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單雄信,也不是程咬金,秦瓊最親密的兩位戰(zhàn)友,為何都死于“瓦崗英雄”之手?

《舊唐書·列傳第十八》和《新唐書·列傳第十四》都記載了秦瓊是唐軍第一殺神:作為秦王李世民的金牌打手,每次看見敵人陣營中有誰蹦跶得比較歡,秦瓊就跨上忽雷駁,提起大鐵槍沖過去,雷霆一擊得手,耀武揚威而回,根本就沒有人能擋得住他。
秦瓊戰(zhàn)友段志玄的后人段成式和史官劉餗,在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和唐文宗寶歷、大和年間,還見過陳列在朝堂上的那桿大鐵槍,戰(zhàn)場上也還流傳著秦瓊不敗的傳說:“秦武衛(wèi)(左武衛(wèi)大將軍秦瓊)勇力絕人,其所將槍逾越常制。初從太宗圍王充(王世充,唐朝避李世民之諱,與觀世音一樣,都被去掉了中間的世字)于洛陽,馳馬頓之城下而去,城中數(shù)十人,共拔不能動,叔寶復(fù)馳馬舉之以還。秦叔寶所乘馬號忽雷駁,常飲于酒。每月于中試,能豎越三領(lǐng)地黑氈。及胡國公(秦瓊原封翼國公,后改封胡國公)卒,嘶鳴不食而死。”

騎著紅白相間的花馬(馬紅白夾雜曰駁,一說為鋸牙獸,能食虎豹),提著特制的超重大鐵槍,秦瓊在當年的威武雄壯,幾乎無人能及,他在關(guān)鍵時刻出手,總是能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就連那個似乎不能算好人的瓦崗軍第二任首領(lǐng)、西魏王李密,也欠著秦瓊的救命之恩:“密與化及(宇文化及,弒隋煬帝楊廣者)大戰(zhàn)于黎陽童山,為流矢所中,墮馬悶絕。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寶獨捍衛(wèi)之,密遂獲免。叔寶又收兵與之力戰(zhàn),化及乃退。”
秦瓊并不僅僅是一員悍將,在關(guān)鍵時刻,他還能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就連李世民和尉遲敬德吹噓了半輩子的一弓一槊在萬馬軍中來去自如,那也是因為有秦瓊和李勣、程咬金在后面給他們撐腰。李世民是把自己和尉遲敬德當成了釣餌,要把大魚引過來讓秦瓊吃掉,竇建德的數(shù)千騎兵上了當,他們追著李世民進了包圍圈,被等待已久的秦瓊、程咬金、李勣吃了個干干凈凈。
板渚之戰(zhàn)大破竇建德“大夏”軍,秦瓊受封翼國公,在此之前,秦瓊還因為“破宋金剛于介休”而受封上柱國——上柱國是唐朝武將最高勛位,非特等戰(zhàn)斗英雄不授,開國公是異姓功臣爵位巔峰,跟郡王都是從一品,再往上,就得改姓(賜姓封王)了。

秦瓊和尉遲敬德并為左右門神,但是很明顯,秦瓊的手下敗將尉遲敬德,跟李世民走得更近一些。秦瓊在玄武門之變后就從朝堂退隱,尉遲敬德在那場骨肉相殘中撈了大好處:“論功,敬德與長孫無忌為第一,各賜絹萬匹;齊王府財幣器物,封其全邸,盡賜敬德。”
在玄武門之變前,秦瓊就已被李淵封為上柱國、翼國公,封天策上將、異姓王的可能性基本沒有,所以他只站隊不出手,所以“玄武門十功臣(一說為十二功臣,除了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瑾等十武將,還有房玄齡杜如晦兩位學士)”名單上,既沒有秦瓊,也沒有程咬金,李淵封給他們的三千戶食邑(參見《唐六典·卷二·尚書吏部》),都變成了“食實封七百戶”。
唐初人口只有隋朝大業(yè)年間的三分之一或十分之一,玄武門之變后雨后蘑菇一樣冒出來一大堆國公郡公,都給三千戶食邑,朝廷就要餓飯了,于是李世民就搞出了所謂的“食實封”,換個名字拆東墻補西墻,從老牌國公名下擠出來的食邑,給了原本一戶都沒有的尉遲敬德等新貴。

秦瓊和程咬金似乎并沒有因為食邑減少而抱怨,也沒有跟新貴起沖突,還跟尉遲敬德做了親家——尉遲敬德的孫女嫁給了秦瓊的兒子,老黑在輩分上好像占了便宜。
秦瓊掛職稱病,其實是厭倦了戰(zhàn)場廝殺,更為李家骨肉相殘寒心,他回想起當年的征戰(zhàn)歲月,心中一定是五味雜陳:在隋末唐初亂世,有多少英雄豪杰埋骨沙場,有多少無辜百姓罹難兵火,一將功成萬骨枯,功成之后又如何?
功成身退的秦瓊,一定會想起那兩位并肩戰(zhàn)斗多年“兄弟”——他們是兄弟,也不是兄弟,但卻是秦瓊軍旅生涯中最重要的兩個人,其中一個給了他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另一個則與他并肩作戰(zhàn),打出了空前絕后的一場大捷。
看到這里,熟悉隋唐歷史的讀者諸君,一定想到了兩個名字:張須陀,羅士信。
從來護兒的軍營轉(zhuǎn)到齊郡通守張須陀麾下,秦瓊與羅士信并肩作戰(zhàn),僅靠一千人馬,就擊潰了盧明月十萬大軍,秦瓊也因功受封大隋正六品建節(jié)尉,見了知府知州,也只需右手捶胸行個軍禮。

張須陀和羅士信都已遠去,令人悲哀的,是他們居然都死于秦瓊后來的戰(zhàn)友,傳說中的瓦崗英雄之手。
在大海寺之戰(zhàn)中,張須陀與秦瓊、羅士信被翟讓、李密、單雄信、王伯當率領(lǐng)的瓦崗軍包圍,張須陀原本已經(jīng)揮舞馬槊突出重圍,但是發(fā)現(xiàn)秦瓊等人還被困在垓心,他調(diào)轉(zhuǎn)馬頭,橫槊殺回,往返四次,這才救出大部殘兵,自己卻耗盡了最后一絲力氣,再也沒有趕來與秦瓊匯合。
秦瓊與羅士信收攏殘部,去投奔了駐守在潼關(guān)的光祿大夫、河南道討捕大使裴仁基。
造化弄人,誰也沒想到,裴仁基最后居然投降了瓦崗李密,秦瓊和羅士信跟殺害自己伯樂的李密、單雄信、王伯當?shù)热嗽谝豢诖箦伬锍燥?,心情很?fù)雜,但絕不會很愉快。
好不容易找到了濟世安民之主,秦瓊又失去了最好的兄弟羅士信,而殺害羅士信的,居然是瓦崗軍中那個不顯山不露水的劉黑闥。

秦瓊知道,要不是李世民指揮失誤,就是再來十個劉黑闥,也別想擒住羅士信,我們細看兩唐書,也知道劉黑闥的戰(zhàn)斗力,遠遠不及羅士信:“劉黑闥,貝州漳南人。無賴,嗜酒,好博弈,不治產(chǎn)業(yè),隋末亡命,從郝孝德為群盜,后歸李密為裨將;羅士信,齊州歷城人也。每戰(zhàn),須陀先登,士信為副。煬帝遣使慰喻之,又令畫工寫須陀、士信戰(zhàn)陣之圖,上于內(nèi)史。”
在齊郡濰水之戰(zhàn)中,嗎,面對長白山賊王簿、左才相、孟讓的大軍,年僅十四的羅士信身披兩重鎧甲,帶著兩副弓箭,挺槍持刀殺入敵陣:“刺倒數(shù)人,斬一人首,擲于空中,用槍承之,戴以略陣。”
長槍挑著首級的羅士信,強悍,冷漠,他馬鞍上掛著的口袋里,經(jīng)常會裝滿敵人的鼻子。在以首級論軍功的時代,羅士信每戰(zhàn)斬獲首級多得馬頸掛不下,他只能每次回營之后,打開他那血淋淋的大口袋,那些曾經(jīng)囂張到鼻孔朝天的敵將,再也沒了囂張的資本。
在戰(zhàn)場上悍勇無比的羅士信還是死了,被秦瓊在武安郡列人縣擊敗的劉黑闥,跑到?jīng)乘牵ё×送瑯油邖徿姵錾淼耐蹙?/p>
李世民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羅士信帶二百人把劉黑闥的包圍圈撕開一個缺口,救王君廓出來,然后用那二百人固守城池,以便在劉黑闥師老兵疲的時候中心開花,內(nèi)外夾擊。

王君廓出來了,羅士信進去了,這一進去就再也沒出來。當時天降大雪,劉黑闥冒雪攻城整整八天,李世民以雪大無法作戰(zhàn)為由,在外圍觀望了八天,直到羅士信糧盡箭絕力竭被縛,寧死不屈,李世民都沒有做出任何反應(yīng):“黑闥晝夜急攻,會大雪,救兵不得往,凡八日,丁丑,城陷。黑闥素聞其勇,欲生之,士信詞色不屈,乃殺之?!?/strong>
劉黑闥能冒雪攻城,李世民卻不能冒雪作戰(zhàn),羅士信敗得蹊蹺,后世小說家以羅士信為歷史原型之一創(chuàng)造出了少年英雄羅成,并讓他死于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的毒計之下,應(yīng)該就是為了掩飾史料中的這一樁謎案。
張須陀走了,羅士信也走了,他們都是死在了“瓦崗英雄”的刀槍之下,讀者諸君可以想象一下武德、貞觀年間秦瓊的心情:生逢亂世,艱難圖存,無數(shù)英雄豪杰殞命疆場,玄武門之變后的秦瓊,早已厭倦殺伐,厭聞金鼓,手中的金杯金壺醇酒,能否映照出那些逝去戰(zhàn)友的面容?茫然四顧,秦瓊又該找誰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