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一輪復習】【合集】3.牛二力學(已完結)

鉤子法的個人講解 (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假設板塊在運動中達到了共速點(此時瞬間無相對滑動 并且 滑動摩擦力變成靜摩擦力。 ) 此時開始分析 即 開始分類討論
1) 假設到達共速后 可以一起共速(用整體法,因為假設可以一起走了。) 所以此時整體只受到 地面 給的摩擦力 又因為假設共速了 所以板塊間為了一起走一定有靜摩擦力 對此時受力分析 可以清晰的得到(1.如果木板和物塊之間的摩擦力 比 地面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力大 (即上表面可以提供一個足夠大加速度使其可以與整體(也包括木板)一起走) 則可以推出他們兩個可以一起走 也就是上表面的動摩擦因數大于等于下表面的動摩擦因數 。所以得出如果上表面的動摩擦因數大于等于下表面的動摩擦因數時候 。最后會共速一起走。 摩擦力的目的就是保持共速, )
2) 假設到達共速后 可以一起共速(用整體法,因為假設可以一起走了。) 所以此時整體只受到 地面 給的摩擦力 又因為假設共速了 所以板塊間為了一起走一定有靜摩擦力 對此時受力分析 可以清晰的得到 (2.如果木板和物塊之間的摩擦力 比 地面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力小 又因為摩擦力的目的是保持共速,假設可以一起共速,整體收到的加速度為地面給整體的 物塊收到的加速度為木板給物塊的。 物塊與木板的摩擦力拼死的想讓物塊與木板一起走,但不行 物塊做不到。(因為木板給物塊提供摩擦力不夠大)所以他們就是各走各的。(可以理解成 岳云鵬追燕子的情景) 也就是上表面的動摩擦因數小于下表面的動摩擦因數 所以得出上表面的動摩擦因數小于下表面的動摩擦因數時候,最后不會共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