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靈隱 | 濟公行跡 云林尋覓
視覺靈隱 | 濟公行跡 云林尋覓

走進杭州靈隱寺,在以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法堂、華嚴殿為中軸線的東側(cè),可以看到香火興旺的濟公殿。濟公殿內(nèi)有濟公圣像和環(huán)繞濟公殿四壁18幅壁畫。


濟公殿前的古羅漢松(樹齡528年)
老樹虬盤?年年開花 枝葉發(fā)靈
述說著道濟游戲神通的行跡





濟公,又稱濟顛,即南宋時在靈隱寺出家的道濟禪師。靈隱寺濟公殿的每幅壁畫,高3.16米,寬近3米,十八幅連在一起總長足足有50米。這組壁畫描繪了道濟禪師以天臺羅漢之身示現(xiàn)娑婆,游戲人間,懲惡揚善,直至最后舍報歸位的神奇一生。
靈隱寺自東晉理公開山,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歷史。道濟禪師在靈隱寺諸多佛教禪宗祖師中,算是比較有傳奇色彩的一位,甚至是佛教發(fā)展史上少有的能夠名貫古今、道俗共仰的一位神僧。

自南宋以來,關(guān)于濟公的故事傳說就廣為流傳,各種文學作品更是層出不窮。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垂髻孩童,莫不對濟公的故事耳熟能詳。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
電視劇《濟公傳》使?jié)男蜗笊钊肴诵?。不過,這是經(jīng)過了文學塑造和民間神化而產(chǎn)生的藝術(shù)形象,離原來的形象已十分遙遠。那么,能夠穿越歷史而被人們所銘記和津津樂道的道濟禪師,究竟有著怎樣不凡的生平事跡?在靈隱寺道濟禪師的行跡還有多少留存呢?

道濟禪師與靈隱寺大悲樓有說不完的故事
道濟的傳奇有很多涉及大悲樓
如火燒大悲樓募捐重建?巧斗權(quán)臣等



道濟,生于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十二月初八,浙江臺州人。其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駙馬、鎮(zhèn)國軍節(jié)度使,可謂身世顯赫。李家世代信佛,他的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臺北門外永寧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無嗣,虔誠拜佛終得此子。道濟出生后,國清寺住持性空禪師為他取俗名修元,從此與佛門結(jié)下深緣。他雖是臨海都尉李文和的遠孫,卻不染紈绔子弟的劣習。少年時,他就讀于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釋、道二教的熏染。父母雙亡、家道中落后,他在杭州靈隱寺剃度出家,著名的瞎堂慧遠禪師就是他的師父。




對于這些癲狂行為,道濟禪師本人以及后世高僧都有評述。著名的詩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即出自道濟禪師之口。明朝時期,一個和尚為防止張獻忠屠城、求救人命而被迫食肉飲酒的故事,即源自濟公的這一理念,旨在踐行菩薩道、為了饒益有情而以慈悲方便而吃肉喝酒。
為了防止世人混淆圣凡、執(zhí)事廢理,道濟警惕世人道: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對此,后世的戒顯禪師、印光大師等,都有詳細的解釋。


杭州靈隱寺數(shù)本寺志
多處記載道濟的行跡和詩文

(靈隱寺文物室珍藏展出)
清初的晦山戒顯禪師在《濟顛本傳序》中說:“菩薩住于生死,不為污行,而濟顛竟為污行者,何耶?良以證果人欲度執(zhí)相凡夫,不得不隱圣現(xiàn)劣故也?!烙械饶ФU口說宗教,妄餐酒肉,以為吾學濟顛也。此雖可學,而濟顛來蹤去跡,種種奇特能學否耶?濟顛示夢太后,口吐金佛,乃至觸境逢緣,現(xiàn)種種神通三昧能學否耶?濟顛錦繡蟠胸,出口珠玉,盡大地儒釋比讓一頭地能學否耶?”
《濟癲本傳序》
清代高僧 晦山戒顯禪師撰
維摩云:“善薩住于生死,不為污行。”而布袋濟顛,酒仙蜆子,意為污行者何耶?良以既證果人,欲度執(zhí)相凡夫,不得不隱圣現(xiàn)劣故也。濟顛,本天臺羅漢,示跡塵中,出家靈隱.繼遷凈慈,蹤跡最為奇特。予嘗謂因中、果地二種行事,迥不相同。果地中人,示為污行,便顯神通;貌混凡夫,旋彰靈異,決不與癡暗愚夫,同一顛倒而迷惑也。今以因中人冒果地相,不過獅蟲狐種,敗壞僧儀而已,何足為正人所齒錄哉?近世有等魔禪,口說宗教,妄餐酒肉,以為吾學濟顛也。此雖可學,而濟顛來蹤去跡,種種奇特,能學否耶?濟顛示夢太后,口吐佛金.乃至觸境逢緣,現(xiàn)種種神通三味,能學否耶?濟顛錦繡蟠胸,出日珠玉,盡大地儒釋,皆讓一頭地,能學否耶?此不能學,而徒學其餐酒肉一種, 真泥蛇學龍,必至全身敗露,識法者懼矣。濟顛行實,杭地向有小說,語雖近俚,事事皆實。余門人鞠堂,刪其俚俗,匯成本傳,以流布道俗,則又為靈隱、凈慈增一段佳話也。
——摘自《靈隱寺志》


是道濟那個年代種植的
道濟不像其他的僧人那樣,在寺里守著,本本分分地做著和尚該做的事。多數(shù)時間,他都飄逸出游、混跡世間,足跡遍及浙皖蜀等地。他曾作詩說:
何須林景勝瀟湘,只須西湖化作酒。
和衣臥倒西湖邊,一浪來時吞一口。
這一方面可見他的隨性,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他一生的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大概是因為他好打抱不平,在云游過程中經(jīng)常扶危濟困、除暴安良、懲惡揚善,他的事跡在民間口耳相傳,并逐漸被神化,多被百姓稱為“活佛濟公”。




別看濟公表面上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喝酒吃肉,戒律不守,貌似瘋顛,其實他是一位學問淵博、積德行善的得道高僧。作為僧人,他外出募化,撰寫的化緣疏,文筆令人贊嘆。
《化砌靈竺路疏》
道濟禪師?撰
一條滑路堂堂,直透長安;
九里松關(guān)蕩蕩,平趨佛國。
腳路有礙,未免遲疑;
眼底無私,方為平穩(wěn)。
斷羊腸曲折之崖,
履龜背坦夷之路。
江山聚勝,人行翡翠途中;
車馬交馳,身在畫圖影里。
請題椽筆,為注芳銜。
——摘自《云林續(xù)志》

在《靈隱新志》中還記載了一則故事。靈隱景區(qū),經(jīng)回龍橋春淙亭,右手照壁赫然有擘窠大字:“東南第一山”。這一題名,與道濟掃秦的故事有關(guān)。
道濟掃秦的說法有兩種根據(jù):一說,秦檜既囚岳飛,想殺而未決,悶游靈隱,道濟向秦檜訴說岳飛之功,秦檜頗為所動,歸后與其妻王氏謀劃。王氏曰:“擒虎難,縱虎易。”飛遂遇害。
另一說,檜已殺岳飛,獻齋僧鍋于靈隱并為之祈禱。道濟譏諷秦檜。秦檜問他居住何處,道濟賦詩云:“相公問我歸何處,家在東南第一山?!庇谑呛笕藗黛`隱飛來峰為“東南第一山”。


傳說當年道濟經(jīng)常在這“游戲”

道濟為救人留下的大手印
清 晦山戒顯禪師題《濟顛祖師》偈頌
怪爾真羅漢,縱橫魔佛間;
師尊一瞎老,顛盡兩名山。
詩偈天然韻,神通半雜頑;
金身披破衲,頂禮欲開顏。
此詩偈以“怪”字開首,可謂絕妙。濟顛之異行用一個字概括,就是“怪”,怪則異也。他之所以能“縱橫魔佛間”,怪相異行頻現(xiàn),就因為他是真羅漢,是果地人,為度生方便而隱圣現(xiàn)劣。
第二句“師尊一瞎老,顛盡兩名山”,生動形象地點明了濟顛與杭州西湖北峰靈隱、南屏凈慈的密切關(guān)系,特別是在靈隱依明眼的瞎堂老和尚出家并得其呵護、悅納的勝緣,此中的“顛盡”二字極為傳神。
第三句中的“詩偈天然韻”,是對濟顛詩僧形象及其詩歌神韻與特色的贊美,而“神通半雜頑”,則是首句中“縱橫魔佛間”的進一步具體化,是對濟公隱圣現(xiàn)劣、游戲人生、難以妄測的神通異行的描寫,同時也是提醒人們正確認識和對待其神通異行一種警示。
末句以“金身披破衲,頂禮欲開顏”作結(jié),描摹了當時供奉的濟公像,詼諧有趣甚至有點滑稽可笑的模樣,以及頂禮膜拜者因之而歡喜開顏的情狀,形象地反映了當年濟公信仰之影響廣泛和深入人心。


在佛教中國化過程中,歷來存在著兩種發(fā)展路徑,一種是以學術(shù)高僧為代表的“學術(shù)路線”,另一種是專門從事佛教實踐的路線,濟公無疑屬于后者,他也因此在民間產(chǎn)生了更為深遠的影響。
濟公信仰不僅在江浙一代盛行,在臺灣及澎湖列島,甚至在東南亞,濟公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建許多濟公堂、濟公殿等。事實證明,佛教要取得廣泛的社會影響、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和社會中廣泛流傳,必須深入人間,與社會相適應(yīng)。





游戲神通 形似道濟

編輯?|?妙蓮
攝影?|?一葉等
美編?|?璐希
責編|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