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免DRM”引發(fā)的風波

我仍然愿意相信GOG。
編輯丨陳靜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游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上周五觸樂夜話里,祝思齊老師提起了觸樂編輯部的毛絨玩具浪潮。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原因在于,我們雖然紛紛買了毛絨玩具并抱著它們辦公,但沒有人記得這一浪潮是什么時候開始的,以及,為何會讓海洋生物占據了主要地位——袁偉騰老師買了海豚,楊宗碩老師和馮昕旸老師買了鯊魚,考慮到卡比屬于魔法生物,故而我桌上的樹懶毫無意外地獲得了“唯一陸地生物”殊榮。受《瘋狂動物城》影響,我給它起名叫閃電,希望它能在趕稿時給我靈感。
在毛絨玩具之前,辦公室還短暫流行過一段“殺手”(Hitman)系列,準確點兒說,是祝佳音老師向袁偉騰老師推薦了這個系列,讓他盡量用刁鉆、出人意料的方法完成任務。從游戲自身設計來看,這也許并不困難,只是對于習慣了正面對決、非萬不得已絕不潛行的袁老師來說,還需要適應。
最近幾天,另一則關于“殺手”的新聞吸引了一些關注。9月末,GOG商城上架了《殺手:年度版》(Hitman - Game of The Year Edition)。這本來不是一件大事,卻立刻惹來了大量玩家批評。
這與GOG奉行的原則有關。GOG自上線以來就將“免DRM”作為一大賣點。DRM,即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數字版權管理,通俗來說,就是控制數字游戲售出之后的使用過程,比如要求游玩時全程聯網,避免內容被盜版。免DRM就是不添加任何相關措施,方便了玩家,但游戲內容可能隨意被拷貝、傳播。這個原則讓一些發(fā)行商心存顧慮,同時也是GOG早期打開玩家市場的利器。
上架GOG平臺的《殺手:年度版》,在宣傳頁面上也寫了“免激活,免聯網”(No activation or online connection required to play)字樣。玩家進入游戲之后發(fā)現,故事模式和獎勵任務的確可以離線玩,但還有不少功能,比如排行榜、限時任務,玩家創(chuàng)建的暗殺合約,以及解鎖武器、裝備、物品、起始地點等等,必須全程聯網,否則就只能“一切從零開始”。

盡管部分功能只有聯網才能解鎖這一點GOG在游戲介紹頁面上也有提醒,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這個解釋。有玩家說沒看到提醒,還有玩家說游戲啟動時并沒有內置提醒——不論什么原因,歸根結底,他們的矛頭都指向GOG貨不對板:說了免DRM,卻沒有全免,這給玩家心理上帶來的影響遠不能用“說明里已經提醒過了”搪塞過去。
玩家之怒直觀表現在評分上。GOG版《殺手:年度版》一度低至1.4分,以游戲質量來說,這么低的評分著實不合理,當然,玩家針對的也不是游戲本身。
全程聯網不完全是GOG的鍋。除了GOG之外,其他平臺的“殺手”系列毫不例外地需要聯網,開發(fā)商IO Interactive看上去也并不打算專為GOG制作一個完善版本。打差評的玩家里,也有不少人指責IO Interactive不用心、聯網策略有問題。
針對玩家反饋,GOG在官方論壇上發(fā)布了一則聲明。聲明中表示,他們正在與開發(fā)商IO Interactive協調此事,對玩家的困惑和憤怒深表歉意,并從GOG平臺上刪除《殺手:年度版》,態(tài)度一如既往誠懇。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很難預料《殺手:年度版》會永遠下架,還是在解決DRM問題之后回到GOG。憑感情說,后一個選項肯定更符合玩家的利益,但實際上,GOG能不能做到還不好說。
站在玩家角度,免DRM當然是一項好舉措。在數字版游戲逐漸成為主流趨勢的前提下,免DRM能讓玩家買下的游戲無需啟動平臺和校驗,真正屬于自己——許多玩家熟悉的數字平臺,哪怕可以離線登錄游玩,也會對玩家定期核查檢驗,仍設置了DRM門檻。此類操作帶來的結果之一,是數字平臺用“訂閱服務”替換購買,再寫進用戶協議,這往往會在玩家與平臺產生矛盾時成為對平臺的有利條件。

正因如此,免DRM原則讓GOG自設立之初就在玩家群體中拉到了不少好感,甚至成為CD Projekt“蠢驢”的佐證之一。不過有得必有失,“蠢驢”的代價是許多廠商和開發(fā)者不愿意第一時間把游戲放在GOG上賣——無論多么尊重玩家利益,沒有足夠多的游戲,平臺自身的吸引力就難以為繼。
不論如何,GOG還有彌補的機會。盡管《賽博朋克2077》的風波讓CD Projekt的口碑有所變化,但至少在GOG這邊,誠意還在。下架《殺手:年度版》算是一個初步的態(tài)度,假如《殺手:年度版》能以理想狀態(tài)重新上線,GOG至少可以堅守住“免DRM”上線這條核心“人設”。

充滿靈魂氣息的觸樂夜話,可以在本專欄和觸樂的微博:@觸樂網、微信公眾號:觸樂(chuappgame)、以及觸樂網站:觸樂夜話看到,歡迎大家在上述任何一個地方的夜話里,和觸樂一起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