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為什么這么說?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轂。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至譽無譽。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今譯】
從來凡是得到“一”(道)的:天得到“一”而清明;地得到“一”而寧靜;神得到“一”而靈妙;河谷得到“一”而充盈;萬物得到“一”而生長;侯王得到“一”而使得天下安定。
推而言之,天不能保持清明,難免要崩裂;地不能保持寧靜,難免要震潰;神不能保持靈妙,難免要消失;河谷不能保持充盈,難免要涸竭;萬物不能保持生長,難免要絕滅;侯王不能保持清靜,難免要顛覆。
所以貴以賤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因此侯王自稱為“孤”、“寡”、“不轂”。這不是把低賤當作根本嗎?豈不是嗎?所以最高的稱譽是無須夸譽的。因此不愿像玉的華麗,寧可如石塊般的堅實。
【我讀經(jīng)典】
古話說“天人合一”,就是與先天本性相合,回歸大道;我們說自然是一個整體,彼此相互作用,才能處于和諧平衡的狀態(tài);現(xiàn)在社會還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我覺得都是“一”的具體運用,得一即得道。

道是構成一切天地萬物所不可或缺的要素,侯王應體道的低賤之特性,即是說在上者要能處下、居后、謙卑,而使得天下安定。
有的領導則不然,自認為身份高貴,居高臨下,不可一世,要知道,沒有強大的軍隊保境安民,沒有地道的農(nóng)民提供米糧,沒有專業(yè)的民工建造房屋等等,哪來高貴的身份和位置?無論多么雄偉的高樓,沒有底下一層層穩(wěn)固的基礎,也是危如累卵。因此老子曰:“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p>
比如,我們有的人去飯店吃飯,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甚至有對服務員爆粗口的。我跟大佬在一塊,我也沒覺得自己有什么卑賤,我跟那些販夫走卒在一起,我也沒覺得自己有什么高貴。其實,所謂的高低貴賤,也是人為定義的,人生百態(tài),世事無常,若有朝一日,你從高處跌落谷底,或者家道中落之時,難不成所有人都要上去踩上一腳嗎?
這個世界上最多的都是些普普通通的人,但是總有一些道理,有一些大人物,覺得他們無關緊要,實在很難想象,要是沒有這眾生,這個世界又有什么意思?
“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轂。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作為領導者,應時常告誡自己,提醒自己,千萬不要變成孤家寡人。沒有下邊人的鼎力支持,何以長治久安?身份和地位又如何能夠長久保持?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有道的人君,不要讓自己看起來像華美的玉,看似高貴,實則沒多大用處,而應如大廈的基石,樸質堅韌,這才是有道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