次,而中科大只有12次,沒能排進高校熱搜數量的前十名[1]。

然而,知名度并不代表一所學校的實力。中科大的實力,被嚴重忽視了。
?
2020年QS大學排名,中科大位列中國大陸第六,超越了同濟和人大;同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榜單,中科大排名第三,僅次于清北[2-3]。
?
好的大學,離不開好的老師。
?
中科大的教學團隊,目前有62位兩院院士,比復旦多11位,比同濟多34位[4-6]。
?
為了給每位學生充分的關注,中科大本科師生比高達1:4.2,比清華和北大都要高[4][7-8]。也就是說,在中科大讀書,有更多機會和學術大牛近距離接觸。
?
報考中科大的競爭激烈程度,甚至超過了北京上海的一些頂尖985。以2020年安徽省高考為例,中科大錄取分數線比人大高出8分、比同濟高出13分[9-11]。

好老師加上好學生,造就了中科大極強的科研實力。
?
2019年,中科大在CNS三大頂級期刊發(fā)表論文數量,位居全國高校第四[4]。2020年,在反映高??蒲心芰Φ摹白匀恢笖怠卑駟紊?,中科大排名中國第一,世界第四,僅次于哈佛、斯坦福和麻省理工[12]。
?
除了發(fā)表論文,中科大還擅長發(fā)明創(chuàng)造。比如說,電影里動不動就搬出來的“量子”技術,在中科大被變?yōu)楝F(xiàn)實。

新冠疫情剛剛爆發(fā)時,中科大的醫(yī)學團隊也投入了戰(zhàn)斗。
?
他們注意到,很多輕癥患者病情會突然惡化。經過緊鑼密鼓的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這是因為過度免疫造成了炎癥反應,從而提出了“托珠單抗”的治療方案。后來這個方案被國家衛(wèi)健委推廣[13]。
?
那么,從中科大畢業(yè)的學生是什么水平呢?
?
2015-2019屆,選擇繼續(xù)深造的中科大本科畢業(yè)生中,有70%去了泰晤士排名前100的高校。在中科大,平均每1000名本科畢業(yè)生,就會走出一位兩院院士,比例位居全國高校之首[4]。
?
從中科大畢業(yè)后選擇工作,也不愁去家好公司。

近年來,中科大畢業(yè)生的最大雇主是華為,第二大是AI龍頭企業(yè)科大訊飛,前十大雇主還包括阿里、百度、騰訊等互聯(lián)網大廠,可見中科大畢業(yè)生在科技領域的就業(yè)優(yōu)勢[4]。
?
作風低調,不顯山露水,隱居在二線城市的中科大,實力為何這么強呢?
中科大的崛起,在于創(chuàng)新
通常來說,一所大學的命運和所處城市的發(fā)展息息相關。
?
比如說,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原本是一家,但分開半個多世紀后,上交的競爭力要比西交強許多;深圳大學盡管是“雙非”,但對于很多考生來說,比985的蘭州大學更有吸引力。
?
那么中科大是被合肥捧起來的嗎?
?
合肥經濟發(fā)展的確很快,不過GDP還沒排進全國前20[14]。然而早在十年前,合肥GDP還不到現(xiàn)在三成的時候,中科大就已經在泰晤士排名上位列中國大陸第二,超過清華,僅次于北大[15-17]。

可以看出,中科大之所以強,并非因為城市發(fā)展帶來了紅利。探究原因,要追溯到更久遠的歷史。
?
相比于清北復交,中科大要年輕許多。建國初期,中國在科技領域一窮二白。為了追趕世界先進水平、培養(yǎng)科技人才,中科大1958年在北京建校。
?
靠著中科院的力量,中科大一經成立就比肩清北。坊間流傳著一句話:“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

當時的中科大有多強,從專業(yè)就能看出來。最初設立的12個系,有不少是物理熱工系、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這樣的硬核專業(yè)[18],目標直指“兩彈一星”。
?
截至1966年,中科大培養(yǎng)了5000名畢業(yè)生,他們大多分配到了高校和科研部門工作,成為各自領域的中堅力量。前三屆畢業(yè)生里出了29位院士,位列全國高校同期第一[19]。
?
拿著這樣一手好牌,成長為今天的頂尖985,想必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但事實上,中科大并沒有就此順風順水的發(fā)展下去。
?
1969年京校外遷,中科大幾經周折,最終落戶安徽合肥。

這次艱苦的搬遷令中科大遭受重創(chuàng)。抵達合肥時,教師流失了一半,儀器設備損失一半以上,剩下的人還要面臨教學、生活用房嚴重不足的困境[20]。
?
然而中科大并沒有就此跌下神壇,變成一所普通的地方高校。這是因為,中科大在合肥“二次創(chuàng)業(yè)”時,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
1978年,中科大開設了全國第一個少年班和新中國第一所研究生院[4]。這讓中科大在全國教育恢復正常時搶占了先機。國內首批畢業(yè)的博士生,就有近四成來自中科大[21]。

在那個思想還相對封閉的時代,中科大就意識到了要開放辦學,不但選派教師和學生出國學習,還邀請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等國際科學家到校講學,和近百所大學、科研機構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21]。
?
這些嘗試在今天的任何一所高校都很尋常,但在當時是非常前衛(wèi)的操作。
?
高校的發(fā)展終究離不開資金,而當時的國家財政并不寬裕,普通高校沒太多撥款。
?
中科大創(chuàng)新的成果得到了上級的肯定,繼而入選“七五”期間10所重點高校之一[21]。這次成功“上岸”,讓中科大從5億元專項經費中分得一杯羹[22]。
?
有了資金,中科大的二次創(chuàng)業(yè)開花結果,學校越建越大。化學樓、電子樓、力學樓和各種實驗室相繼建成,圖書館早在80年代末就通了互聯(lián)網,校址面積比剛搬來合肥時大了7倍多[21]。

最值得注意的是,1984年,投資8000萬元的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在中科大開工,這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實驗室。這一實驗室,后來在凝聚態(tài)物理學、能源環(huán)境科學等領域,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23]。
?
正是因為敢于創(chuàng)新,中科大的發(fā)展沒有被地理位置束縛。
?
80年代,在由李政道發(fā)起的中美聯(lián)合招考物理學研究生項目考試中,中科大考取人數占全國1/4以上[24]。
?
盡管當時還沒有大學排名,由此就能看出,中科大已經起飛。
小規(guī)模辦學,只為專注科研
憑借銳意創(chuàng)新躋身一流大學之后,中科大并沒有“膨脹”。
?
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20年間本科畢業(yè)生翻了5倍多,研究生畢業(yè)生翻了近12倍[25]。然而,中科大在高校擴招的時代潮流中,硬是堅持著小規(guī)模辦學。
?
中科大本科每年招生1860人左右,這一慣例保持了將近20年,直到2020年才微幅擴招,但也只招收了1921人[18][26-27]。
?
和其他高校一對比,就可以看出中科大招生有多“吝嗇”。2020年,北大和清華的本科招生分別4000人上下,浙大本科招生超過6000人,武大甚至達到了7000人以上[28-31]。

而且,中科大本科只招收理科生,寧愿“偏科”,也不開設五花八門的水專業(yè)。前校長朱清時院士就曾說:“我們的使命是培養(yǎng)國家尖端的科學技術人才,盡可能提高學生的水平,而不是學生的人數[27]?!?br>
?
雖然本科招生少,中科大研究生招生相對多,每招1名本科生就會招3名研究生,這個數字在清華是2.3,而北大只有1.8,這其實也體現(xiàn)著中科大對于科研的重視[7-8][32]。

即便這樣,中科大全校也只有3萬學生,還不到清華的六成[7][32]。
?
小規(guī)模辦學帶來的直接好處是,每個學生都能分享到充足的資源。
?
中科大的經費主要由中科院提供,所以盡管身在地方,經費也非常充足。2019年,中科大獲得了32億財政撥款,比在北京的人大還多8億[33-34]。

這些錢花在了哪里?
?
在高校的決算報告上,占大頭的一般是教育和科研兩項,而中科大尤其重視科研。
?
2019年,北大的科研經費是4億多,清華近5億,以有錢著稱的深大近6億,而中科大是這三家加起來的兩倍多。如果換算成人均,中科大的科研經費是深大7倍以上[32-33][35-38]。
?
這樣優(yōu)越的科研環(huán)境,自然會吸引到頂級的科研人才。
?
2012年,袁軍華教授入選“國家創(chuàng)新人才計劃”,決定從哈佛回到母校中科大任教。然而,國家批的經費要小半年才能到位。為了不耽誤研究,中科大直接“墊錢”給袁教授建實驗室、購買器材[39]。

花錢“搶人”,中科大也絲毫不手軟。
?
為了聘請海外科研人才,中科大在2017年開出極度誘人的條件:年薪45萬起,外加一套160平的住房[40]。
?
科研經費方面,國家支持100萬~300萬,中科大還會再“按1:1以上的比例配套出資”。對比北大“學院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的表述,中科大詮釋了什么叫有錢可以為所欲為[40-41]。
?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為什么同樣是華東五校,中科大和復旦民間知名度差這么遠?”一位答主說:中科大在中國存在的意義,不是為了讓人夸你牛。
?
的確,很多人想去好大學,都是看重它們的聲望。而對于科大人來說,在這里能有一間安靜的實驗室,可能才是最吸引他們的。
作者:淑媛
參考資料:
[1] 網易數讀. (2020). 誰才是中國最網紅的大學.
[2] QS. (2019). QS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0.
[3]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19).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0.
[4]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2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招生章程(2020年).
[5] 復旦大學. (2020). 復旦概況-統(tǒng)計概覽.
[6] 同濟大學. (2020). 學校概況-統(tǒng)計概覽.
[7] 清華大學. (2020). 學校概況-統(tǒng)計資料.
[8] 北京大學. (2019). 北京大學 2019 年基本數據.
[9]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20). 歷年錄取.
[10] 中國人民大學. (2020). 2020年各?。▍^(qū)、市)錄取分數線.
[11] 同濟大學. (2020). 同濟大學2020年各省市錄取分數及人數.
[12] Nature Index. (2020). 2020 tables: Institutions - academic.
[13]?科技日報. (2020).?阻斷炎癥風暴,托珠單抗貢獻“中國方案”.
[14]?澎湃新聞. (2020). 2019中國城市GDP排名出爐.
[15]?安徽省統(tǒng)計局. (2020). 2019年合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
[16]?合肥市統(tǒng)計局. (2011). 合肥市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
[17]?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10).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0-11.
[1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檔案館. (2020). 大事記.
[19]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檔案館. (2013).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誕生與快速發(fā)展.
[2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檔案館. (2013).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文革”沖擊與遷校合肥.
[2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檔案館. (n.d.). 校史概覽.
[2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n.d.). 關于“211工程”和“985工程”.
[2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 (n.d.). NSRL概況-NSRL介紹.
[24]?江鑒. (2015).?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fā)展歷程初探(1977-1988).
[2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20). 教育統(tǒng)計數據.
[26] 江淮晨報. (2020). 今年科大本科擴招 計劃錄取1921人.
[27] 中國青年報. (2008). 朱清時院士:學校是凈土,社會才有希望.
[28] 澎湃新聞. (2020). 北大4326名新生報到,最小僅15歲.
[29] 清華大學. (2020). 學校概況-統(tǒng)計資料.
[30] 浙江大學. (2020). 最小新生14歲!浙大2020級本科新生數據大揭秘.
[31]?武漢大學本科生院. (2020).?2020年本科招生錄取圓滿結束.
[3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20). 信息公開-基本辦學數據.
[3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年部門決算.
[34]?中國人民大學. (2020). 中國人民大學2019年部門決算.
[35] 北京大學. (2020).?北京大學2019年度部門決算.
[36] 清華大學. (2020). 清華大學2019年度部門決算.
[37] 深圳大學. (2020). 深圳大學2019年度部門決算.
[38]?深圳大學. (2020). 基本信息-學校簡介.
[39] 中國科學報. (2016). 中科大:純粹的學術環(huán)境吸引人才.
[40] 合肥晚報. (2017). 中科大“高端招聘”全球攬才 年薪45萬元起.
[41] 北京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9). 誠邀海內外英才參加2020年 北京大學工程科學優(yōu)秀青年人才國際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