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法學考研【百日沖刺丨人大法學考研初試法理學背誦心法:從宏觀到微觀+動靜結(jié)合】
——知行法學?· 人大法學考研一站式解決方案——
一、理解
對于任何專業(yè)課而言,理解永遠是第一位的,相信大家經(jīng)過法理學的強化課程和沖刺串講,對法理學知識的理解應(yīng)該已經(jīng)基本沒有什么問題了。但是如果現(xiàn)在還沒有將整本書理解過一遍的同學,也不要慌張著急。這個時候“慢”就是“快”,不要因為擔心時間不夠,拿起講義就開始一個字一個字地背,一定要先理解一遍。具體怎么做好前期的理解工作?本公眾號之前發(fā)布的“方法論篇|人大法學考研中法理學的備考方法:體系化、精細化、思路化”一文有詳細的介紹,此處就不贅述了。
二、記憶方法
記憶最重要的秘訣就是重復(fù),忘了記、記了忘、忘了再記,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直到考試當天的最后一刻。筆者將從宏觀、微觀和偏宏觀三個角度闡述沖刺階段的記憶方法。所謂宏觀方面,也就是法理學整本書的框架,可以理解為藤蔓;所謂微觀方面,也就是具體的知識點,可以理解為所結(jié)之果;所謂偏宏觀方面,就是要在書本原有的邏輯框架之下,尋找不同章節(jié)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形成橫跨“法哲學、法實證、法社會”三個部分的知識群。
01★宏觀:基本框架★
任何一門學科,在開始記憶具體的知識之前,必須要回顧宏觀的知識框架。法理學的宏觀框架是法哲學、法社會和法實證三個部分,然后就是每一部分中各個章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比如,法實證可以從“本體和運行”這一邏輯進行理解,其中本體部分包括“法的制定、法的淵源、法理規(guī)范、法的體系”,運行部分包括“法的實施、法的適用、法律解釋、法律推理、法律論證、法律關(guān)系、法律責任”。
任何一個章節(jié),在開始記憶具體知識之前,也要回顧該章節(jié)的知識框架。以法的淵源一章為例,首先,是對“法的淵源”這一概念進行剖析,主要運用“本身、同級概念、易混概念和下位概念”這一組邏輯。法的淵源包括歷史淵源、理論淵源、政治淵源、物質(zhì)淵源等等,但是在該章節(jié)中法的淵源僅指法的效力/形式淵源,因此上述其他的淵源就是這一概念的同級概念。法律淵源的易混概念為法的形式,下位概念為法的淵源的法理分類。其次,法律淵源就是指的法的創(chuàng)制方式和外部表現(xiàn)形式,故而從這一組邏輯入手,法的創(chuàng)制方式鏈接到“法的制定”一章,法的外部表現(xiàn)形式可以從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個方面串聯(lián)起后面的知識點,動態(tài)方面也就是“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系統(tǒng)化”這一知識點。靜態(tài)方面又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進行闡述,宏觀指的是“中國社會主義法的淵源的一般特點”,微觀也就是我國目前的十類淵源,此處需要將“中國的判例”這一知識點作為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放入其中。上述內(nèi)容的思維導(dǎo)圖如下:

02★微觀:概念準確+要點齊全+亮點提升★
就概念而言,當然是記得越準確越好。記憶概念的方法理論法師兄的法理學強化課和知行的法理學講義上都有,就是將之切分為主語、謂語、賓語、狀語,然后分別填充即可。當然不可能做到每一個概念都背的和書本上一字不差,需要對各個概念按照不同的重要程度區(qū)別對待。對于一級概念而言,比如法的制定的概念,必須和書本高度一致,千萬不能自己憑感覺去編造,因為這類概念的定義本身常常就蘊含著整個章節(jié)的邏輯,非常重要。對于其他的概念,關(guān)鍵詞一定要記憶準確,然后保證自己關(guān)上書能夠表述出來即可。
就要點而言,要記全,不能缺漏。比如,“中國為什么不宜實行判例法制度?”,需要從政治制度、法律文化、法律實踐以及判例法制度本身四個角度作答。這種知識點一般邏輯性較強,肯定不需要一個字一個字地死記硬背。筆者建議可以采取“關(guān)鍵詞+邏輯”的方法拆解,然后再嘗試獨立復(fù)述出來。還是以同一個知識點舉例,筆者對其拆分如下:

后期只需要重復(fù)這一組關(guān)鍵詞及其邏輯即可,在輸出答案的時候也可以運用關(guān)鍵詞進行展開。當然,這也只是符合筆者習慣的一種拆解方式,大家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提煉關(guān)鍵詞,目的就是讓自己復(fù)述出來的答案符合書本、講義上的意思。大部分的內(nèi)容肯定是可以用邏輯進行串聯(lián)的,剩下的極少部分,大家可以采用編口訣等方法巧妙地記憶。
然后,可以適當積累知識點的相關(guān)例子以及名人名言,不須太多,有一個典型的即可。這樣既有助于記憶,也能為答案錦上添花。
最后,形式不是很重要,只要能夠達到讓自己記住的目的即可??梢阅靡化B白紙,邊記邊默寫;可以開口背誦;可以在電腦上打字;可以拿彩筆畫圖,等等。大家可以在背誦的過程中自己探索,也不失為一種樂趣,某一種方式用倦了,就換另一種,始終讓自己保持一個充滿新鮮感的狀態(tài)。筆者傾向于默記,也即邊記邊寫,在寫的時候只寫關(guān)鍵詞,并在腦中整合組織語言
03★偏宏觀:跨章節(jié)找聯(lián)系★
之所以將這一工作放在前兩步之后,是因為尋找不同章節(jié)的知識點之間的關(guān)系需要在我們初步掌握整本書的內(nèi)容之上進行,因此必須先確定宏觀框架和熟悉細節(jié)知識之后才好開始。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在法理學專題增補講義上都有詳細總結(jié),都會發(fā)布在知識星球上,請大家及時下載閱讀。
三、真題練習
之前有同學提問在背誦過程中是否需要引入專題練習,筆者認為復(fù)習到這個時候,大家肯定已經(jīng)有了一個比較扎實的基礎(chǔ),在背誦沖刺過程中是可以適當進行真題訓練的,那什么叫“適當”呢?筆者建議在背誦第一輪的時候選擇知行法理學講義上每一章后面的真題,或者是2017年以前的真題進行訓練,因為這些題目大多都能夠在書本上找到對應(yīng)的論述,比較簡單,適合在初期練手,也能鞏固每天的背誦成果。在完整背完一輪之后,可以開始逐步練習2017年以后的考研真題。
至于怎么進行真題練習,本公眾號之前發(fā)布的“方法論篇|人大法學考研中法理學的備考方法:體系化、精細化、思路化”一文也有詳細的介紹,此處就不贅述了。
四、背誦心態(tài)
1、堅持
法理的背誦很容易陷入一種感覺都背了又感覺什么都沒背的錯覺,因為它比較宏觀抽象,甚至可以被凝練成一個詞,也即知行理論法師兄所說的“法治”。但是不要因此而慌張,繼續(xù)反復(fù)記憶下去就是了。在沖刺背誦的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背了好像沒背”的感覺,這再正常不過了,要相信花過的功夫絕對不會白費,繼續(xù)重復(fù)下去就是了。如果大家法考刑訴跟的是左寧老師,一定聽過他的“屠龍行動”。我們今天剛砍掉了龍爪,明天它又長出來了,這個沒有關(guān)系,一直砍到考前最后一秒就行了,考研背誦也是如此。
2、樂觀
很多考生在背誦的過程中焦慮,一方面是因為“背了忘”,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總是先預(yù)設(shè)自己應(yīng)該背多少遍,然后就覺得時間不夠用了,鐵定考不上了,然后負面情緒就來了。其實沒有說考上就一定得背多少遍,如果前期理解的好,可能背一遍就夠了。最好的方式就是嚴格按照上面所說的背誦方法進行,不要在一個知識點上停留過久,也不要囫圇吞棗只圖進度。這個過程用“摸著石頭過河”來形容比較恰當,其實我們的整個備考過程何嘗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呢?即便是二戰(zhàn)、三戰(zhàn)的同學,也不可能對考上胸有成竹,每一次備考都是一次新的開始,每一輪背誦也是。我們每一輪的背誦其實是再做加加速運動,越到后面肯定會越來越快,甚至考前最后一天就可以把整本書過個兩遍。所以不要心急,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堅持下去。

百日沖刺必讀系列
人大法學考研【百日沖刺丨輕裝前行,踔厲風發(fā)——民法背誦方法暨背誦講義發(fā)布】
人大法學考研【百日沖刺丨以小見大,深入探析——對一道刑法模擬論述題的點評】
人大法學考研【百日沖刺丨刪繁就簡三秋樹——刑法背誦方法:重其所重,輕其所輕】
百日沖刺丨考研沖刺階段的英語學習建議:有的放矢,多寫多練,控制時間
百日沖刺丨人大法學考研沖刺階段視角下的政治備考攻略:注重性價比
人大法學考研【百日沖刺丨知識產(chǎn)權(quán)法背誦策略:要點拆分+框架鏈接+難點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