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孩子吼的時候,內(nèi)心該多恐懼,生怕暴露自己很弱——養(yǎng)娃記0156
點擊關注,了解更多精彩內(nèi)容??!努力陪伴孩子成長的中年胖子。
常常反思前幾天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昨天正好有個契機又重新審視了一番。我們不自覺會居高臨下的優(yōu)越感在面對孩子,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恰恰映襯了自己內(nèi)心的虛弱。
可以慢點說,孩子其實在努力了

孩子在收拾書包的時候,有些慢,我就說了一句,記得紅領巾。仔細一看他這個時候已經(jīng)快要拿紅領巾了??梢愿惺艿剿敃r的挫敗感。
睡前和他聊的時候,意識這可能是他有些方面拖沓的一個因素。
我本來就會去收拾好,你為什么這么不相信我,非要說這么一句話。既然這樣,反正你都要說,那我不如干脆等你說完,我再收拾好了。
這里有一個深層的思考過程。
我的想法
你怎么這么慢,你平時就是這么拖沓的,這都幾點了,要睡覺了呀。
他的想法
我想想,還有啥東西忘記了,作業(yè)都完成了吧。……

孩子大了,也人到中年了,好為人師了
在我的心里,有一種我是爹,我不提醒你,你就會忘記,你得感謝我。
好幫助他人,好為人師,這就是中年人的病,得治。
里面包含的道德優(yōu)越感幾乎無法掩飾。孩子大了以后,并不需要這種無理由的幫助。在他沒有求助之前,最好是退居一旁,等待召見。
沖著孩子吼,內(nèi)心更多的是不自信,對自己無能的無奈,以及對未來未知的恐懼。如果沒有按照既定的劇本,自己不知道能做到什么程度,只好通過怒吼來掩蓋,而更可怕的是,如果真的按照自己劇本走,那可真的BBQ了。
布施,暗含著優(yōu)越感,讓人不爽

正好看到一個王德峰教授講“無相布施”,深以為然。
冬天,王教授下班路過紅薯攤,出于讓他早回家的考慮,買了紅薯,回家路上心理洋洋自得,覺得自己做了好事,回家以后突然意識到,自己在做布施的過程中,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優(yōu)越感。
【【智者解惑】 王德峰教授:紅薯小販讓我悟到無相布施,何為無相?】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g411y7VR?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d5c092f62af27e49392580da235f6ad5
不知不覺,已經(jīng)進入中學階段,叛逆的萌芽已經(jīng)越發(fā)明顯,許多看起來無法接受的缺點,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緒管理不善,丟三落四,凡此種種,一應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給打壞了。不管如何,還是希望嘗試著記錄這段經(jīng)歷,聊以慰藉,撫慰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