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的全國頂級人才來源:江浙滬第一,華北第二!
建國初的全國頂級人才來源:江浙滬第一,華北第二!

1955年全國第一屆中國科學院的172名科學技術(shù)類別的院士和1957年增選的18名院士的名單,總共190名,當時還不叫院士,叫學部委員。
這是當時中國最為頂級的大腦,這190人包括華羅庚,蘇步青,馬大猷,葉企孫,王淦昌,吳有訓,周培源,趙忠堯,錢三強,錢偉長,彭桓武,盧嘉錫,吳學周,林巧稚,童第周,李四光,竺可楨,趙九章,靳樹梁,邵象華,侯德榜,梁思成,茅以升,王大衍,郭永懷,錢學森,湯飛凡等一流人才。
我按照科學家們的所屬省份進行了統(tǒng)計,我按照省份做了個統(tǒng)計。

這個工作量不小,查詢費了很多的時間,畢竟有多達190人,但是這對研究建國初的全國頂尖人才分布是很有價值的,也可以反應(yīng)建國前全國各地的教育水平發(fā)達程度。
當然,這里說一下,大部分科學家籍貫,出生地和成長地還是一致的,但有的時候會出現(xiàn)不一致的情況,那他算哪里人呢?
我用的是“成長地”優(yōu)先的綜合考慮籍貫和出生地原則。

總的來說,190名科學家中,小時候就全國到處跑,有多地生活經(jīng)驗的科學家并不太多,大約就十個左右的樣子,大部分人還是出生地,成長地一致的,因此即使在認為這個科學家是哪里人有不同意見,但總體不會影響太大。
最終統(tǒng)計結(jié)果如下圖,可以看出五十年代190名全國頂尖科學家中來自江浙兩省的是最多的,江蘇有40人,浙江有34人,合計占全國38.95%,如果把上海也算上則總共有87人,占比45.79%,江浙滬基本是全國的半壁江山。

華北地區(qū)是全國第二大出院士的區(qū)域,有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出了院士(山西和內(nèi)蒙無),總共38人,占比達到20%。
而在學校方面,畢業(yè)自清華和北大是最多的,190名院士中預科(當時上本科之前還有個預科,有的留學美國之前也讀預科)和本科曾在這兩所高校就讀的院士竟然高達六十多人,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
其實這兩所高校TOP 2地位的奠定,就是因為民國年間就已經(jīng)培養(yǎng)出最多的頂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