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中國精神讀本》選文以近現(xiàn)代為主,這點讓我很感動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9月1日,由浙江文藝出版社主辦、果麥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協(xié)辦的《中國精神讀本》新書發(fā)布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本文為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長、榮獲“人民藝術(shù)家”國家榮譽稱號、本書主編王蒙在《中國精神讀本》新書發(fā)布會的現(xiàn)場發(fā)言,觀察者網(wǎng)獨家發(fā)布?!?/p>
大家好!能有機會為《中國精神讀本》這樣一本書站臺助威,我很高興。
首先,我覺得這書特別合乎時宜,因為我們越來越關(guān)心文化,我們談文化自信,談傳統(tǒng)文化,談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可以說熱潮越來越高。但是,我們?nèi)绾螌χ袊幕幸粋€提綱挈領(lǐng)式的理解呢?
有很多節(jié)目深受歡迎,如《舌尖上的中國》講述中國的飲食文化,非常重要;《中國詩詞大會》比誰能背誦或分辨中華古典詩詞,也做得非常成功。各種書也出得非常多,到西單書城,《鬼谷子》等各種稀奇古怪的中國古書都有。但是我們能不能把它綜合概括一下,能不能抓住中國精神?我覺得這可是個大題目——這大題目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和果麥文化傳媒公司合作做出來了,很了不起!
最近我恰好看到一份講梁漱溟的材料。梁漱溟的父親也是一個大知識分子,但最后自殺了。為什么自殺?他說他感覺他找不到中國性,他感覺中國性面臨一個極大的危機,中國性正受損害。甚至說難聽點,混不下去了,他只能死。這一點,某種意義上和陳寅恪評論王國維的自殺是一樣的。中國性實際上就是中國精神、中國道路。所以要出一本書。
但談中國精神,談何容易?!大家到處都在講中國文化,但是誰也不愿意,或者是很慎重地去嘗試,為中國文化尋一個提綱挈領(lǐng)的說法。
原來趙啟正同志還跟我說過,他和一批教授到國外講中國文化,一個外國人提出:“我們整天聽到你們中國人講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請你們給我講一講是怎么個博大精深法?”趙啟正同志那時是外宣辦的主任,他就請首席教授講。首席教授表示不能講——博大精深怎么講?既然是博大精深,我能用兩句話給你回答出來嗎?這講得講一年、十年,乃至一輩子。
所以這事很麻煩,你不總結(jié)、不分析它不行,但你一旦總結(jié)、分析它,容易說了這個落了那個。我個人聽到過各種說法,如說陰陽五行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易經(jīng)》是中國文化的精神,等等。
所以,嘗試編這么一本書,可是了不得的事情,也是大家急需的一個事情,如大旱逢甘霖。

第二件事情,《中國精神讀本》選文以近現(xiàn)代為主,這點讓我很感動。
編中國精神,從哪說起?從《周易》說,可以;從《論語》說,可以;從《道德經(jīng)》說,可以;從《孟子》說,可以;要從宋明理學、新儒學說,更可以……我們這里側(cè)重近現(xiàn)代。近現(xiàn)代是對中國精神的考驗,也是對中國精神的一個挑戰(zhàn)。因為我們的中國精神發(fā)達得早,已經(jīng)發(fā)展很長時間,在亞洲處于前列,但是很少受到非常認真的挑戰(zhàn),所以容易變成大家背誦的老一套。
李白早就看出這一點,發(fā)愁“白發(fā)三千丈”;搞藝術(shù)的李賀也說“尋章摘句老雕蟲”“文章何處哭秋風”,寫出的文章只是章句之學。孫中山先生曾說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殘局,中國的命運受到挑戰(zhàn),正是在這種挑戰(zhàn)當中,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精神顯現(xiàn)了它的擔當,顯現(xiàn)了它的應對、反省、自我調(diào)整,也顯現(xiàn)了它學習的精神、見賢思齊的精神、“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
我個人看來,這只是第一本,而《中國精神讀本》一上來先編近現(xiàn)代,也很有道理。我必須承認,其中有很多東西,我自己也不夠熟悉,或者沒有認真閱讀過,你們做了大量工作,我非常感動。
我在想,中國精神是一種什么精神?我越來越感覺到,中國精神是文化精神,是拒絕森林法則的精神。中國精神,概括起來,是以孔孟為代表的圣賢精神,是奉獻的精神?!暗乐缘?,齊之以禮”、“天下大同”、“天下為公”,都是用最好的最善良的思想來貢獻給社會,貢獻給人民——一般古代不用“人民”這詞,我用“民人”這詞,別人說你胡來,我說我不胡來,我用“民人”貢獻給“人民”。
所以我們中國講究的是什么?是得有愛圣賢的精神,是尊重文化、尊重禮義的精神。這種圣賢精神包含了君子的精神,也包含了士大夫的精神,而我們在近現(xiàn)代這一批思想家、文學家,這一批大知識分子當中,看到了他們身上確實有這種文化的精神、士大夫的精神、君子的精神,也有救國救亡的精神,此外也有追求現(xiàn)代化——當時這個詞雖然沒那么提,但是從五四以來,可以看出來實際上是在追求現(xiàn)代化——的精神。當然,馬克思主義的引進使我們中國精神也和人民革命的精神相結(jié)合。
十八大、十九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lǐng)下,我覺得如果我們再編,還要研究發(fā)展的精神、改革的精神。當然,這里有很多革命的精神、改革的精神,還有治理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精神。
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孔夫子的經(jīng)世致用精神是一致的。我有時候想,黑格爾為什么看得起孔子?因為孔子不是學者,孔子聲稱自己不是專家,孔子嘲笑自己,說種地不如老農(nóng),種菜不如老圃。孔子追求的是做圣人,做王者之師,所以他不是專家。他像喪家狗一樣到處找各個君王、諸侯推廣他的學術(shù)、理念,如果他跟黑格爾、康德一樣搞得太玄奧,一上來先給君王講拉丁文、定一個五年寫論文的計劃,君王早就把他轟走了,嚴重的,恐怕腦袋都留不住了。所以,孔子有些地方是很堅毅的。
第三,我覺得書是出來了,但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今天,從剛才各位領(lǐng)導、各位有關(guān)工作人員的講話當中,我感覺到我們還有很多題目可以討論,還有很多有趣的話題值得我們研究。我希望兩家定一個計劃,研究這個題目怎么寫、怎么弄,至少出一千萬字。
可以從先秦諸子表現(xiàn)中國精神,可以把兩漢、唐代的出幾本,也可以從過去的詩文中找最好的。太多了,可愛的東西太多了。有宋明理學的,尤其明末清初一大批有突破性的思想家,再一直到現(xiàn)當代。這書可以繼續(xù)出下去、討論下去、研究下去。
我具體工作做得非常之少,我被這本書的成功所感動。我是一個讀者,我是一個站臺幫說兩句話的人。我希望這本書越做越有前途,越做越成功。
謝謝!

點擊領(lǐng)取《中國精神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