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諫逐客書》理解性默寫(含答案)
(一)
1.《諫逐客書》一文開頭“__________ ,__________ ”這一斷語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辭開宗明義,起句發(fā)意振聾發(fā)聵。
2.《諫逐客書》一文指出驅逐客卿不僅不能統(tǒng)一天下,而且有亡國的危險,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極點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3.在《諫逐客書》中,李斯寫秦昭王加強和鞏固了王室的權力,抑制了豪門貴族的勢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諫逐客書》中,作者用蠶吃桑葉作比,指出昭王使秦成就帝業(yè)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
5.《諫逐客書》中用“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句話列舉秦穆公求賢若渴的事實。
6.鋪陳就是鋪敘、陳述,即直書其事,反復敘說。鋪陳同類和類似事物時,要注意角度的挪移、側重點的選擇,以突出其特征。《諫逐客書》連寫四位君王“________ ”,就各取一個主要角度:孝公用客卿,從思想、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方面全面論述,重在變法治國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作者以秦國歷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業(yè)為事實論據(jù),進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進而提出詰問:“________ !”以駁倒“吏議”。
8.《諫逐客書》中,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為喻來說明“王者不卻眾庶,故能名其德”的道理。9.以人和物作比較,指出待非秦之人不如待非秦之物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諷刺秦王看重的只是聲色珠寶,輕視人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10.《諫逐客書》中,作者竭力陳述、渲染日常生活中秦王喜歡異國的奇珍異寶、器樂玩好、美色音樂,與下文其“________ ,________ ”的用人排外態(tài)度形成鮮明對照。
11.在《諫逐客書》中,李斯認為五帝三王天下無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12.在《諫逐客書》中,寫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給人民和國家?guī)碇苯佑绊懙木渥邮牵篲_______ ,________ 。
13.以玩好為喻進行推論,從反面說明非秦國的寶物不可或缺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14.李斯在《諫逐客書》中用“________ ,________ ”形象地說明了“真秦之聲”。
(二)
1.在《諫逐客書》中,李斯開門見山提出總的論點,鮮明有力,明明是秦王下的逐客令,卻把逐客的錯誤歸咎于“吏”,“________ ,________ ”這兩句措辭委婉,十分注意諷諫策略。
2.李斯在《諫逐客書》中以泰山作比,說明要廣納人才才能就大業(yè)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3.荀子在《勸學》中的“不積小流,無以成江?!眱删涫菑姆疵嬉运疄槔磉_了積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諫逐客書》中寫道“________ ,________ ”,以水為例說明君王應重視接納人才。
4.《諫逐客書》中,作者認為秦王選取人才的原則是“________ ,________ ”。如此重物輕人,決非一代英主所當為。
5.在《諫逐客書》中,李斯立足現(xiàn)實,通過對比論證一針見血地指出,同樣是非秦國的,如果國君對待外來物和對待外來人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的話,會給人“__________ ,__________”,這樣的不良印象。
6.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認為孝公采用商鞅之法,在國內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良好效果。
7.《諫逐客書》中,作者接力陳述異國珍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8.以美女為喻進行推論,從反面說明非秦國的寶物不可或缺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9.比喻論證,形象生動,說理深刻,能增加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吨G逐客書》中,用“__________”為喻來說明逐客是“資敵國”“業(yè)諸侯”“益仇”的愚蠢行為,既形象生動又具有說服力。
10.《諫逐客書》一文最后,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來說明逐客的危害是想求得國家沒有危難是不可能的。
11.在《諫逐客書》中,李斯認為如果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卻客疏士,那么最終結果會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2.《諫逐客書》中李斯認為有志建立王業(yè)的人不嫌棄民眾,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這兩句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3.《諫逐客書》連用六個主謂句進行鋪陳,而且是否定性鋪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14.《諫逐客書》中,于秦的事實,用一連串排比句盡情鋪寫,給人以客卿之功績說不盡之感;然后用“__________ ,__________ ”一句作結,一放一收,恰到好處。
答案(一)
1.《諫逐客書》一文開頭“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這一斷語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辭開宗明義,起句發(fā)意振聾發(fā)聵。
2.《諫逐客書》一文指出驅逐客卿不僅不能統(tǒng)一天下,而且有亡國的危險,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極點的句子是“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
3.在《諫逐客書》中,李斯寫秦昭王加強和鞏固了王室的權力,抑制了豪門貴族的勢力的句子是:“強公室,杜私門”。
4.在《諫逐客書》中,作者用蠶吃桑葉作比,指出昭王使秦成就帝業(yè)的句子是:“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
5.《諫逐客書》中用“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邳豹、公孫支于晉”四句話列舉秦穆公求賢若渴的事實。6.鋪陳就是鋪敘、陳述,即直書其事,反復敘說。鋪陳同類和類似事物時,要注意角度的挪移、側重點的選擇,以突出其特征?!吨G逐客書》連寫四位君王“(皆)以客之功”,就各取一個主要角度:孝公用客卿,從思想、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方面全面論述,重在變法治國的句子是“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7.作者以秦國歷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業(yè)為事實論據(jù),進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進而提出詰問:“客何負于秦哉!”以駁倒“吏議”。
8.《諫逐客書》中,用“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為喻來說明“王者不卻眾庶,故能名其德”的道理。
9.以人和物作比較,指出待非秦之人不如待非秦之物的句子是“非秦者去,為客者逐”,諷刺秦王看重的只是聲色珠寶,輕視人才的句子是“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
10.《諫逐客書》中,作者竭力陳述、渲染日常生活中秦王喜歡異國的奇珍異寶、器樂玩好、美色音樂,與下文其“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的用人排外態(tài)度形成鮮明對照。
11.在《諫逐客書》中,李斯認為五帝三王天下無敵的主要原因是“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
12.在《諫逐客書》中,寫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給人民和國家?guī)碇苯佑绊懙木渥邮牵好褚砸笫ⅲ瑖愿粡姟?/p>
13.以玩好為喻進行推論,從反面說明非秦國的寶物不可或缺的句子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于前”。
14.李斯在《諫逐客書》中用“擊甕叩缶,彈箏搏髀”形象地說明了“真秦之聲”。
答案(二)
1.在《諫逐客書》中,李斯開門見山提出總的論點,鮮明有力,明明是秦王下的逐客令,卻把逐客的錯誤歸咎于“吏”,“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這兩句措辭委婉,十分注意諷諫策略。
2.李斯在《諫逐客書》中以泰山作比,說明要廣納人才才能就大業(yè)的句子是: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3.荀子在《勸學》中的“不積小流,無以成江?!眱删涫菑姆疵嬉运疄槔磉_了積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諫逐客書》中寫道“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以水為例說明君王應重視接納人才。
4.《諫逐客書》中,作者認為秦王選取人才的原則是“非秦者去,為客者逐”。如此重物輕人,決非一代英主所當為。
5.在《諫逐客書》中,李斯立足現(xiàn)實,通過對比論證一針見血地指出,同樣是非秦國的,如果國君對待外來物和對待外來人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的話,會給人“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這樣的不良印象。
6.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認為孝公采用商鞅之法,在國內起到了“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的良好效果。
7.《諫逐客書》中,作者接力陳述異國珍寶的句子是:“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
8.以美女為喻進行推論,從反面說明非秦國的寶物不可或缺的句子是:“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于側也”。
9.比喻論證,形象生動,說理深刻,能增加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吨G逐客書》中,用“借寇兵而赍盜糧”為喻來說明逐客是“資敵國”“業(yè)諸侯”“益仇”的愚蠢行為,既形象生動又具有說服力。
10.《諫逐客書》一文最后,用“ 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來說明逐客的危害是想求得國家沒有危難是不可能的。
11.在《諫逐客書》中,李斯認為如果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卻客疏士,那么最終結果會是“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12.《諫逐客書》中李斯認為有志建立王業(yè)的人不嫌棄民眾,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這兩句話是“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13.《諫逐客書》連用六個主謂句進行鋪陳,而且是否定性鋪陳的句子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wèi)之女不充后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
14.《諫逐客書》中,于秦的事實,用一連串排比句盡情鋪寫,給人以客卿之功績說不盡之感;然后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一句作結,一放一收,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