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論方志的本質特征

2021-06-17 09:18 作者:王照倫  | 我要投稿

論方志的本質特征

王照倫

?

  毛澤東在《矛盾論》中說過:“對于物質的每一種運動形式,必須注意它和其它各種運動形式的共同點。但是,尤其重要的,成為我們認識事物的基礎的東西,則是必須注意它的特殊點,就是說,注意它和其它運動形式的質的區(qū)別。只有注意了這一點,才有可能區(qū)別事物?!狈街臼鞘裁??它具有什么樣的本質特征?這是方志學理論必須要解決的一個首要問題。為了論述的便利,我們將作兩種比較,一是方志與一般社會科學著作的比較,二是方志與其他記實性著述的比較。通過前一個比較證明方志與其他社會科學著作的重要區(qū)別之一,是用事物去反映客觀世界。一部成功的志書,要通過實實在在的客觀事物去再現(xiàn)所志時空的歷史和現(xiàn)狀。后一個比較說明方志是以資料為媒介物去反映事物的。資料在可讀性上雖不如其他形式,但在反映地情的可靠性、權威性等方面遠勝于其他形式。通過這兩個比較,可以從方志的特征上認識它的本質,為方志學學科建設作鋪墊。

  一、方志用事物反映地情

  人們在讀志書時,展現(xiàn)在他面前的是一定時空內地情的一個個橫斷面上的一系列事物。入志人物自生至死如讀者看著他走完人生路程,其是非功過通過傳主所做的事情如實地呈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入志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終結的全過程如同讀者看著它完成,其成敗得失歷歷在目。由此我們會發(fā)現(xiàn),方志在反映客觀世界時,不像一般社會科學著作那樣用立觀點、擺事實、講道理、下結論進行普遍地抽象,給人們規(guī)律性的東西。也不像其他記實性載體那樣,給人們一個側面、一個瞬間的影像。方志用自己獨特的形式反映所志時空內的自然和社會狀況,這個獨特的形式就是客觀事物。

  1.用事物反映地情是方志的基本特征。因為志書所反映的地方情況是由一系列有機聯(lián)系著的事物構成的。這就使得方志與一般社會科學著作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它們的不同之處可以從以下6個方面去認識。

  一是反映客觀世界的形式不同。一般社會科學著作以抽象的普遍概念、嚴格的邏輯論證來反映世界的本質,向社會提供普遍性的結論。而方志則以具體真實的事物去反映自然和社會的變遷,為人們研究這些變化的規(guī)律提供重要素材。方志不擔負揭示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任務,但人們通過對入志事物的了解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性的東西。如中國當代史,通過對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過程的研究去揭示當代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而新方志則通過對當代中國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和各種不同人物地記述,去客觀再現(xiàn)當代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過程。前者是說明,后者是直敘。

  二是反映客觀世界的對象不同。一般社會科學和方志雖然都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但反映的具體對象有所不同。一般社會科學把整體的客觀世界進行分解,把人際關系,人的活動、人的行為或人的精神活動的某一類現(xiàn)象抽取出來,分門別類地作為認識、反映的對象。如歷史學主要研究人類的歷史生活,反映歷史的經驗和規(guī)律;倫理學主要研究人在社會生活中的意志行為和道德規(guī)范;政治經濟學主要研究社會的生產關系;法學把法律作為自己的主要研究對象;社會學把社會關系和社會行為作為自己的主要研究對象;等等。而方志則是對客觀世界中的自然和社會的方方面面進行整體地反映。從天文到地理,從經濟到政治,從工農商學兵政黨各行各業(yè)到三教九流各種人物,從美德到陋習,凡是客觀世界中的事物,都是志書記述的對象。

  三是對客觀世界的影響方式不同。由于方志和一般社會科學著作反映客觀世界的方式和對象都不一樣,因此,能動地作用于客觀世界的方式也不相同。大致地說,一般社會科學著作影響客觀世界的方式是通過說理而使人折服,直接作用于人的理智從而促進人們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因此,它具有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方志則以全面、廣泛、系統(tǒng)的地情資料作用于人們的感情和理智,為人們的社會實踐提供借鑒,從而使讀者作出的決定更符合客觀實際,使得人們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更加有效。因此,它不僅具有認識、教育作用,還有存史、資政功能,并“適合于全社會各層次的人們在認識地情上不同層面的多樣化需要”(李養(yǎng)國先生語)。

  四是思維方式不同。方志和一般社會科學著作的以上不同,和方志編者、一般社會科學著作的作者的思維方式不同有關。一般社會科學家主要運用抽象思維,也叫邏輯思維。就其過程而言,它舍棄感性認識階段的具體材料,通過高度地抽象,上升到理論。就其結果來說,它是用概念、定理、公式、法則等來表示認識的結果。而方志編者在志書編纂的思維過程中,自始至終都不能離開具體的資料。不論是在志書的結構設計中還是在對具體事物的記述中,編者都不能脫離具體的資料。最后完成的志書作品,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編者通過取舍、詳略等方式處理的一系列有機聯(lián)系著的客觀事物構成的一個完整的客觀世界。

  五是主體感情的滲透不同。一般社會科學在認識和反映客觀世界時,運用的是抽象思維,作的是科學概括。在概括的整個過程中,雖不能說百分之百地排除主體感情的參與,但要盡可能地減少感情滲透,以保證理論研究的客觀性,使得出的結論符合客觀規(guī)律。方志雖然也強調對事物記述的客觀性,但作為修志主體的編者的感情滲透要比一般社會科學著作的作者多一點。這是因為志書是階級社會的產物,加之修志活動主要是一種政府行為,使得新舊志書都表現(xiàn)出強烈的傾向性。在對具體事物記述時,必然會把編者所在階級的政治的、道德的、美學的觀點自覺地貫穿其中,以便使編出來的志書成為維護本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

  六是對客觀事物使用的目的不同。一般社會科學著作在對客觀規(guī)律進行認識和概括的過程中,會使用一些客觀事物,使用的目的在于證明某一觀點的正確性或某種學說的錯誤。而方志對客觀事物使用的目的,不是為了說明什么,而是為了再現(xiàn)客觀世界發(fā)展演變的實際過程。

  2.事物的涵義和特點。事物是指客觀世界中實實在在存在著的人、事、物和各種自然現(xiàn)象。方志中的事物,既保留了它在客觀世界中的真實性和具體性,又滲透著編者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比自然狀態(tài)中的事物更易于把握。因此,它和客觀世界中的事物又有一些區(qū)別,那就是通過編者的詳略、取舍和記述角度的側重而使得覆蓋在它上面的各種“塵?!币粧叨鴥簦駨哪嗌持刑匀〕鰜淼狞S金和從泥土中挖出來的鉆石經過沖洗一樣,成為具有個別性、具體性、普遍性、代表性等基本特點的志書的細胞。整個地方情況,就是由這樣一些細胞構成的一個有機的整體,使得客觀世界的方方面面明明白白地呈現(xiàn)在志書用戶面前。

  第一,個別性。每一個入志事物都是個別的事物。入志事物的個別性在這里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在對入志事物進行篩選時,要注意它們的個性。個性不明顯的事物要盡量不選或少選,從而使方志的特點突出。因為方志的特點是由一系列入志事物的特點構成的,這一點十分重要。二是要注意那些弱小的、潛在的、偶然的事物。這類事物往往不為人們所重視,但它們很可能會引起重大突破,很可能是一些重大轉折的前兆或前奏,有時會對一些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終結的全過程產生巨大影響。

  第二,具體性。入志事物應當是具體的事物。凡是記入志書的事物,都必須是客觀世界中的真人、真事、真物、真的自然現(xiàn)象。要使讀者在看志書時,通過對一個個具體入志事物的閱讀,達到見真人、聽真聲、歷真境的目的。

  第三,普遍性。入志事物雖然是以個別的、具體的事物面貌出現(xiàn),但它應當具有普遍的意義。入志事物的普遍性指記述的雖然完全是具體的某人、某事、某物,但在這中間又有同類人、同類事、同類物的一些共同的特點。這可以用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加以說明,因為共性包含在一切個性之中,無個性即無共性。所以,入志事物的普遍性包含在一個個具體的、個別的事物之中,就是使得個別的入志事物中具有了一些普遍的性質。

  第四,代表性??陀^世界中的事物的錯綜復雜性和生生不息的眾多性,使得事物這個方志記述對象從總體上說是無限的。不論從志書的篇幅上講,還是從人們對志書在使用的要求上說,任何志書都不可能將所志時空內所有的事物都記進去,只能選擇最能反映某一系統(tǒng)發(fā)展演變本質的事物入志,這就使得入志事物具有了代表性。入志事物的代表性,是說雖然記入志書的這些事物都是以個別的、具體的事物的形式存在于志書之中,但代表著尚未記入志書的更多的同類事物,只是因志書篇幅有限,加之入志的事物比未入志的事物更貼近或者說更能反映地情某一方面的深層次的問題,才被志書編者選中。

  入志事物的這些特點是相互聯(lián)系、相輔相成的。正是入志事物具有了以上特點,才使得以記一系列個別、具體事物為核心的方志能夠反映一方之全貌。

  二、方志是資料的集合

  有人說方志是資料匯編,更多的人認為它是資料性著述,更準確地說,方志是用資料反映特定時空內某個或各個方面狀況的地情文獻。由此可見,資料對于方志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梢赃@樣說,沒有資料亦無所謂方志。因此,方志是用資料構筑的一座地情信息大廈。我們把方志與其他記實性載體相比,可以發(fā)現(xiàn),所有的記實性著述都注重資料的作用,但任何一種記實性的載體都不像方志那樣專門用資料去反映一切問題,將資料容進自己的身軀之中,視資料為自己的生命。那么,入志資料有什么特點呢?這是必須有搞清楚的一個問題。我認為,它有直接性、嚴肅性、權威性等基本特點。

  第一,直接性。方志和其他記實性載體相比,它既不能像記人的報告文學作品那樣用事實加合理的想象塑造被記者的形象,使之具有普遍意義;也不能像速寫那樣勾勒出人或物的大致輪廓,給讀者留下想象的余地。方志是用資料直接反映要記述的對象,給讀者一個明確而具體的事實,不需要聯(lián)想就可以得到被記述的事物的本來面目,這就是資料的最大優(yōu)點。

  第二,嚴肅性。和一些記實性載體比較,入志資料的嚴肅性是相當明顯的。它不像記錄影視片那樣,可以用音樂和色彩等手段對被反映的對象進行烘托,以達到某種藝術效果。也不像新聞特寫那樣把事物的某一個側面作細致地描述,使之產生轟動效應,從而具有強烈的導向作用。入志資料以對歷史事實的忠誠,向讀者提供未加任何渲染的事實,決無似是而非、如何理解都行的東西。在這一點上,資料如同法律條文一樣,只能作一種解釋。

  第三,權威性。由于入志資料具有了直接性和嚴肅性,使得它具有了無可辯駁的權威性。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還有不少領域里的科學研究,為了論證的需要,不少人去查志書為自己的學說或觀點找論據(jù)。查志書查什么?我認為就是查入志資料。既然入志資料能作為論據(jù)去使用,那么,它的權威性就是毋庸置疑的了。

  總之,方志是用入志事物反映地方情況的,而入志事物又是以入志資料為基本材料構成的。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方志是通過入志資料去再現(xiàn)客觀世界的。它的本質特征,只能是資料性。

?

云南史志,1996,(1):11~13,28.(初發(fā))

黑龍江史志,1996,(6):10~12.(轉載)

河北地方志,1997,(2):8~9.(摘發(fā))

?

收入《中國知網》,文章網址:http://202.106.125.35/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CurRec=23&DbCode=CJFQ&dbname=CJFD9498&filename=HLSZ199606003

被《中國國家數(shù)字圖書館》收藏,網址:http://find.nlc.cn/search/doSearch?query=%E5%B9%B3%E9%82%91%E5%8E%BF%E5%BF%97&secQuery=&actualQuery=%E5%B9%B3%E9%82%91%E5%8E%BF%E5%BF%97&searchType=2&docType=%E5%85%A8%E9%83%A8&isGroup=isGroup&targetFieldLog=%E5%85%A8%E9%83%A8%E5%AD%97%E6%AE%B5&fromHome=true#query--%E5%B9%B3%E9%82%91%E5%8E%BF%E5%BF%97%7C%7CsecQuery--%7C%7CactualQuery--%E5%B9%B3%E9%82%91%E5%8E%BF%E5%BF%97%7C%7CpageNo--2%7C%7CorderBy--RELATIVE%7C%7CqueryField--%7C%7CfldText--%E5%85%A8%E9%83%A8%E6%A3%80%E7%B4%A2%E5%AD%97%E6%AE%B5%7C%7CisGroup--isGroup%7C%7Cshowcount--0%7C%7CdocType--%E5%85%A8%E9%83%A8%7C%7CtargetField--%7C%7CtargetFieldLog--%E5%85%A8%E9%83%A8%E5%AD%97%E6%AE%B5%7C%7CorginQuery--%E5%B9%B3%E9%82%91%E5%8E%BF%E5%BF%97

收入《百度學術》,網址:http://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094c62e635b62003bdb997d1741acd8f&site=xueshu_se

?


論方志的本質特征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柘荣县| 安达市| 安新县| 蒲城县| 深州市| 乐都县| 潍坊市| 神农架林区| 萨嘎县| 揭阳市| 无为县| 阜平县| 镶黄旗| 建始县| 五常市| 文水县| 泸水县| 汶上县| 左贡县| 金门县| 砚山县| 万州区| 科尔| 丹阳市| 门源| 彭州市| 太仆寺旗| 景东| 白朗县| 阜宁县| 屏山县| 图木舒克市| 本溪| 通道| 克山县| 秀山| 二手房| 诸暨市| 固安县| 柘荣县| 双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