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什么幾乎不打狂犬疫苗?

? ? ?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狂犬病”吧。
狂犬病(rabies):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人獸共患,多見于犬、狼、貓等肉食動物,人多因被病獸咬傷而感染。
臨床表現(xiàn)為特有的恐水、怕風、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
因恐水癥狀比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癥。
我國的狂犬病主要由犬傳播,家犬可以成為無癥狀攜帶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對人的健康危害很大。
對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幾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內死于呼吸或循環(huán)衰竭,故應加強預防措施。
所以日常生活中,一旦被各類動物咬傷、抓傷,即使再微小的傷口,人們都會第一時間去接種狂犬疫苗。
然而在日本,狂犬疫苗是重點用來給動物注射的,很少有人會去注射狂犬疫苗。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數據,自1950年制定了《狂犬病預防法》后,1951年起狂犬病例急劇減少,1956年開始0發(fā)病,至今已經半個多世紀沒有發(fā)現(xiàn)狂犬病例了。

為什么日本能夠做到半個世紀0發(fā)病率,這個強制動物免疫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該法律規(guī)定,家養(yǎng)寵物貓狗必須注冊登記,并且每年都需要接種一次狂犬疫苗。
對于流浪犬貓實行徹底扣留制。
此外,防疫站還會定期去野外搜集野生動物的尸體,進行檢疫。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非常干凈的國家,流浪狗之類的非常少見。
在日本,一旦發(fā)現(xiàn)流浪狗便會立即將其送至衛(wèi)生站處理。

日本厚生勞動省還頒布了動物體檢規(guī)則,要求各級政府對咬傷人后死亡的動物、非正常死亡的狗以及死于交通事故的野生動物進行詳細檢查。
野生動物中,浣熊、貍等優(yōu)先接受檢查,流浪犬貓由政府出資捕捉后登記并免疫,對野生動物則采用撒播食餌型狂犬疫苗免疫。

所以日本人或者中國游客在日本被動物咬傷或抓傷,日本方面第一時間是給傷口做緊急消毒處理。
大部分時候即使去醫(yī)院也是幫你進行更深層次的防止傷口感染處理,一般很難找到能夠注射狂犬疫苗的醫(yī)院,因為儲備狂犬疫苗的醫(yī)院極少,而且價格昂貴。
(據了解,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規(guī)定,50年內未出現(xiàn)狂犬病的國家可以無須注射疫苗,而日本已經61年了)

狂犬病0發(fā)病率在世界范圍內都非常罕見。
據悉中國每年死于狂犬病的人數僅次于印度,位居全球第二,其中85%的狂犬病病例是由狗咬傷或者抓傷所致,貓引起的占10%。

最后,狂犬病雖然雖然發(fā)生率低,但會對人類的生命構成極大的威脅,所以重視預防接種疫苗很重要,然而這都是在確保疫苗的有效性的前提下的。
除了心存警惕,我們能做到最普通但也是最至關重要的事情就是:家里有寵物的小伙伴一定謹記,給寵物接種有效疫苗,出門遛狗一定要拴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