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年味,是過年的文化,更是遠去的傳承!
過去,春節(jié)在人們眼中是敬畏的、神圣的,更是溫馨的。
可以這樣說,在中國幾千年的農(nóng)耕社會中,時間越早,過年的重要性越遠遠大于現(xiàn)代社會。

編輯
那時人們生產(chǎn)、生活與自然的節(jié)氣與時間融為一體,大自然以年為一個節(jié)周點,周而往復。這與“年”的寫法相輔相成?!澳辍弊肿钤绲膶懛ň褪且粋€背負成熟的禾的形象,表示莊稼成熟,即“年成”。
上古的中原地區(qū)和藏族都有過年的習俗。在古代漢民族傳說中年是消滅了兇猛怪獸夕的神仙。夕在臘月三十的晚上來傷害人,神仙年與人們齊心協(xié)力,通過放鞭炮趕走了“夕”。人們?yōu)榱思o念年的功績,把三十那天叫“除夕”,即除掉了猛獸夕,為了紀念“年”,把初一稱為過年。

編輯
所謂的過年就是到了人們辭去舊的一年,又迎來新的一年的時候。在這一時刻,人們總是對新的一年充滿著期盼和夢想,實際上年俗中就包含著這樣的夢想和理想。
過去祭祖、祈福儀式,就為了期盼來年五谷豐登和全家平安祥和。然而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農(nóng)耕的生活,對年的期待逐漸淡漠,過年的味道在消減。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過年的習俗也發(fā)生了變遷。如今祭祖仍然存在,但祈福儀式卻沒有了;貼對聯(lián)的形式還有,貼年畫的少了。年夜飯、放鞭炮已經(jīng)名存實亡。為了減少麻煩,越來越多的年夜飯改在了酒店、飯店,美食的品種豐富了,卻失了年味。而地球變暖,環(huán)境惡化加劇,許多城市都有了鞭炮限放令,耳邊零星的鞭炮聲讓人怎么也無法回到小時候的記憶。

編輯
于是,只有在靜悄悄中,我們辭舊歲,迎新春。人們過年還會吃年夜飯、吃餃子,但卻逐漸忘記了過年的文化含義,而僅僅停留在享受美食帶給舌尖的快樂。那些習俗和美好的東西反倒在越來越好的生活中,漸漸消失。
值得慶幸的是,合家歡和團圓仍然在中華民族的血液中保留和傳承著。根據(jù)媒體報道和預測,2022年的春運是40億人次。是什么樣的一種力量能使中華大地在一瞬間有40億那么大的一個數(shù)量人群來回遷移,使所有的城市在這個時刻里突然就變成了故鄉(xiāng)?;蛟S這就是文化的力量,讓所有的城市一瞬間變成了故鄉(xiāng),變成了故土,變成了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