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論——舊日本海軍航母與艦載武器(上)
日本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海洋國家,在“黑船事件”后日本政府從蠻荒步向開化。政治上日本實行君主立憲制,但天皇權威依舊被尊崇備至。軍事上日本繼承古代武士道精神外,在倒幕運動、明治天皇登基后建立以長州為首的陸軍部、薩摩為首的海軍部,日本軍部時代就此開始。需注意明治天皇于1882年發(fā)布的《軍人敕諭》對日本軍隊提出道德要求,其中有文段曰:“小敵不侮,大敵不懼。但求盡己之武職,此則所謂大勇者也。故尚武勇者,待人接物,常能溫和。博得人類之敬愛。好勇無謀,動輒肆威,勢必至招人之忌。而使人畏之如豺狼也。”但顯然舊日本軍隊在一戰(zhàn)、二戰(zhàn)中并沒有遵循他們所崇敬的天皇的圣諭,這也是日本失敗的原因之一。
隨著日本近代工業(yè)與商業(yè)的崛起,日本通過不斷對外侵略提升自己的經濟實力與軍事地位,日本造船工業(yè)逐漸興起。至一戰(zhàn)后英日同盟轉讓“金剛”級全部圖紙后,日本的造艦能力已與英法美相差無幾(這里指的是技術而非產量)。IJN也是較早意識到艦載航空武器能力的國家并積極探索推進。在日德青島戰(zhàn)役中“若宮丸”水上飛機母艦便體現出較優(yōu)的偵查能力,日本開始研究航母、水母的發(fā)展。

日本海軍航母發(fā)展就此開始。
間戰(zhàn)期與二戰(zhàn)時下水的航母
1、 鳳翔號輕型航母:
1919年12月16日在淺鶴野造船廠開工,1921年11月13日下水服役。

入役經歷和保存狀態(tài):
1932年在中國參加“一二八”會戰(zhàn),二戰(zhàn)時退出現役作為訓練艦存活至戰(zhàn)后,完成復員運輸任務后于1946年在日立造船廠大阪櫻島工廠解體,作為廢鐵出售。

2、 赤城號重型航母:
1920年12月6日作為戰(zhàn)列巡洋艦在吳海軍工廠開工,1923年因《華盛頓海軍條約》簽訂開始進行航母改造工程。1925年下水,1927年8月1日服役。

入役經歷和保存狀態(tài):
1935年10月在佐世保海軍工廠進行改造。從三段式甲板變更為單層全通式甲板并增加艦島。參加珍珠港事件,3月參加侵占拉包爾、空襲達爾文港的南洋作戰(zhàn)。在中途島戰(zhàn)役中被企業(yè)的SBD俯沖轟炸機命中2枚航彈后發(fā)生彈藥殉爆,1942年6月5日沉沒。

3、 加賀號重型航母:
1920年7月19日作為戰(zhàn)列艦在川崎神戶造船廠開工,1924年因《華盛頓海軍條約》簽訂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開始航母改造工作。1929年11月完成服役。

入役經歷和保存狀態(tài):
1932年在中國參加“一二八”會戰(zhàn),1934年在佐世保海軍工廠實施改造,從三段式甲板變更為單層全通式甲板并增加艦島。1937年在中國參加“八一三”淞滬會戰(zhàn),9月參加江陰海戰(zhàn)。1941年參加珍珠港行動,后參與南洋行動。在中途島海戰(zhàn)中被企業(yè)的SBD俯沖轟炸機命中4枚航彈后發(fā)生彈藥殉爆,1942年6月4日沉沒。

4、 龍驤號輕型航母:
該航母是鉆《華盛頓海軍條約》漏洞設計建造的,噸位嚴重不足,不到一萬噸,適航性差,被普遍認為是失敗作品,IJN在此后也沒有再設計過此類小型航母。
1929年11月在橫濱船渠開工建造,1930年更改設計將單層機庫變?yōu)殡p層,1933年5月9日服役。1934年友鶴事件后進行第一次改造,1935年第四艦隊事件后再次改造,提高凌波性能和水平穩(wěn)定性。

入役經歷和保存狀態(tài):
1937年參加侵華戰(zhàn)爭,1940年作為艦載機飛行員訓練艦,1941年參與入侵棉蘭老、蘇門答臘、爪哇和安達曼群島的南洋入侵行動。1942年6月3日作為MO計劃掩護參與入侵阿留申群島,空襲荷蘭港。1942年8月16日前往所羅門群島,24日被澡堂女王薩拉托加的SBD俯沖轟炸機命中4枚炸彈后迅速沉沒。

5、 蒼龍級蒼龍?zhí)栔匦秃侥福?/p>
本艦是藤本喜久雄生命中最后一件艦艇設計作品。1934年11月20日在吳海軍工廠開工建造,1935年12月下水服役。第四艦隊事件后進行艦體補強改造,1937年12月下水服役。

入役經歷和保存狀態(tài):
1938年參與轟炸中國廣州,1939年空襲南寧和滇緬公路。1941年參與入侵法屬印度支那。1941年參與珍珠港事件,12月參與攻擊威克島。1942年空襲荷屬東印度、達爾文港和科倫坡,擊沉競技神號航母組成的英軍艦隊,成為世界上第一艘擊沉航母的航母。1942年6月參加中途島海戰(zhàn),被約克城的SBD俯沖轟炸機命中3枚炸彈,最終發(fā)生內爆,于6月4日沉沒。

6、 蒼龍級飛龍?zhí)栔匦秃侥福?/p>
1936年7月8日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開工建造,1937年11月16日下水,1939年7月5日竣工服役。取名來自《易經》中的“飛龍在天”。

入役經歷和保存狀態(tài):
1940年前往南中國海,參與進軍法屬印度支那的任務,1941年12月參與珍珠港行動,21日入侵威克島。1942年4月參與入侵南洋作戰(zhàn),6月參與中途島戰(zhàn)役,被企業(yè)和約克城的SBD俯沖轟炸機命中4枚航彈后上層與下層輪機聯絡中斷,被卷云號驅逐艦雷擊擊沉。

7、 祥鳳號改造航母:
原先是1933年計劃的輔助艦船,高速給油艦“劍琦”。1934年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開工,1935年6月1日下水,同年由于“第四艦隊事件”進行改造,改焊接為鉚接。1938年開始改造,1939年作為潛水母艦竣工,1940年11月15日開始改造為航母,1941年12月改造完成,1942年1月服役,更名“祥鳳”。
入役經歷和保存狀態(tài):
編入四航戰(zhàn),1942年2月做運輸任務增援特魯克環(huán)礁,4月前往特魯克準備入侵莫爾茲比港(MO計劃),5月7日的珊瑚海海戰(zhàn)中被列克星敦和約克城上的93架飛機攻擊,命中13枚炸彈和10條魚雷后沉沒(這個當量的攻擊僅次于武藏和瑞鶴)。
8、 瑞鳳號改造航母:
1933年計劃的輔助艦船,高速給油艦“高崎”,1935年6月20日在橫須賀船廠開工建造,1939年高崎跳過劍琦的潛水母艦形態(tài)直接改造為航母,1940年12月27日竣工服役。

入役經歷和保存狀態(tài):
參加中途島戰(zhàn)役并與山本的主力艦隊并未與美軍遭遇,并無任何戰(zhàn)績。中途島戰(zhàn)役后編入三航戰(zhàn),司令是南云忠一,1942年9月從吳港出發(fā)前往瓜島,10月26日被大黃蜂的SBD命中一枚炸彈后部甲板損毀回港大修。1944年2月與千歲千代田兩艦一同編入三航戰(zhàn),6月與小澤治三郎中將的機動艦隊一起參與馬里亞納海戰(zhàn),無任何戰(zhàn)績,回港。10月參與小澤機動艦隊組織的恩加諾角海戰(zhàn)(捷號作戰(zhàn)),被TF38特混艦隊的戰(zhàn)機(此處實在無法找出確切的航母,TF38的航母數量太多,還望讀者賜教)命中1枚魚雷和兩枚炸彈后沉沒。

9、 翔鶴級翔鶴號重型航母:
丸三計劃中的兩艘裝甲航母之一,1937年12月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開工,1939年下水,1941年8月舾裝完成服役。翔鶴是IJN史上第一艘應用球鼻艏和裝甲航母設計的正規(guī)航母。

入役經歷和保存狀態(tài):
1941年參加珍珠港戰(zhàn)役,1942年入侵南洋實像特魯克環(huán)礁支援拉包爾入侵行動,5月6日參與珊瑚海海戰(zhàn),8日被列克星敦和約克城的SBD命中兩枚炸彈,上層建筑損毀嚴重,但依舊以34節(jié)的高速返回橫須賀大修。1942年7月編入一航戰(zhàn),8月前往瓜島。10月參與圣克魯斯海戰(zhàn),與TF16/17特混艦隊遭遇,被大黃蜂的SBD命中四枚炸彈后上層建筑再次嚴重損毀,返港大修。1944年5月前往塔威塔威基地,6月參與“阿號作戰(zhàn)”,也就是馬里亞納海戰(zhàn),被刺鰭號潛艇命中4枚魚雷后發(fā)生內爆沉沒。
10、翔鶴級瑞鶴號重型航母:
1938年5月25日在川崎神戶造船廠開工建造,1939年11月下水,1941年9月25日服役。

入役經歷和保存狀態(tài):
馬里亞納海戰(zhàn)前經歷同翔鶴。馬里亞納海戰(zhàn)中6月20日被TF58的艦載機命中一枚航彈,回港。7月入渠改造,增加防護能力。10月參與恩加諾角海戰(zhàn),被TF38的SB2C和TBF命中1枚航彈和1條魚雷,后再次被命中12枚(或以上)航彈后沉沒。該戰(zhàn)役后,IJN海航力量宣告退出歷史舞臺。

11、大鷹級改造航母沖鷹號:
??? 1938年作為新田丸型遠洋豪華客輪開工,1939年5月下水,1940年3月完工,1942年5月在吳海軍工廠改造為航母,命名“沖鷹”。

??? 入役經歷和保存狀態(tài):
1942年參與運輸任務前往特魯克,1943年11月返回本土,被“旗魚”號潛艇命中魚雷,1250人(以上)死亡,1944年2月除籍。
12、大鷹級改造航母大鷹號:
1940年1月作為新田丸型三號艦“春日丸”開工,1940年9月下水,1941年5月完工,1942年5月在佐世保海軍工廠改造為航母,命名“大鷹”。

入役經歷和保存狀態(tài):
1942年8月前往瓜島,9月被美軍潛艇命中一枚魚雷,1943年4月被美軍潛艇金槍魚號命中一枚魚雷,但未爆炸,9月24日再次被海鱸魚號潛艇命中6枚魚雷(只有一枚爆炸)后返港維修。1944年8月10日,在大鷹護送貨船隊到新加坡的途中,被美軍潛艇USS Rasher的魚雷擊中大鷹要害,28分鐘后沉沒。
13、大鷹級改造航母云鷹號:
前身是民用郵輪新田丸型“八幡丸”號。1939年11月送入吳海軍工廠改造,1940年5月完成,8月入籍。更名“云鷹”號。

入役經歷和保存狀態(tài):
1943年9月在吳港進行反潛改裝后被編入第一海上護衛(wèi)隊,執(zhí)行護航和反潛的任務。1944年9月17日被美軍潛艇“石首魚”號命中,沉沒于南中國海。
14、海鷹號改造航母:
1938年作為郵輪“阿根廷丸”建成,1942年5月征用,1943年11月改造為為航母,更名“海鷹”。

入役經歷和保存狀態(tài):
1943到1944年,充當飛機運輸艦和訓練艦。萊特灣海戰(zhàn)后由于缺少航空母艦,“海鷹”號編入一航戰(zhàn)。1945年1月,海鷹從新加坡滿載汽油和其他物質返回吳港,完成了日本最后的護衛(wèi)作戰(zhàn),準備本土決戰(zhàn)。1945年3在吳港被盟軍空襲命中一彈,后前往別府灣作為自殺飛機用的靶艦,同年7月24日再次遭到盟軍攻擊,向室津回避,誤觸磁性水雷被逼擱淺于別府日出町城下海岸。存活至戰(zhàn)后,1946年9月解體。
15、神鷹號改造航母:
神鷹號的前身是郵輪沙恩霍斯特號,1935年服役,德國運輸公司NDL擁有這艘遠洋郵輪。二戰(zhàn)爆發(fā)后交由日本,改造為航母。

入役經歷和保存狀態(tài):
43年底服役后,神鷹號一直在本土承擔訓練任務。44年7月,神鷹和海鷹號、大鷹號護航航母一起向菲律賓運送飛機。11月,被美軍潛艇白鱘號命中4枚魚雷,引起連串大火,并直接導致神鷹沉沒。1100(以上)人死亡。
16、飛鷹型改造航母飛鷹號:
飛鷹的前身是1939年開始建造的淺間丸型郵輪二號艦出云丸號,但是在建造工程完成一半以上的時候,IJN征用了該船并開始改建為航母,命名飛鷹號。
入役經歷和保存狀態(tài):
1942年10月到達特魯克,和隼鷹一起作為第三艦隊的成員支援瓜島戰(zhàn)役前往瓜島。1943年6月,于三宅島附近遭美軍“炮彈魚號”潛艦襲擊,由其他艦拖回橫須賀港修理。1944年6月參加“阿號作戰(zhàn)”行動中,被美軍艦載機發(fā)射的魚雷命中左舷輪機室,喪失了航行能力并在左舷后部引發(fā)大爆炸沉沒。
17、飛鷹型改造航母隼鷹號:
隼鷹”號由在建的豪華遠洋客輪“橿原丸”號改建而成,最大航速25節(jié)。

入役經歷和保存狀態(tài):
1942年6月,“隼鷹”號和“龍驤”號編入北方部隊,參加了阿留申群島戰(zhàn)役,轟炸了荷蘭港并支援北方艦隊占領了阿圖島和基斯卡島。10月,參加圣克魯斯群島海戰(zhàn),并擊沉美國的大黃蜂號航空母艦。這次海戰(zhàn)也是日本海軍最后一次取得航空母艦大戰(zhàn)的戰(zhàn)術勝利。1944年6月編入二航戰(zhàn)參加馬里亞納大海戰(zhàn),隼鷹號重創(chuàng)返回日本大修,逃過萊特灣海戰(zhàn),二戰(zhàn)末期一直在佐世保停泊幸存到戰(zhàn)后,1947年在佐世保解體。

18和19、千歲型改造航空母艦千歲、千代田號:
千歲級本為水上飛機母艦,同級艦兩艘。1942年由于中途島海戰(zhàn)中日本損失4艘主力航空母艦,海軍急需大量航空母艦補充,于是1943年1月改造為輕型航空母艦。


入役經歷和保存狀態(tài):
千歲號在1944年10月25日在恩加諾角海戰(zhàn)中被美軍俯沖轟炸機投彈命中擊沉。
千代田號于1944 年10 月 25 日在恩加諾角海戰(zhàn)中被美軍重巡洋艦擊沉。
20、大鳳號重型航母:
大鳳號的建造規(guī)劃于1939年的丸四計劃,決定增建一艘大型空母以維持對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數量優(yōu)勢。最初大鳳號是一艘以蒼龍級為基礎草案、搭載6座12門聯裝100毫米艦炮的航母,使用方針則是作為航艦主要艦隊與敵方艦隊之間的中繼航艦,為了對應可能遭受的艦隊襲擾而配置裝甲,這種概念與后來的裝甲空母沒多少關系。但很快大鳳號重新以正規(guī)航艦的理念設計,但“重視防御”這項要素被保留,日本帝國海軍也將作戰(zhàn)想定及經驗等反饋于新航艦的建造意見中。

入役經歷和保存狀態(tài):
1944年3月進入新加坡林加錨地,4月編入一航戰(zhàn),5月到達塔威塔威,6月參與馬里亞納海戰(zhàn),戰(zhàn)役中被美軍潛艇“大青花魚”命中一枚魚雷后發(fā)生油氣泄漏損管不力引發(fā)全艦內爆,當日晚間沉沒。
21和22和23、云龍級重型航母云龍、天城、葛城號:
第302號艦云龍?zhí)柕那捌谠O計工作借助飛龍的現有圖紙快速推進,1942年開戰(zhàn)之初基本已經完成。在中途島海戰(zhàn)中,日軍一下損失了4艘主力航空母艦,日本海軍緊急將丸五計劃修正為改丸五計劃,占據建造計劃大部分的便是多達15艘的云龍型航母,建造編號第5001至第5015號。但實際建造完工只有3艘,另外笠置、生駒和阿蘇下水后宣告停工,戰(zhàn)后解體。



入役經歷和保存狀態(tài):
?1944年12月17日,云龍?zhí)枬M載著三千余人和大量物資駛出吳港。18日早晨通過下關海峽,為了躲避美軍向西繞道,靠近中國沿海的舟山群島附近東海海面。19日下午云龍?zhí)柋幻儡姖撏Ъt魚號發(fā)現,在5400米距離上向云龍發(fā)射4枚魚雷命中后誘發(fā)櫻花彈殉爆后迅速沉沒。
天城、葛城在吳港大空襲中受損,天城傾覆、葛城上層甲板完全損毀,兩艦戰(zhàn)后解體。

24、信濃號重型航母:
信濃的經歷讀者想必熟悉,此處略過。

25、伊吹號改造航母:
伊吹號原本打算是由重型巡洋艦改造成航空母艦,1945年3月,伊吹號航空母艦的工程完成80%時,因戰(zhàn)局惡化而停止建造,戰(zhàn)后在1946年10月解體。

日本在戰(zhàn)爭期間共建造25艘航母,其中5艘存活至戰(zhàn)后解體,其余均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