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別丟了自己
? ? ? ?當人精神受到無法承受的創(chuàng)傷時會不自覺的回到襁褓狀態(tài)享受母親般的安全感,這就是在高壓社會下誕生出的“寶寶”文化,一時間多出了好多“寶寶”,每個人都希望被世界溫柔以待,可惜世界不會因人所希望的所轉(zhuǎn)變,所以我在試圖突圍,不僅可以保留自我又可以找到走出蛋殼的方法,讓自身與這個世界和解。正巧宮崎駿的《千與千尋》在那時重新上映了。
? ? 怎樣的作品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心境,那巨大的感染力,帶給人的一定是安祥,就像那個最初來時最安全的地方。
? ? ? ?我覺得宮崎駿的世界恰似帶給一類人精神的安寧,記得第一次看宮崎駿的動畫就像又激活了那久違了的突觸,那個時候因為媽媽上班獨自在家那種“我不該存在于這里”的錯覺。
? ? ? ?童真這種東西會隨著你的成長存在于更深層的地方將至湮沒在了海底。你精心的把他包上,像珍珠一樣使之越裹越大,很多人可能終身不會再找到其最初的模樣,因為那是對于你的生存最沒有用處的,就像很多心理學書籍寫的——“隨著年齡增長而自愈”。

? ? ? ??宮崎駿老爺子的世界就是有這樣的魔力,用奇幻和善意的眼光將故事里的角色包上了一層內(nèi)涵。比如這部被譽為日本影響力第一的《千與千尋》。
? ? ? ? 最近看了些影評,才知道原來故事背景與那年日本經(jīng)濟大蕭條有關(guān),不過在我眼里可能有另一種感覺。變了豬的父母就像小時候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的“為何要上班”——他們無法溝通和叫醒,他們只自顧自的貪婪的享受著餐桌上的食物。而沒有了依靠的千尋只好獨自面對那個未知的魔幻世界。

? ? ? ?在那個世界所有的妖怪都圍繞著澡堂展開,在沒有活干就會消失的設定里,千尋注定也逃不過淪為必須要簽約的社畜,然后見識到形形色色形態(tài)的人和物,鍛煉了勇氣學會了一些生存的知識。不過千尋還是幸運的,至少不會像無臉男一樣一旦踏入便不自覺的沾染別人的氣息,就像當你喜歡上一個人,他/她的樣子也會讓你不自覺的隨之改變,無靈魂的隨波逐流。
? ? ? ?琥珀川為了學到魔法卻將自己出賣,就像我們總想變的更為強大和優(yōu)秀,卻在行走的時候忘了問“什么算優(yōu)秀?賢者?圣人?科學家?宗教領(lǐng)袖?哲學家?還是藝術(shù)家?”那些高端的智慧和看似新穎的知識,似乎都在暗示我們在一步步了解世界,但又不斷的與之背道而馳。
? ? ? ?我們用這個世界灌輸?shù)奈淖峙c人爭辯,用規(guī)劃出的意識形態(tài)為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而憤怒。費盡氣力只為拍個視頻吸引更多人注意,秀下才能好讓別人看得起,我們都在力爭上游,卻又好像不是為真正的自己而活,我們早已在這油屋的世界里忘記了來時的名字。

? ? ? ?宮崎駿這位巨匠似如神之手,在人類剛剛加速的時代留下舊時的余輝,在漫天充滿電子味兒的世界保留了那么一絲手繪的親切感,然后讓我們?nèi)シ此伎萍寂c自然的關(guān)系,我們追尋的目標是否真如踏入高速公路上那般越走越近,我們可以珠光寶氣卻是什么終使我們獲得安祥和平靜,我們雖貴為萬物靈長卻仍未弄懂哪里才是我們真正的來處,而又應該去向何方?
? ? ? ?童真也許對生存真的沒用,卻可能是你一生中最為寶貴的燈,世間昏暗庸腐迷離,它卻可在夜空里獨自為你一人而亮,讓你遠離不潔的侵蝕。
? ? ? ?可既然童真可貴為什么還要繼續(xù)行走呢?我想就像我曾一度喜歡石器時代的親近自然唯獨沒有注意到原始的那面一樣,行走才能讓視野變得開闊。所以就算自閉也要去經(jīng)歷才能學會如何調(diào)理好自身的心境不被濁氣沾染,這樣才能走的更遠。

? ? ? ?有時候會想加入宮老爺子真的拿不動筆了怎么辦?是不是這個世界就從此變得更加的高速和彌漫更重的金屬味兒,學來的知識告訴我就算石油沒了也會有替代的新能源。但話雖如此,我仍覺得那就不是宮崎駿了呀,因為他那里還有個久石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