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展望2020年的中文東方社群」論壇記錄(2)

2020-03-05 08:56 作者:胡逆天  | 我要投稿

參、作為同人的生涯規(guī)劃

胡:

隨著年歲增長,我們都要面對現(xiàn)實問題。如果同人活動不能讓你得到你想要、需要的人氣、金錢與「文化值」,而「快樂值」也不再足以抵充不足的部份,那就只能退出了。所以,如果已經年過三十或須及早面對現(xiàn)實,而又還想繼續(xù)活動,甚至以同人作為專職,怎么辦?如果選擇商業(yè)化,如何不異化?還沒出社會的,又可以如何規(guī)劃,使自己在這里的經驗,將來也可以在職業(yè)生涯中產生價值?請大家分享自己的情況與想法,并討論這與同人社群生態(tài)的直接關系。

我現(xiàn)在已經三十六歲,即將三十七了,而囧仙和大米既然也入坑了十年以上,那么也可能年過三十了,兩位基本上以此為專職,把東方當成一種事業(yè)來做,那么這種專職路線當然不是適合每個人,年輕的朋友畢業(yè)了,進入社會,他們可能就要面臨抉擇,減少活動甚至是退坑,如果還想進行下去怎么辦,對于經營同人社團來說可能也高不成低不就,大家對于自己的生涯規(guī)劃又是什么樣的想法,那么我們如何營造更加友善的環(huán)境, 讓想來的想走的都可以過得更好一些。

囧仙:

我先說啊,我還沒有到三十歲呢,我比你們倆都小,先請大米說說吧。

大米:

我也是機緣巧合,入東方也是受到動漫社同學介紹,玩了一下永夜抄,然后在店內接觸到東方同人音樂,我本身在學校里面就接觸過音樂、舞臺相關活動。自然的對這方面興趣比較大,怎么發(fā)展到現(xiàn)在成為了全職,是因為現(xiàn)在國內的東方市場逐漸成熟,不像以前爆火的時候,從那時候做到現(xiàn)在會是一種不一樣的感受,就像是比以前賺得少了,我就干不動了。再說回來,我為什么全職去做同人這個事情,同人只是一個相當于商業(yè)的概念,

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東西,做同人的話,自己也比較輕松也很喜歡。我是一個喜歡做自己喜歡事情的人,如果能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發(fā)展成為一個事業(yè)的話,我個人是非常想這樣做的,所以我也往這方面努力去做。到現(xiàn)在我不能說自己做得很成功,但是這個方面囧仙要做得比我好,我還是希望盡自己的努力服務到大家,同時希望在大家接受相應服務的同時得到相應的報酬。

這里我也想跟對同人不太了解的小伙伴們說,同人只是一種形式,可以專業(yè)也可以業(yè)余,要取決于你自己的想法。是有一份本職工作,再業(yè)余的去做,還是說得專業(yè)的去做才能把這件事情做好,對每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抉擇,大家一定要認真考慮很多問題,如果真的真的真的想要認真去做的話,那就加油努力,它一定會給你相應的回報的。

胡:

大米你要不要聊一下家庭情況,你都有女兒了,太太和家里長輩的意見如何?

大米:

我家里面也比較支持,這也是我能做下去的原因。目前我的家庭已經全面東方化了,我那個小女兒也會跳《kiRa☆rhyTHm》,會哼二小姐的曲子,我的狀態(tài)是全家都在搞東方,就是這么跟狀態(tài)。

囧仙:

在我看來,我在選擇東方作為職業(yè)之前對日本的同人文化已有相當?shù)牧私?,?3年之后的一段時間意識到了一些事情,那時候的國內東方同人由盛轉衰,經歷過的人都知道11年到13年三年是國內東方的黃金期,非常非??鋸埖狞S金期,可以說當時做同人,那就是東方同人,當時動漫雜志那鋪天蓋地的都是東方和國內東方同人社團的廣告,然后從13年開始,東方同人就逐漸轉向衰退,但是到14年15年之后幾乎就不剩下幾個東方同人社團還活著了。大家可能覺得我說起來很夸張,但是那段時間還在出東方新作的同人社團非常非常少,幾乎沒有了。

然后我發(fā)現(xiàn)日本同人社團職業(yè)化非常厲害,就像大米所說的:同人與否與職業(yè)與否是沒有任何關系的,同人當然可以很業(yè)余,當然也可以很職業(yè),日本有非常多的職業(yè)社團,背后甚至會成立專業(yè)公司來解決稅務跟人事問題。我可以說百分之八十以上大手社團都是職業(yè)化的,這也使得現(xiàn)在的日本東方同人創(chuàng)作可以持續(xù)下去,長久下去。大家也能夠得到充足的收入以及比較好的回饋,那么國內是否有這種可能性呢?當時就去探究這種可能性,最后探究的結果就是自己成為專職做東方的人,我自己成立了一個職業(yè)的東方社團。

國內目前的專職做東方屈指可數(shù),除了我,大米,瑤山百靈,似乎也沒有非學生專職做東方的。

胡:我也是一個。

囧:

我發(fā)現(xiàn)一個情況,就是國內社群規(guī)模和提供收入的量級難以養(yǎng)活更多的人來專職做這個東西,所以我當時非常羨慕日本有幾百上千的社團可以專職做同人,還可以把Team養(yǎng)活得非常好,大手子一年賺好幾百萬,那是很輕松的事情,那日本可以好到這種規(guī)模,那么國內曾經有沒有過這種時候呢,哪怕是12、13年中國東方的黃金期也沒有達到過日本的那種程度,甚至日本的零頭也沒有達到過,所以我得到了一個結論:國內東方從來就沒有正兒八經的火過,至少說是在同人創(chuàng)作的這個概念上來講,還沒有正兒八經的火過,當時最火的時候也沒能達到日本那種火的真實的狀況,所以我認為國內東方還有有未來的,還是有可以發(fā)展的目標的,所以我就從那個時候開始努力,把國內東方啊,社群也好,愛好者的規(guī)模也好,把它做大,這是一個我一直努力的結果。從15年我就選定了這個方向,我的一個潛在目標就是國內東方愛好者可以花更少的錢和精力,但是同時國內的創(chuàng)作者的收益與所獲得的,包括點贊,評論,轉發(fā),支持以及銷售量,購買數(shù),粉絲數(shù)量都能夠變多。所以我要把中國東方社群規(guī)模做大,來達成這些目標。

我嘗試了很多,因為是全職嘛,我可以做的事情也很多,試圖讓國內的東方社群和日本的方向去靠近,或者規(guī)??拷?。

也試了很多做法,比如17年的時候,我做了秘封活動記錄,你想大家看的都是滿福、夏鄉(xiāng)、PVD、寫真館,都是日本才能出這種話題性非常牛逼的作品,如果國內做了一個,這對于國內社群自信心的建設或者凝聚力的建設有一定幫助。

然后在17年的時候,我辦了幻奏盛宴,我所考慮的是:日本可以有,那為什么我們國內不能有。于是就辦了幻奏盛宴,果然不違重托,使國內東方熱度突破冰點,說是“強心針”還是看輕了幻奏,據(jù)我調查了解,很多退坑的人,因為幻奏盛宴重新回坑,很多的沒有考慮創(chuàng)作的人也開始考慮創(chuàng)作了,然后各個地方THO的企劃也如同雨后春筍鉆了出來。這是將國內東方規(guī)模做大的很重要的一點,但是幻奏盛宴能達到的效果也只有一個,就是:重新燃起大家的熱情和信心,但是對于擴大東方愛好者的規(guī)模來講,在我看來效果很一般。但它有一個額外的效果,這一點很重要,它可以讓很多東方愛好者把自己的愛好介紹給自己的家人,在我了解,東方愛好者大部分都是高中生、大學生,他們能夠把自己的愛好正大光明介紹給自己的父母、家人、同學。這并不是拿不出手的東西,這是一個很值得炫耀、稱贊的愛好,這也是一個上得了臺面結果。

除了幻奏盛宴之外,我還在搞上海THO,我從16年接手策劃工作,17,18,19年,所有人都能看到,上T規(guī)模每年都在翻倍,從800人,到1000多,到2000多,到現(xiàn)在TH10已是3000人的大型活動,在日本都可以排得上號的大型活動。在我看來,國內東方活動需要一個標桿,旗幟類型的活動,讓大家意識到,東方活動能夠做到的多樣性,豐富精彩,能夠多么吸引人,我在做策劃的時候也是在想,怎么才能夠標新立異,包含更多的內容,精彩的環(huán)節(jié),在我和氧氣聊live的時候也是基于這樣一個根本思路,Live環(huán)節(jié)盡量請不常來中國、不常演出的有名氣日本社團。無論是寄賣會的內容策劃、內容安排,還是社團區(qū)安排、舞臺的搭建、live的安排各種各樣的,都是盡量在活動中展現(xiàn)中國東方最好的一面,把最好的東西爆發(fā)出來,展現(xiàn)給國內的所有東方愛好者看。

除了這兩個事情外,我還引進簡體中文版的官方出版物。我當時一直在思考一個事情,國內東方愛好者現(xiàn)在是否缺乏吸引同好入坑的手段?為什么呢,以前零幾年的時候,10年初的時候,學校后門的報刊亭非常流行,那個時代東方愛好者想要傳播自己的愛好給自己的同學,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學校后門的報刊亭買一本雜志,比如說《二次元狂熱》、《季刊東方project》、一年一次的《東方夢華錄》,這個對于新愛好者的入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我認為我東方生涯做的讓最多人入坑的東西就是《季刊東方》了。據(jù)我私下里的了解與調查,《季刊東方》至少貢獻了五位數(shù)的新人,但是現(xiàn)在很少有這樣的渠道了,因為雜志,報刊亭基本上都涼了,《季刊》涼了,《二次元狂熱》也快涼了,《夢華錄》也出不了了。另外當時報刊亭還貢獻了大量的盜版書銷量,光盜版的《求聞史記》就是十萬量級,其他盜版東方書合起來也有十萬量級。(大米:盜版書在淘寶上賣得還挺好)我們要改善這個現(xiàn)狀,想讓東方人能有一個工具去讓自己的同學入坑,并且取代盜版,吸引更多人入坑,那么我們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引進正版,所以我從15年開始,結果沒想到到2020年也沒有出,這也是讓我始料未及的事情,這個不是我摸,而是里面確確實實是有很多的問題,真正搞起來沒有你想象的這么簡單,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障礙,最后變成了沒有辦法如期出書。(大米:世上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尤其是沒有先例的東西往往很難做,就比如說我做幻奏之后,才紛紛出現(xiàn)《少女前線》,《陰陽師》,《永遠七日之都》音樂會。在我做之前真的沒有一家做這種二次元交響音樂的,可以說我這就是摸石頭過河,后來者吸取經驗教訓就不用摔跤了。做出版物引進也是,之前沒有人做過這種超粉絲向出版物的引進,這里面需要摸索的東西,需要打通政府的門路,這個東西,那個東西,太多了。包括校對,審核,改圖,我舉個例子,翻譯為什么這么慢,《東方求聞口授》和《東方文花貼》里面的一迅社都沒有原稿,他們搞丟了,我們只好自己拆書掃描處理,再翻譯改圖,導致我們的工作效率根本上不去,這給我們增加了800%工作量難度。

除了出版物這個那個事情,還有一件事情就是,我現(xiàn)在做的就是把ZUN往國內帶(大米:框過來),這個事情可能國內只有我能做,為什么只有我能做這個事情,我從16年開始,跟ZUN搞好關系,這真的是非常非常漫長的過程。日本人本身很注重逐漸交友的流程,要先跟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搞好關系,然后跟朋友的朋友搞好關系,再跟他的朋友搞好關系,最后再跟他搞好關系。我花了四五年時間了才能跟他有比較通暢的交流方式,這其中幫我做翻譯的工作人員都換了四波了。真的很困難,可能一般愛好者沒有這種經驗,如果你試著給ZUN你就會知道,ZUN回復你的,就算是郵件內容明顯需要他回復,他也不會回復你的,而且他本身也回避跟別人搞好關系這件事,畢竟在日本也有很多人想跟他搞好關系。不過我可以給大家放個衛(wèi)星,在我的努力下,ZUN已經開始嘗試做有益于國內東方愛好者的事情了,我看到今天晚上的議題的時候,就看到了是否存在一些方法,可以拓展我們的東方愛好者社群。在不久的將來,一兩個月之內,大家就會聽到很多消息:ZUN東方相關的進行一些授權合作,這個那個的消息。對于商業(yè)企劃或者愛好者來講更有利,或者對于中國社團來講,各種新的規(guī)約,包括為中國制定更適合中國的規(guī)約,像這種事情將來都會逐漸推進,雖然這些事情可能會比較有難度,但我想這也是可以做的,將來對與我們中國的社團,愛好者或者是社群發(fā)展有很大幫助。我們也不必羨慕日本那邊有商業(yè)企劃,這個那個的平臺、機會,愛好者跟社團有很多福利可以享受,我覺得我們也都會有的。這些成果我能看到,但我不能跟你們說,比如說前幾天我給B站的運營講課,講的就是東方相關的東西,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個月,我也會去其他企業(yè),或者給他們的策劃運營相關的人員啊,講東方啊,同人啊和同人文化這些東西。因為我所希望的是:東方在國內擴大愛好者規(guī)模,增加商業(yè)合作的同時,保持東方同人氛圍,不能讓同人精神變質。這樣才是一個良性的改變。如果只是擴大社群規(guī)模卻丟了同人核心文化的話,還不如不擴大呢,這樣會導致老人和新人激烈的沖突和社群斷代,這些都是我想要避免的東西,所以我也會很謹慎的做這些東西,上課也是為了讓他們了解同人是怎么個樣子,這樣才是一個比較好的發(fā)展方式。這些東西至少在我看來,是有比較好的前景,我個人對于東方的職業(yè)規(guī)劃大概就是這個樣子。說是規(guī)劃,也已經走了一半以上的路程了。

我個人說一下我家庭是什么情況,首先我還沒結婚,也不存在養(yǎng)孩子的問題,從家庭來講,我家人也非常支持,某種意義上是放縱。我從小父母就不怎么管我,當時我還是高中生,在東方社群里面小有名氣,我第一次帶論壇貼吧的網友,帶他們一起參加線下活動,聚餐,當時特別搞笑,我一個高中生帶著一大幫大學生,他們還管我叫囧主席,都把我當成他們的leader。其實我比他們所有人的年齡都要小,對我來講這個經歷挺奇妙深刻的。家里人對我的態(tài)度就是:你想怎么樣都可以,愛做什么做什么,我們都不管,現(xiàn)在其實也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僅不管還很支持。比如2019年我做上海THO和幻奏盛宴幾場活動,導致我三天之內虧了將近四十萬,導致流水都非常崩潰,最后我在家人支持下賣了一套房子,賣完一個房子后發(fā)現(xiàn)還是不夠,因為要做秘活,于是我跟家里人提議就再賣了一套房子。

當然我也不是什么土豪,家里也是當年在房價很便宜很便宜的時候,為了上學方便買了,賣了兩套房子之后,我再賣就沒有地方住了。但是家里人還是也很支持,把錢投入到東方當中,我想一般家庭也不會支持到這種地步,應該是沒有的。(大米:我也在賣房)

我覺得東方改變了我的生活,現(xiàn)在我基本是為了東方而活,好在家里人也很支持,雖然很累,平均一天睡不到兩個小時,身體也不是特別好,但是我也很快樂,可以看到自己做的事情在向著一個好的方向發(fā)展,尤其是預想的同人作者和愛好者們能夠有更好體驗,對于這些事情我就非常的開心,這就是我東方的生活了。

大米:

囧仙考慮的是大部分愛好者,而我更多考慮的是,更多的普通創(chuàng)作者,給他們提供支持和資源。剛才談到了為什么全國THO都起來了,除了上海THO、幻奏以外,我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發(fā)現(xiàn),我一直以為國內有一個東方社團的交流平臺(囧仙:但是一直都沒有),然后我就建了這么一個群,這直接導致了從去年6月份開始全國THO大量爆發(fā)。我就希望他們的資源整合一點,招攤起碼方便一點,結果就爆炸了,以至于有些地方有點hold不住。目前我還是覺得,有多少米吃多少飯。我希望組織者也好,社團也好,愿意為這些去做更多的努力,這個圈子的規(guī)模越大,資源越多,這總是好事??吹揭粋€方向就可以去行動和嘗試。囧仙就是一個行動力很強的人,我就稍微差一點,我個人還是喜歡那種不是那么高壓的工作。

胡:

非常感謝兩位,那么下面請晚嵐分享一下從還在學校的角度觀察的同人社群和自己作為愛好者和參與社團活動的人做的生涯規(guī)劃與現(xiàn)實問題的觀察與思考。

晚嵐:

我應該是我們四個人其中最接近普通愛好者一個,各位都是家庭支持,搞大型活動,做社團主催。我應該是非常普通的一個了,家里并非特別支持我搞這些東西,都是很一般的態(tài)度,我也是據(jù)理力爭來保持自己的主見去做這些東西。

我當時是什么情況呢,我們當?shù)匾彩且粋€小地方,跟很多人也差不多,高中時當?shù)氐穆箾]有什么東方活動,有一次我出了漫展,我就想能不能自己也搞個活動,然后就申請了一個小攤位,招呼上了一幫人帶上同人作品和電腦就搞起來了地方上的同好會,這個時候接觸了當?shù)氐暮途W絡的東西蠻多的。后來因為高三了要考大學了,就落下了一陣子,上了大學正式跑展,和各個同好開始線下接觸了,在大概去年長沙THO遇到一對家長,他們跟孩子一起來的,當時正好碰見了,十分支持孩子參與同人,從幻奏一直跟過來。后來我在上海THO也遇到有一個基本相同的情況,大概是18號,晚上是live,當時她在門口,手上拿著面包,說孩子沒有吃飯想送進去吃飯,我們說讓她等一下,等孩子出來的時候,我們稍微采訪了一下,她說孩子在前一天買了3000多塊的同人物,我問家長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家長表示:孩子喜歡就買了,3000塊也不心疼。我覺得可能大部分愛好者的家庭并不會特別支持,出來進行各種活動可能要面臨各種壓力,有各種什么事情干擾,限制也是蠻大的,甚至是本地的活動也有可能因為各種事情去不了。

我同輩的話,我接觸的人不像你們這么多,主要是以我大學的本地小圈子為主,我去之前我沒有看到成形的組織,我去了之后才慢慢開始有活動,我就自己主動去進行交涉,然后有了東方聚會一類的小活動。這些東西不一定自己會有,它可能需要你自己去推動,不是說地方突然就會出現(xiàn)一個活動,有時候真的需要你去做一點實質性的改變。

觀察與思考的話,我覺得大家可能會比我的境遇好一點,問題可能有多也有少,今年我們做了一個群組分布的調查,形成了一個地圖一樣的東西,分為地方群和大學群,在WePlay與微博有所展示。以黑河騰沖這一線過來,沿海城市東方群挺多的,但很多時候會遇到什么情況呢,這個群只有一個人,但還叫地方群的名字,這個情況也比較多,最后不知道如何發(fā)展。后來我又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是按人數(shù)來總結的,有一個趨勢吧,是人越少的,可能會偏向與越少,中間有一個閾值,高于這個值的話人就會越來越多,低于這個值的話可能就會慢慢消亡,這個也是我的一個推測吧,這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現(xiàn)在大學群的地圖還沒有更新,還是2019年7月份的,現(xiàn)在THB上也有了專門頁面統(tǒng)計,大學群還是方便更多人的交流,可以有這樣一個平臺。之前說是擴大蛋糕的問題,但是現(xiàn)在還有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同好在哪里,這個情況其實非常非常常見,我在貼吧微博都有看到,特別是我經常在的QQ群里,這個也是很多的,雖然THO把一部分人聚集起來了,但是大部分人還是處于一個比較封閉的情況下。我要講的就這么多了。

大米:

我贊同。之前討論到有人自閉,這個情報的傳遞的確很難。有些人自閉,甚至都不會去關心自己本地有哪些事情,偶爾出來喊一下說沒有同好,但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去找過,所以沒有。

四、社群研究的方法

胡:

如何評估我們這個社群這幾年來,在各方面的實力與能量,作為各種活動企劃的準據(jù)?如果站到了大型活動主辦的高度,這就是必須思考并且實際著手研究的問題,同時這也是一個上好的學術問題。請囧仙、大米和全國地方東方調查組對此與大家進行討論。

大米:

那還是囧先來唄?

囧:

我覺得這個話題我最后說比較好,請晚嵐先說,然后大米,最后我再說。

胡:

那晚嵐,現(xiàn)在你們這個調查組大概有多少人,大概這兩年什么時候開始辦的,做了些什么?

晚嵐:

這兩年的話,我們的調查組的人是以參加地方THO為主了,我們要寫地方THO的repo,因為要了解地方THO的情況,還有地方社群的情況,招了一波各地區(qū)的人,這就是我們調查組的人員組成。從社群研究來說,我主要還是研究網絡社群,QQ群、微博、B站,但我還是以QQ群為基礎做的一些東西。

日本也有我們的同行,當時上海THO來的上條砂智先生,與我有些類似,只不過他是以經濟學為基礎,囧仙應該知道這個人。

囧:

他正在寫同人經濟概論,他考慮以經濟學、商業(yè)和市場分析的角度分析同人市場是怎么樣的,很專業(yè)的分析報告,他現(xiàn)在還在寫。

晚嵐:

之前他也寫過一本日本THO發(fā)展概況一樣的小冊子,當時我們在上T的攤位就相鄰,于是就進行了刊物互贈。他那一本小冊中說到日本的THO與中國的THO不是一個概念,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日本THO是以寄賣會為主,而中國的THO則包括寄賣會,打則一類的游戲活動,以及舞臺表演一類的活動,這樣一個綜合性的活動。

囧:

這就像前說的,如果只有寄賣會的話,這個在中國也是撐不起來的。

晚嵐:

說到研究,日本那邊還有一個人,就是《東方社群白書》的作者,這個囧仙應該也知道。

囧:

久樹輝幸。

胡:

我也有買他的書。

晚嵐:

他每兩年都會寫一本,分析P站投稿作品,Niconico投稿作品的一些東西,總結一些趨勢性的東西,我當時就在想我沒國內能不能寫一些這樣的東西?現(xiàn)在國內的一些刊物中也有類似社群研究文章,比如《華胥三絕》,《東方寓夢粹》,但是都比較零散,沒辦法進行系統(tǒng)性的研究。我也是有請人幫忙翻譯了久樹的社群白書,我們作為內部資料看了看,我就想國內能不能翻譯或者引進一下,我覺得這對我們做社群研究還是有很大的指導作用的?,F(xiàn)在大家研究的題目都是比較散的,之前知乎上也是有過類似的問題。國內是否有組織或者相關人員來進行相關的社群研究。胡博士應該也知道,他也是提到了自己的《東方文化學刊》。

胡:

《學刊》上面有一部分是探討社群的,也從久樹輝幸的書里摘譯過兩篇文章,一篇是〈博麗神主傳說探真〉(作者帆波),另一篇是臺灣東方愛好者的問卷調查結果。如果有人能翻譯久樹的社群白書,也許出最新的一本,也許出一本合集,重新編輯一下,我覺得這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不只是說可以買出幾百本,對于做學術也好,將來求職也好,也都是可以拿得出手的東西。我主持翻譯的《游戲時代的新邦樂》的團隊里面也有一個人,考慮著做做看,我就很支持他。

晚嵐:

我知道那個人,他先跟我接觸了以后,看到了胡博士在WePlay后面的那篇文章《我們需要更多的社群研究》,然后就開始動了。我們現(xiàn)在還是很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成體系的來做這些。囧仙其實也做過這樣的東西,他的數(shù)據(jù)掌握的應該也比我多。我自己還是以興趣為主,想要研究我們這個群體什么狀態(tài),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樣的哲學問題,做更加東方化一些,希望更多東方愛好者加入我們的社群研究。

胡:

這其實也更具有現(xiàn)實的意義,就像囧仙剛剛說他去給人家上課,既然是上課,那就會舉出許多數(shù)據(jù),那這些數(shù)據(jù)的權威性從哪里來,比如全國地方東方調查組做的數(shù)據(jù),如果更體面一點,做個這樣的本子,甚至做到學術論文這樣的東西,這就有利于在大學結束后還想把東方繼續(xù)做下去的人,可以用拿得出手的東西,說服別人或者自己去做下去。

大米:

我就簡單說一下,我做的除了是給創(chuàng)作者以及社團一些便利與服務,剩下最主要的還是做東方同人音樂。其實國內東方愛好者基數(shù)是大,絕對數(shù)量甚至有個幾十萬人,但是我們跟日本不能比,我們地方太大了。喜歡的人可以喜歡各個方面,有喜歡畫的,有喜歡打游戲的,各種各樣的。我就說到一個音樂,就是眾口難調,可能每個活動有自己的傾向,但難以把方方面面顧全,每次活動我都會提前做問卷,但結果基本上差不多,先不說大家都知道的,大部分愛好者是學生黨,可支配收入情況不是很好,這些大家都知道的問題,從我們國家的音樂教育來講,還是比較喜歡聽安靜的人占大多數(shù),我們不像囧仙做的交響樂有那么多人,Live這種比較激烈,比較high的面向的人群相對較窄。我希望能夠做大,但是這種客觀條件與受教育情況和社會氛圍相關,我們的社群和日本的相比是挺不一樣的。從這個點反推,我們在做創(chuàng)作的時候是不是要去調查一下受眾,做東西的時候有多少米吃多少飯,不要用力過猛,用力過猛容易死得很慘。還是希望不同的創(chuàng)作者為喜歡他們這個風格的愛好者去創(chuàng)作作品,保證能夠持續(xù)的做下去。這就是我做的社群與創(chuàng)作者之間聯(lián)絡的工作。

胡:

好的。那么在此之外,我們也應該討論一下部份同好對「圈子」的不滿。B站曾有人留言,說很反感現(xiàn)在一種渴求一劑劑「強心針」來撐持「偉哉我大東方」的氣氛,過兩天他自刪了,可能是不想自討沒趣,但其實我覺得我們有必要正視這種意見。我也在線下場合碰過同好和我直言說不喜現(xiàn)在中國大陸東方圈「中心化」甚至「飯圈化」的現(xiàn)象,但進一步交談后我又發(fā)現(xiàn)他看到或聽說的情形和我的見聞有很大差別。這之中可能有誤解,也可能我們做社團做久的人會有盲點。希望大家可以就此提出思考。

囧仙:

我看到了你說到,B站里面有這個留言,雖然后面自刪了,但是最后意見留在了這里。我覺得這個意見有一定意義,確實國內的東方發(fā)展不能只依靠這類的“強心針”來維持,用特別轟動的事件來維持圈子的熱度,我覺得這是不合適,不合理的一個情況。為什么我管幻奏叫做“強心針”,因為強心針是對瀕死的人用,讓他活幾分鐘,但終究還是會死的,只有幻奏是不可以讓東方活下去的。所以我要推別的新的東西,包括和ZUN進行接觸,同人規(guī)約,都是確確實實讓社群有所發(fā)展的,包括大米的LiveParty扶持國內音樂社團,培養(yǎng)東方同人音樂氛圍,這都是讓穩(wěn)定社群發(fā)展,能夠讓圈子活下去的做法。強心針也是需要的,但是光有這個也沒有用,你要慢慢的輸送養(yǎng)分,讓他自主的運作下去。然后看到胡又天這邊,有人跟你說,不喜歡大陸東方圈很中心化,甚至飯圈的現(xiàn)象,但進一步交談后我又發(fā)現(xiàn)他看到或聽說的情形和我的見聞有很大差別。這之中可能有誤解,那么碰得到同好是跟你怎么說的呢?

胡:

好比他看到論壇、貼吧上有人發(fā)帖子說擔心這個圈子會不會怎么樣,會不會搞得太過,然后他就把這些擔心認為是事實了,就以為現(xiàn)在已經變成那樣了。

囧仙:

我個人認為中國東方和日本東方都需要一個中心的,當然中心有且只能是原作者,ZUN也認為自己應該是東方的決定性位置上,我覺得這是一個合理也正常的模式。但是在國內,長久以來是中心缺位,我認為我們中國東方有點像銀河系啊,繁星璀璨但是中心是個大黑洞,不發(fā)光不發(fā)亮。雖然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和向心性,大家還是圍繞著ZUN在轉,要解決這樣的情況的話,可能你碰得到的同好也要有一定的改觀吧。咱們回到最開始的議題,如果站到大型主辦方的高度,如何評判我們的社群的實力以及各方面的實力?我個人覺得國內最近兩年的活動總體還是穩(wěn)定,盡管有些THO略微縮水,但是大部分活動都得以延續(xù),尤其以北大例會為首的高校例會非常有價值,對于在校的東方愛好者,這些東方下一批的頂梁柱在培養(yǎng)愛好的熱情,深度,廣度方面都有一個很好的效果。所以我個人非常支持高校例會這一類的活動。

除此之外,也有大米提到過的小型活動,無論是例會還是聚餐,盡管有新人很難融入的問題,但是對于保持國內的現(xiàn)狀,已有愛好者的活躍程度還是非常有價值的。大型活動也是一樣,雖然可能很難維持,比如上海TH10很明顯的它的收入與它的支出相比,它的票房也就30萬左右,但是總開支就有50多萬。無論如何都必定會虧損的,(大米:所以我們要漲價)但是光漲價也解決不了問題,我們也要增加購票人的數(shù)量,收入的來源方式,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我對于目前國內線下活動的增長與發(fā)展,我給予一個比較好的評價,但是如果不增加愛好者社群規(guī)模的話,未來是否能維持線下活動、線上企劃、同人社團的情況個人持悲觀態(tài)度。我覺得現(xiàn)在已經超出了承載能力的情況了,需要增加社去人數(shù)才能承載更多或者是保持現(xiàn)狀,所以未來還是還重要的,雖然我過去幾年我給予好評, 但是我對于未來的發(fā)展還是保持一定的擔憂。

大米:

我覺得也是,現(xiàn)在的情況已經超過了有多少米吃多少飯,要想辦法增加米的數(shù)量,解決吃飯的問題。

胡:

這也很實際,大家學生的時候可以說用愛發(fā)電就好,但是畢業(yè)后就要過生活,如果你沒有賺到錢,也沒有掙到夠高的「文化值」這些可以變現(xiàn)的資本,那么這個事情是無法允許你持續(xù)做下去的,但是如果想辦法賺取多一點的利潤,那可能很多同好也就會不喜歡你了。剛才囧仙說日本有那么多專業(yè)的同人社團,這是為什么呢?(囧仙:因為人多呀)他們很多人現(xiàn)在都是三四十、四五十了,大家都是那么大的人,自然會有類似的思考,我們現(xiàn)在還比較年輕,但遲早也會到那一步。

囧仙:

其實胡博士說的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咱們國內最大的活動上海THO,現(xiàn)在也只有3500個游客,而日本最大的東方活動博麗神社例大祭有6萬游客,這就有15倍的差距,這其實很難彌補的,而且這游客中有2萬人都是30歲左右的,這是一個很夸張的情況,我們知道博麗神社例大祭主辦方已經50多歲了,這些大手的東方社團,他們的平均年齡都在30歲往上,消費力相對而言也很強。而國內愛好者平均年齡還沒有到20歲,相當于國內大部分東方愛好者還沒有工作,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能支持的水平也比較低,創(chuàng)作者年齡也比較低。這意味著中國的東方社群有充足發(fā)展空間。雖然客觀上來講有缺陷,但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它的發(fā)展空間在這里,如果國內東方社群又老人又少,這才是真的要死了。

大米:

你說現(xiàn)在我們沒有很多新人進來嗎,其實是有很多新人進來,但是問題在于能否留住老人,相當于說把我們這個的群體的平均年齡往上頂一頂,那么消費得起的人群就會增加。而且中國太大了,就算是我們有很多人分散在各處,上海THO的能力本身就只能吸引這么多,但要養(yǎng)活這么多的創(chuàng)作者跟社團,其實是很吃力的一件事,所以我們這些努力能否讓更多的人留下來,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讓創(chuàng)作者持續(xù)的創(chuàng)作下去,能得到時間積累去創(chuàng)作更好的作品,讓大家買單。這是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囧仙:

而且像大米所說,能留住老人其實挺重要的,東方留人的能力不太樂觀(大米:有點低,我覺得),像日本那邊,新入坑的東方愛好者年齡可以低到十一二歲了(大米:油庫里愛好者),但是同時四五十歲的人也能保持住,博麗神社例大祭,有1萬個40歲上下的人,有1萬人都是10歲出頭的。這個活動能吸引這么多老頭與小朋友,這個值得我們國內去研究考慮的點,國內東方對于年齡比較大的人的吸引力有點薄弱了。

大米:

像我舉一個例子,比如以前的漁場,是一個很老牌的一個地方了,我們17年做樂祭的時候,有個跟做扭蛋的地方有小合作,然后他就正好在那個公司里面,我們就問他,像他在以前就是真大佬,他其實已經完全淡出這個圈子了,我還是覺得我們是留人的確實不足。

胡:

那么讓我們來個總結吧,展望一下今年的前景,圈子里總是風風雨雨,大家希望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面對呢?

晚嵐:

我昨天(1月19號)早上剛剛寫了一個2019年的總結吧,算是回顧了不少東西,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新的一年,當然要有新的氣象,大家活動照常進行,線上線下活動都能順利舉辦,更多同好加入到我們的群體中來,同好越來越多,作品越來越多,推廣的渠道也可以越來越多吧。

大米:

我就不說大的,我就說小的了。我希望新的一年,中國的同人音樂社團,前端時間有點不穩(wěn),接下來能不能穩(wěn)定的發(fā)展下去,能夠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我非常努力也非常希望他們能夠達到這個水平,我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為國內的東方活動提供資源和宣傳,讓大家能做得更好。我希望能夠做到這兩點。

囧仙:

我就不是展望,我其實是在放衛(wèi)星啊。我覺得大家可以期待一下,國內的東方無論是政策也好、規(guī)約也好、大環(huán)境改善也好,各種客觀條件也會促進國內的東方愛好者向前發(fā)展,無論是同人社團,還是愛好者,作者都會有更好的體驗。短期內國內東方社群的未來還是很光明,機會也很多,會出現(xiàn)新的整體性可以促進國內的東方發(fā)展的事情馬上到來的,大家可以跟我一樣,可以滿懷期待和信心去迎接更好的未來吧。

大米:

我覺得未來還是美好的,我們要相信未來是美好的,所以我們要為之努力。你都不相信未來是美好的,那努力頂個屁用,對吧。

胡博士:

今天也是非常感謝大家,

囧仙:

今天還要提問嗎?

胡博士:

所謂結束以后才是正片嘛,那么下面就請各位自由提問。


「展望2020年的中文東方社群」論壇記錄(2)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阳原县| 舒兰市| 巩留县| 平泉县| 工布江达县| 孟连| 衡阳市| 华阴市| 建湖县| 十堰市| 治多县| 米林县| 顺平县| 赤壁市| 澄江县| 沿河| 凌海市| 汕头市| 巴林左旗| 万安县| 梅河口市| 桐柏县| 梅州市| 石阡县| 宜川县| 湾仔区| 德令哈市| 紫阳县| 杂多县| 林芝县| 桃园县| 民丰县| 武山县| 西乡县| 林西县| 司法| 潞城市| 台东市| 资阳市| 周口市| 闵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