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
前一章講,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
徒。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的道理,因為強大的
會死的快,柔弱的會活的久。為什么會這樣
呢,這背后的道理又是什么呢? 本章就是要回
答這個問題的。
弓由弓弦和弓背兩部分組成,把弓弦安在
弓背上,就是張弓。弓背比弓弦長很多,要把
弓弦安在弓背上,就得使弓背彎曲才行。
張弓的過程中,要把上面高的一端往下
按,把下面低的一端往上舉,這樣才可以把弓
弦安到弓背上。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天之道,繟然而善謀,高者抑之,下者舉
之,這就是它善謀的地方之一。
如果沒有這種均衡機制,那么強大的可以
一直無限強大下去,天地所有的資源,都要被
它聚集過去。理論上,它可以長的和天地一樣
大。
這樣說有點抽象。我們來以自己的身體舉
例說明,就更容易理解了。如果我們身上的
某個細胞,可以無限強大下去,那么這個細胞
最后,就可以長的跟整個人一樣大。最后這個
人,就變成了一個單細胞生物。
于是,人就不能再存活下去了。我們的身
體,是細胞們的宇宙,天地也是如此,萬物也
只不過都是宇宙的細胞。人之所以能體現(xiàn)為一
個生命而活著,宇宙之所以能夠體現(xiàn)為一個大
生命體而活著,就在于它們的下層細胞,無窮
多的細胞們的分工配合,才組成了更大級別的
生命。
我們身體的細胞,它們本身也是一個宇
宙。細胞內部的結構,同樣就和人體組織,宇
宙的天體組織,一樣的復雜。只是尺度大小不
同。當然了,我們所處的宇宙,在比它更高級
別的大生命里,它也只是一個細胞。
對于高等級別生命而言,低等級的生命
體,不可以因為失去均衡,出現(xiàn)系統(tǒng)性的紊
亂,這樣會造成更高級別生命的病態(tài)。所以,
在設定上,一個細胞獨大的狀況,它是不被允
許的。
人類社會也是如此,國家的生命,是有無
數(shù)的人組成的,一個人太多,而其他人都太
少,那么這個國家作為高級別生命,就會滅
亡。
這背后,是陰陽變化在起作用。陽氣到了
極點,強大到了極點,陰氣就開始出現(xiàn)了,轉
向衰落死亡的另半邊。闡述萬物生死循環(huán)的模
型,就是洛書。
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下到處都是草怎么辦呢,那就弄些羊來
吃草。天下到處都是羊怎么辦呢,那就弄些獅
子來吃羊。天下到處都是獅子怎么辦呢,那就
弄些人來獵殺獅子。天下到處都是人怎么辦
呢,那就讓人去殺死人,用戰(zhàn)爭,用疾病,用
瘟疫去殺死他們。這就是自然均衡法則。
天地的任何演化,都是善應而善謀的結
果,它們沒有任何的多余,也沒有任何的浪
費。
人類強大至此,想和天道競賽,其實是不
自量力。隨便演化出來一些什么超級病毒,人
類的一切“科學”和“智慧”都不堪一擊。其
實,人類正處在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開端
處。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在速度上,可能會遠
遠快于地球上的第五次生物大滅絕。
人類只是細胞,不應該老想著自己要強
大,要吞噬一切。這對上層更高級別的生命
來說,一個細胞存在這樣的思想,是十分危險
的。所以,要消滅這個大細胞,來均給更多不
足的細胞們。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歷史上,那么多的朝代更替,那么多的流
民暴動,那么多的農民起義,為什么? 都是天
道的自然均衡法則在起作用。
在農業(yè)文明社會,土地兼并會造成少數(shù)人
有余,而多數(shù)人不足,土地兼并,是農業(yè)文明
社會,一切革命的總根源。
在工業(yè)文明社會,資本兼并,會造成少數(shù)
人有余,而多數(shù)人不足。資本取代了土地,成
為生產要素。資本兼并,是工業(yè)文明社會,一
切革命的總根源。
在信息文明社會,金融兼并,會造成少數(shù)
人有余,而多數(shù)人不足。資本資產化,資產金
融化,金融資本取代了要素資本,成為社會經
濟的主導要素。金融兼并,將會是未來,一切
革命的總根源。
過多的兼并,就會造成有余。有余者,要
么自我崩潰,要么是別人把它推翻而導致崩
潰。以為兼并,不符合天道。天地相合,以降
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所以,天道貴均,貴公,貴大,貴同。以
天觀之,人無貴賤高下。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天道的運動,是生在行進。人道的運動,
是死在行進。所以天道貴柔,人道貴強。
人道貴強,就會本能的進行兼并,損不足
奉有余。天生萬物,初始設定,人都是一樣的
人,而到了人類社會,一部分人成了高貴的
人,一部分人成了卑賤的人。有余者高貴,不
足者卑賤。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轟轟烈烈的兼并運動,正在把一個國家,
推向滅亡。怎么才能力挽狂瀾,把國家拉出覆
亡的險境呢,老子認為,要行天道。
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這個思想
的源頭,就來自道德經。
人為什么富貴了,發(fā)達了,要兼濟天下
呢,這背后的驅使力量是什么呢,它的驅使
力,就是天道。因為天道貴均。道者貴天,以
行天道,所以才能以有余奉天下。
而作為天下之王的圣人呢,其用天下而有
余,以有余而濟天下,所以天下自均??膳碌?/p>
社會兼并運動被消除了,國家的覆亡危險,也
解除了。
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道德經中,多處講到圣人有為和無為,那
到底圣人是要有為呢,還是要無為呢? 這里要
說明一下。
圣人之為,是行天道而為。圣人之無為,
是不行人道而為。
所以,圣人行天道,用天下,而不恃身自
貴。國家治理好了,天下太平,也不以有功者
自居而處百姓之上。
其不欲見賢,圣人行天道,不行人之道。
所以,圣人不會以人道根據有余不足來標劃出
來的貴賤高下來自持功名。雖貴為天下主,而
不自持據有天下,以天道輔萬物自然而不敢
為,功成而不自貴。
中國的文化,自始至終,核心就在于一個
道。為什么中國文明是永恒傳承的文明,唯天
之道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