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食欲和心理健康關系密切?福州臺江心理醫(yī)院看心理健康好嗎?
你是否有過這種情況:

·餓得頭疼、心慌、注意力不集中
·無聊、壓力大的時候就想吃東西
·心情不好的時候胃口特別好或不好
·曾經(jīng)戒酒消愁
·存在身材焦慮?
食物能給人體帶能量和營養(yǎng),美味的食物還能讓人心情愉悅。所以進食情況其實也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狀況。

01
食欲下降
當一個人持續(xù)食欲下降時,提示可能存在抑郁癥。
在抑郁狀態(tài)下,人會缺乏食欲,進食變成了一項任務。不光是食物,任何事情都無法讓抑郁癥患者提起興趣?;颊呖偸情_心不起來,缺少愉快的體驗,時間長了甚至對生活都喪失希望。抑郁癥患者可能還會存在睡眠障礙、身體疲乏、性欲下降,體重減輕等癥狀。?
02
進食量變化
由于性別、年齡、工作強度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每個人的進食量也不同。
當一個人的進食量相較于其本人突然出現(xiàn)變化時,提示可能存在進食障礙。厭食癥是患者有意節(jié)制飲食,導致體重明顯低于正常標準的一種進食障礙?;颊邥桃鉁p少熱量攝入和增加消耗,對瘦存在無休止地追求,會伴有體象障礙,即使已骨瘦如柴但看到鏡中的自己仍是胖的。
還有一種進食障礙患者,會頻繁出現(xiàn)不可抗拒的攝食欲望,及多食或暴食行為,進食后又因擔心發(fā)胖而采用各種方法減輕體重的一種進食障礙,臨床上稱之為貪食癥。因為怕發(fā)胖,患者會有清除行為,如摳吐、使用瀉藥等。
另外,有些人還會出現(xiàn)情緒性進食,同樣是短時間內(nèi)大量進食,但患者沒有清除行為。這種進食行為會有調(diào)節(jié)情緒的作用,但調(diào)節(jié)只是暫時的,長期來看患者會伴有自責、內(nèi)疚、空虛的感覺,更容易伴發(fā)抑郁情緒。
03
胃腸道不適感
生活中,有些人遇到一些負性事件后會出現(xiàn)胃腸道不適,檢查后未見異常,或無法解釋現(xiàn)有的癥狀,不適感反復出現(xiàn),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臨床上稱之為軀體形式障礙。該疾病也屬于一種精神疾病,需要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的聯(lián)合干預。
為什么食欲和心理健康關系密切?


緊張可能拉肚子,難過容易沒胃口等生活經(jīng)驗,已經(jīng)向我們傳遞著情緒和食欲的關系。
?
情緒,是心理上的主觀感受;生理上,情緒是一種能量狀態(tài),越強烈的情緒,越需要大量的能量供應,才能維持情緒。
?
情緒性進食就是典型的例子。
情緒性進食會讓你感覺心情好些,是因為吃高熱量食物,可以補充身體能量,在心理上感覺為想吃東西,就像渴了想喝水一樣。
?
回顧自己的情緒性進食,是不會是會發(fā)現(xiàn):你想吃東西的欲望,不會選擇水果等健康食物;即使飯量大增,這時候會想吃肉,而不是蔬菜,哪怕你平時并不是肉食偏好者;你選擇的通常是巧克力、蛋糕、冰淇淋、薯條、餅干、奶茶等高熱量食物,即我們通常說的垃圾食品。
?
對于你的身體來說,不存在什么情緒性進食,只是因為你的身體,為大量情緒的存在,輸送能量,消耗了大量能量,所以它要補充能量,讓你感覺想吃高熱量食物。
?
情緒性進食是一種飲鴆止渴的方式,短期幫助你緩解難受的情緒,長期維持了問題的存在——積累情緒,缺少健康調(diào)節(jié)方式。

那如何正確調(diào)節(jié)情緒?


?
1.自我調(diào)節(jié)
?
如正念練習改善情緒,這得到了諸多研究的支持。
?
2.運動
?
即使每天慢走10分鐘,都讓自己保持運動。特別對于長期久坐的都市上班族,運動太少。平時上下班,坐公交、地鐵,盡量能站不坐。周末爭取去戶外爬山,或是公園走走。
?
3.補充益生菌
?
鑒于情緒和腸胃的關系,可以每天食用益生菌含量高的食物,例如香蕉、酸奶、燕麥粥等。
?
如果長期出現(xiàn)情緒問題而不能自行改善時,建議求助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