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上一章闡述了天之道,損有余補(bǔ)不足,人
之道損不足奉有余的道理。有余,損掉,通俗
的說,也就是弄死它。不足,天道給補(bǔ)足,那
么也就到了生機(jī)行進(jìn)的時候。如果柔弱到了極
致呢,那么天道就可以無有窮盡的以道補(bǔ)之。
本章接著上一章,進(jìn)一步闡述,柔弱勝剛強(qiáng)的
道理。
天下最柔弱的事物,莫過于水。道德經(jīng)
多處以水喻道,為什么呢,因?yàn)樗吞斓酪?/p>
樣,至柔至弱。水馳騁于萬物,無所不能通
利。道,比水還要柔,柔到了無有。
道就像宇宙之水,無處不在,無處不馳
騁,無處不通利。以無有觀之,天下最致密的
物質(zhì),都空曠如星際。我們現(xiàn)在的觀測工具,
可以看到很小的微觀粒子,而微觀粒子之間,
并不是互相緊挨著的。它們之間的空隙,按照
結(jié)構(gòu)上的比例看,和我們所看到的星空中的天
體一樣,互相都離的那么遙遠(yuǎn)。
以無有入無間,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就是這
個道理。
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
水攻萬物,通利萬物,而不為萬物所克。
故曰,水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
這句是喻指道,馳騁于萬物之間,而萬物
莫之能勝。
以其無以易之。
一而不得不易謂之道,此謂不易之易。道
之體也。
水之性,亦有不易之易。至柔至弱者,道
也,不易之易。
堅(jiān)強(qiáng)者,物也。變易之易。凡變易者,皆
有氣數(shù)。
陽極則陰生,物壯則老,物老則死。
凡不易者,其壽死而不亡,同于道,齊于
天地。
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弱者道之用,強(qiáng)者物之利。道可勝物,物
不可勝道。
柔者道之虛,剛者物之堅(jiān)。無可勝堅(jiān),堅(jiān)
不可勝無。
天下人都知道,道可以勝物。但是天下人
都不知道,該怎么以道勝物。
是以圣人云:
所以,圣人說。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時君主都
祭祀社稷,后用社稷代表國家。社稷主,就是
指國家的君王。
水若道,圣人若水,處眾人之所惡,故幾
于道。
圣人貴道而不處于物。眾人貴物而惡道。
以俗觀之,世人所好,不過富貴顯達(dá)榮耀
賢能于世。世人所惡,不過不器不物不榮不
顯。不器不物者,為世之垢。
圣人不欲見賢,是以受國之垢。處道而不
處物,物物而不物與物,以道蒞天下,方可為
社稷主。
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以人之道有為,助人之生,曰益生,益生
曰祥。以世人觀之,不益生,曰不詳。
以天之道無為,達(dá)人之生,曰貴生,貴生
曰王。以天道觀之,貴生者,曰長久。
受國不祥,不為人之道,不益人之生。而
為天之道,而貴天之生。
合于人道者,是為天下臣,合于天道者,
是為天下王。
正言若反。
反者道之動。
美言合俗,正言合道。美言若正,正言若
反。
玄德,與物反矣。正言,與世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