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艦科普:6604型反潛護衛(wèi)艇

6604型獵潛艇大型港口獵潛艇是1950年代中期由蘇聯(lián)轉讓的122型獵潛艦(西方稱“喀朗施塔得”級)全套技術,中國制造并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水面艦艇部隊。


概況
使用者 蘇聯(lián),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中國,古巴,印度尼西亞,波蘭,羅馬尼亞
前級 無
次級 037型反潛護衛(wèi)艇
技術數(shù)據(jù)
艦級? ?大型獵潛艇,1956年之后 — 小型反潛艦
排水量 289 (I系) / 302 (II系) 噸標準, 325 (I系) / 337,7噸滿載
全長 52.24米(171.4英尺)
全寬 6.55米(21.5英尺)
吃水 2.2米(7.2英尺)
動力來源 3臺柴油機@ 3,600 hp (I系) / 9Д型中速柴油機3,300 hp(II系) 3軸
速度 20.5 (系) / 18.7 (II 系) 節(jié)
續(xù)航距離 2600-3500海里@12節(jié)
乘員 60
傳感與
處理系統(tǒng)
雷達: 1 "Giuys-1" or "Zarya" (I系) / "林尼" 或 "Neptun" (II系)搜索雷達 / “法蓋爾”雷達識別器,Sonar: 1 "Tamir-9" or "Tamir-10" or "達米爾-11"船殼高頻主動聲納
武器裝備? ?1門90K85毫米高平兩用艦炮,2門70К37mm高射炮,2挺2M-1 12.7毫米重機槍(2x2),2座大型深水炸彈投放軌,2座BMB-1或BMB-2大型火箭發(fā)射深水炸彈發(fā)射器,2部RBU-2或2部RBU-1200(末期批次)反潛火箭發(fā)射器,2座水雷布雷軌,16枚1908/39型水雷(可超載),24枚深水炸彈或40枚火箭發(fā)射深水炸彈
裝甲 8mm(主炮塔)
性能
艇長49.5米,寬6.2米,正常排水量320噸。設前、后兩個獨立防水機艙,任一機艙破損進水時仍能航行。設計指標:航行中抗9級風、拋錨抗11級風。
艏部裝有85毫米主炮與12.7毫米機槍,艉部裝有2座37毫米副炮。正半球火力和后半球火力差距懸殊,因此戰(zhàn)斗時盡量以正面對敵,對艇的機動有較多限制。蘇聯(lián)在該型艇選用85毫米炮,最大射程15500米,配爆炸彈、穿甲彈和對空射擊專用高爆彈,整裝彈每發(fā)重約16千克,備存彈230發(fā),射速18發(fā)/分鐘,主要強調射程能夠超過二戰(zhàn)時期的潛射直航魚雷,以便打擊上浮的潛艇,但并不適應射擊高速的小型水面目標。
艇上沒有冰箱,艦艇海勤灶以腌制肉類、脫水蔬果為主。
歷史
蘇聯(lián)首船(БО-270)在澤列諾多爾斯克1945年6月30日鋪龍骨,1946年4月27日下水,1947年9月27日在里海區(qū)艦隊入役。至1955年,總計建造了227艘,裝備蘇聯(lián)海軍(175艘)與蘇聯(lián)邊防軍。還建造了20艘項目357(Libau級)無武裝運輸船。
1958-1960年出口阿爾巴尼亞6艘。1957年出口保加利亞2艘。1962年出口古巴6艘。對印度尼西亞,1958年出口4艘,1963年出口6艘熱帶改裝型號。1955年、1957年出口波蘭各4艘。
中國海軍
1953年6月4日,中國政府代表團與蘇聯(lián)政府在莫斯科簽訂《關于向中國海軍交貨和關于在中國建造軍艦方面給中國以技術援助的協(xié)定》(簡稱“六·四協(xié)定”),其中規(guī)定從1955年1月開工至1956年10月由蘇方供貨,在蘇聯(lián)專家?guī)椭?,中方建?4艘“04”型獵潛艇。此外雙方協(xié)商,在“六·四協(xié)定”實施之前,1955年上半年蘇聯(lián)轉讓1個大隊6艘獵潛艇給中國海軍,以盡快形成戰(zhàn)斗力,應對中華民國海軍在東南沿海的軍事優(yōu)勢。
1955年4月底,蘇聯(lián)太平洋艦隊從海參崴抽調6艘:?BO-379、BO-380、BO-393、BO-395、BO-396、BO-397,均為1952年入役的新船,經日本海、對馬海峽到達青島,分別命名為德州號、膠州號、常州號、通州號、溫州號、泰州號,舷號611-616,中國海軍專門組建的獵潛艇大隊實施岸港訓練、單艦航行、火炮射擊、布雷、攻潛和編隊等科目的人員對口訓練教學,至年底完成全部科目。由青島海軍基地副參謀長鄧兆祥負責。1955年7月12日在青島正式組建海軍驅潛艦大隊,大隊長宋中青、大隊政委惠叟、大隊參謀長紀彥。
另在澤列諾多爾斯克制造的14艘船殼與部件通過鐵路運往中國。在上海求新造船廠、中蘇造船公司(大連造船廠前身)人員利用廣州黃埔造船廠的場地分別組裝建造了8艘、6艘。1956年完成12艘,1957年完成2艘。上海首艇于1955年1月開工,2月上船臺,1955年4月24日下水,1956年3月18日簽字交船入役??偨ㄔ鞄熤焓缧?。其中前4艘均為蘇聯(lián)供應船體小分段,第5艘為船體材料經過加工后由蘇聯(lián)供應,6-8號艇則以蘇聯(lián)供應未加工之材料的形式建造,至1957年12月,求新造船廠建造的最后一艘6604型艇簽字交船。廣州方面,1955年7月開工建造首艇,同年9月下水,1956年9月交船,至10月,6艘艇全部簽字交船。通過建造6604型艇,中國造船業(yè)在企業(yè)管理和生產制度方面收獲很大,指導造船的蘇聯(lián)專家極其強調工藝,稱“工藝就是法律”。
在中國服役時發(fā)現(xiàn)原設計針對極區(qū)、亞極區(qū)寒冷水域,在亞熱帶海域非常不適應,例如艙內無風扇,甲板經太陽一曬住艙溫度高達40度,休更時艇員艙無法入眠,沒有冷庫攜帶的食品很快就變質了。為此做了適航性改造。艇上的電灶被改為燒油灶,可以炒菜。面包烤箱改為米柜。指揮臺增加了帆布罩,夏季可以噴水降溫,可以在5分鐘內全部拆卸完畢。在前后彈藥艙頂部的火炮甲板增設了木鋪板,夏天可以噴水降溫。在士兵艙內,還增加了9只火車式風扇與抽氣扇,但夜間主輔機停機后這些風扇與抽氣扇就失去動力停轉。
該型艇作戰(zhàn)對象是中華民國海軍的“江”字級獵潛艇,該艇有76.2毫米和40毫米火炮各1座,還有5座20毫米快炮。
1964年7月,臺灣“大金1號”、“大金2號”武裝特務船,排水量各為150噸,運載“神斧”大隊3中隊9分隊武裝特務45人和船工29人,到南越峴港補給后,取消了原定去廣西沿海輸送特務人員潛入登陸任務,繞道海南島東南外海返航臺灣。南海艦隊榆林海軍基地獵潛艇73大隊的272號、274號于7月12日15時28分將其擊沉,俘上尉副指揮官余美光以下60人,斃溺少校指揮官何冠棠以下14人。
1974年,南海艦隊榆林海軍基地獵潛艇73大隊的271號、274號獵潛艇參加了西沙海戰(zhàn)。274艇由于舵機失靈,沖過敵方編隊被迫以尾部火力對敵兩艦,274艇長李福祥只能以倒車的方式后退以維持主炮射界。主炮腳踩擊發(fā)開關壞了,改用手動擊發(fā),40多分鐘戰(zhàn)斗中該艇發(fā)射85炮彈184發(fā),主攻南越海軍4號艦命中37發(fā)。此戰(zhàn)274艇被重創(chuàng)小口徑炮彈60多發(fā),艇政委馮松柏頭部被彈片擊中犧牲,副艇長周錫通左前胸被小口徑炮彈打穿犧牲,電舵被打壞,用人力舵操控,但堅持返回永興島。274艇榮立集體一等功,主炮裝填手李如意榮立個人一等功。參戰(zhàn)的271艇主打南越海軍5號艦,發(fā)射85毫米炮彈21發(fā)后該主炮損壞退出戰(zhàn)斗,南越5號艦沒有被85炮彈命中。
該型獵潛艇于1980年代初全部退役。
人員戰(zhàn)位
艇長
艇政委
副艇長
航海業(yè)務長
舵機班
觀通業(yè)務長
信號班
雷達班
槍炮長
主炮班:5人制,設班長、一炮手、二炮手、裝填手、瞄準手
副炮班
水雷班
機槍班
輪機長
主機班
艙段班
炊事班
結束了,福利

點個贊再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