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熙LIVE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二氧化碳制冰節(jié)能環(huán)保
今年1月25號華熙LIVE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通過了冬奧組委組織的專家驗收已具備運營條件,成為冬奧會首個具備運營條件的二氧化碳冰場。不久的將來,冰菱花的兩塊冰場將正式投入運營。
華熙LIVE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坐落于長安街沿線五棵松橋邊,位于北京2022年冬奧會冰球比賽場館五棵松體育館的東南側,奧運會期間,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將承擔冰球訓練任務,通過地下球員專用通道與冰球比賽場館五棵松體育館相連,運動員可通過該通道往返比賽館和訓練館。
據(jù)了解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是目前單體面積最大的被動式超低能耗體育建筑,通過在建筑圍護結構、能源和設備系統(tǒng)、照明、智能控制、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綜合選用各項節(jié)能技術進行集成,能耗水平遠低于常規(guī)建筑。制冰技術采用的也是目前最節(jié)能環(huán)保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系統(tǒng)。
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副總經(jīng)理馬辛介紹道,冰球比賽對冰場要求很高,制冰一般包括這樣幾個步驟:第一步,要對場地表面的混凝土進行降溫,直至降到零下6-8度。采用化學制冷劑間接制冷的冰場,完成這一步驟需要48小時左右,而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由于它熱交換效率高、制冷能力強,只需要八小時左右就能完成。對場地表面降溫完成后,就要開始制冰了。首先要制一層厚約5毫米~1厘米的基礎冰,也叫“黑冰”。之所以叫黑冰,是因為這時候的冰場看上去還是混凝土的顏色,比較黑;基礎冰制好后,接下來就要噴白色的冰漆,要連續(xù)噴四遍,直到冰面看上去潔白無瑕;白漆噴好后,它上面要再制一層5毫米厚的冰面,并在冰面上進行畫線和貼賽事Logo的工作;最后再制2~2.5厘米的冰面,將線和Logo“冰封”起來,這樣,制冰工作才算基本完成,整個冰層厚度大體在四厘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