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147億,中國又1超級工程!專利73項,不亞于港珠澳大橋

在世界范圍內(nèi),只要提起基建,人們總會在第一時間想到中國,從三峽工程到港珠澳大橋,這個擅長創(chuàng)造奇跡的國度一次又一次刷新著人們的認知,而就在最近一年,中國又有1項超級工程誕生!該工程就是投資有147億,共獲得專利73項,工程技術難度不亞于港珠澳大橋工程的平潭海峽公鐵大橋。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是中國第一座在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公鐵兩用的世界級跨海大橋,它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海壇海峽北口,是福平鐵路、長樂至平潭高速公路的關鍵性控制工程,于2013年11月13日動工建設,而后經(jīng)過七年的不斷努力,最終在2020年10月1日投入使用。

這樣一座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工程,在建設過程中自然不是一帆風順的,首先,作為與百慕大和好望角齊名的世界三大風口海域之一,平潭海峽一年中風力達6級以上的天數(shù)就有300余天,而其中8至9級的大風天氣也并不少見,其次,平潭海峽還有海浪高,水流急,潮差大的特點,最大浪高可以接近10米以上,水流沖擊帶來的波流力相當于三四臺重型大卡車在急速行駛條件下的撞擊,更糟糕的是,這里的海床巖面抗壓強度也非常高,硬度直追鋼鐵,施工難度巨大。

面對如此困難的施工條件,如何保障平潭海峽公鐵大橋的如期竣工就成了一個難題,為此中國一共派遣了4萬名擁有豐富經(jīng)驗的基建工作者來到這里,在建設中,為了應對惡劣天氣帶來的影響,工人們采用了先平臺后圍堰的施工方案,而除此之外,這些工作者們也并不是一味的采用過去的舊方法和舊經(jīng)驗,他們積極的在技術層面上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不斷優(yōu)化工作方案,先后研發(fā)出雙孔連做節(jié)段拼裝造橋和可視化仿真BIM等技術,成功突破規(guī)范限制工序的作業(yè)條件,然后經(jīng)過長達7年的不斷努力,終于在這個一度被稱為建橋禁區(qū)的地方,建成了國內(nèi)首座跨海峽級別的公鐵兩用大橋。

如今,當人們從空中鳥瞰這一片海域便會發(fā)現(xiàn),在夕陽溫暖的余暉下,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就像一條巨龍般蜿蜒的屹立在海面上,它北起長樂松下收費站,南至平潭蘇澳收費站,將人嶼島、長嶼島、小練島、大連島等一系列島嶼聯(lián)通在一起,它不僅凝聚著無數(shù)先進技術人員的心血,也凝聚著平潭海峽未來數(shù)年的發(fā)展前景。
總的來說,一項超級工程的從無到有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勞動人民的智慧,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守望相助,同時它還要求具有強大的國力,以及一顆服務于人民的心,重重復雜的因素結合在一起,才能迸發(fā)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而這也正是中國這座大橋得以刷新世界紀錄,火遍全球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