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同款設計師,起步價不到10萬,開著它是要搞件大事情!


有時候我會不由自主的想,人們?yōu)槭裁磿^去的事情如此癡迷?
我每天生活在北京這個充滿歷史氣息的都城,在這座城市中有不少歷史悠久的建筑,也曾經(jīng)有不少天子在此當政。其中,明朝天子當政時期都有哪些故事?
當初的帝王隕落之后,身后都留下了什么?
十三陵真的像盜墓小說里面寫的那樣玄幻?那樣詭譎?
這樣的種種疑問也讓我理解了,為何人們會有對古代帝陵一窺究竟的沖動……

要去十三陵,自駕開車是最合適不過的了,這次自駕用車是東南DX7,酒紅色的車身看起來質感十足,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款顏色。

這臺外觀設計由賓法操刀制作的SUV和法拉利設計“師出同門”,單從外表上來看就相當有特點了,再加上魁梧的車身,整車的氣場挺足的,很難猜出它只是一臺10萬級別的中國品牌汽車。

拿到車之后,我們就開始趕往十三陵景區(qū)了,十三陵景區(qū)坐落在北京城區(qū)西北方向的十三陵鎮(zhèn),歸屬北京的昌平區(qū),據(jù)市中心約50公里左右。

雖然是短途自駕,但要帶的東西可一點不少,再加上我們一行人員,對于車輛的裝載是個考驗,不過2700mm的車身軸距倒是提供了充裕的車內(nèi)空間,乘坐起來一點也不顯擁擠。

這一路上,DX7給我的駕乘感受還是可圈可點的,雖然動力算不上多充沛,但是整車的厚重感倒是給我不小的驚喜。
行車期間,時不時的會傳出“前方限速”、“前方500米違章攝像頭”之類的提示音,不用想,這就是DX7自帶的導航功能,在不熟悉的路況中行駛時還是相當具有參考意義的。

昌平地處山區(qū),上坡下嶺在所難免,本以為自己的屁股又要受到無妄之災,哪成想這些來自臀部后面的沖擊已經(jīng)被DX7的懸架化解的八九不離十,真是舒爽中帶著一絲欣慰。

對于自駕游來說,定速巡航絕對是非常非常實用的配置之一,DX7的定速巡航按鈕在方向盤喇叭右側,用起來非常方便。

還有一個相當實用的配置就是陡坡緩降,昌平山路居多,打開陡坡緩降后可以大大緩解下坡時的緊張感。

有這些實用配置的加持,這一路的綜合油耗也僅僅為8.4L/100km左右,令人滿意。
開車自駕的話,一個小時基本能到,除了開車還可以選擇公共交通,坐地鐵可以直達十三陵景區(qū)站,相當方便。

十三陵,顧名思義,有著十三個大大小小的陵寢,再加上神路、大紅門等附屬建筑群,構成了整個一大片的帝王陵墓區(qū)。

神路兩旁都是跪姿或站姿的動物神獸,再加上矗立的文官武將,儀式感相當強烈。
在來十三陵之前,我本以為這些陵寢都是相鄰的,可哪想到,神路離最近的定陵之間駕車距離也有4公里,想腿兒著去是不可能了,要去的話可以選擇公交或是門口的“黑車”。

雖然有十三陵,但真正開放的只有定陵、長陵和昭陵,而在此當中只有定陵的地宮是開放的。

說是陵寢,但其建筑的大氣精致卻不亞于故宮,碧沉沉琉璃造就,明晃晃寶頂妝成,樓臺殿閣雕梁畫棟,說是奢華也不為過。
相傳當年闖王李自成打到北京之前,是先路過十三陵的,到這兒發(fā)現(xiàn)了青磚紅瓦的宮門院墻,以為這兒就是故宮,所以帶兵一路火燒棒砸過去,進去才發(fā)現(xiàn),這兒竟然僅僅是明帝王的陵寢而已。

陵區(qū)內(nèi)的建筑好多也已破損,不過不難看出,當時建造的工藝是相當考究的,古代神獸的獸頭雕刻的相當精致,而它,也僅僅是個下雨時的排水口而已。


古代帝王常以真龍?zhí)熳幼跃?,所以龍圖騰也常常出現(xiàn)在建筑上面,不過這兒有個小知識,那就是天子的龍都為五爪,還有一些四爪的龍,雖然也為龍形,但只能成為“蛟”,相比于五爪天龍來說,也只算能是牽強附會罷了。

大殿樓梯的磚塊上面都曾經(jīng)刻著匠人的名字,也就是所謂的“項目負責人”,哪塊出問題了,直接按名字找到負責人,簡單明了。

定陵的地宮埋葬者萬歷帝、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在人聲鼎沸的今天,再進入地宮依然能感受到陣陣陰冷。

內(nèi)室入口外,有萬歷帝寶座,但是我不明白的是為啥好多游客都喜歡扔錢?人家皇帝缺這一塊兩塊的嗎?

這些就是萬歷帝、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的棺槨及陪葬品了,雖然都被保護了起來,不過一想到這就是皇帝的棺材,棺木在打開之前里面是什么樣子?萬歷帝的尸身在發(fā)掘之時是什么樣?思至此有些頭皮發(fā)麻,有些事兒還真不能細想。

地宮內(nèi)的墻壁大都被玻璃隔開保護起來了,能觸摸到的只有區(qū)區(qū)幾塊,當把手放在上面時,冰冷的觸感刺激著我的指尖,我仿佛能想象到幾百年前的建筑工人鋪磚添瓦時的樣子。
地宮不大,可看的東西也不多,不過我覺得它能給人更大的遐想空間才是最重要的。地宮入口的大紅門還在,只是已經(jīng)銹跡斑斑黯然失色,斑駁的紅漆大門分割著陰陽,也分割了明朝皇帝曾經(jīng)有過的輝煌。
逛完定陵已經(jīng)饑腸轆轆,這兒附近的美食很好找,基本都是農(nóng)家菜之類的菜式,我們選擇了當?shù)乇容^特色的春餅宴,手機地圖搜春餅宴會出來一大堆結果,味道水平都差不多。

100塊,一桌子菜,餅隨便加,足夠兩三個人吃了,算不上很實惠,倒是挺有特色的。


春餅當然要卷著吃才好吃,肘子肉、攤雞蛋、豆芽菜、土豆絲是我比較喜歡的菜,每樣夾一點,小薄餅一卷,您就吃吧!香!

酒足飯飽,我們就準備繼續(xù)出發(fā)了,可一出門就發(fā)現(xiàn)外面已經(jīng)停滿了車,不過不用急,全景影像倒是幫了大忙,可以很好的給予駕駛員盲區(qū)參考,很實用。
我們吃飯的地點離昭陵不遠,想著吃完飯直接過去吧,哪想到昭陵竟然暫停開放了……

于是我們只好調轉車頭,奔往長陵。

其實不論是長陵、定陵還是昭陵,陵區(qū)的內(nèi)部構造都是一致的,只有面積大小之分。

陵區(qū)內(nèi)的布置依舊是橫平豎直的建筑風格,相當規(guī)整,儼然一個“小故宮”。

陵區(qū)內(nèi)古樹眾多,看著這棵歪脖的古樹,我不由得想起了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禎帝朱由檢,崇禎帝在位時有道無福,在位十八年旱九年澇九年,逼反了大西王張獻忠、闖王李自成,起義大軍直抵京畿,大太監(jiān)曹化淳開彰義門獻降。崇禎帝擂鼓放鐘,文官不見武將不朝,身邊只剩下先奸后忠頂禮大太監(jiān)王承恩,二人跌跌撞撞來到了煤山之上。
崇禎帝嗑破中指寫下血書:曉諭李闖,進城之后,朝中文武刀刀斬盡個個殺絕,休要驚動我城中的百姓……寫罷之后披發(fā)跣足自溢于涼亭之上,旁邊大太監(jiān)王承恩也自溢于歪脖樹上。
隨后闖王進京,李國貞棋盤接對馬,銅棍打死吳后部,劉宗敏霸占陳園園,消息傳到山海關氣壞了吳三桂,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是焉能不報,下沈陽請清兵,十四王多爾袞帶兵入關,李自成戰(zhàn)死湖北九宮山,華夏江山異鼎改國號為大清……

至此,一代大明王朝就落下了帷幕,回想過去幾百年,即使明朝鼎盛,也最終難逃風云變幻,淪為一方塵土。

十三陵依舊是那個十三陵,古樹依舊蒼勁,游客依舊不絕,只是樓閣殿臺卻逐漸暗淡,直至斑駁腐壞。

人們來到這里究竟為了什么?借古視今?我覺得不盡然,更多的游客只是懷著對于古代帝王的好奇之心從這里匆匆而過,這些年的風云起落并不會看在眼里,即使人聲鼎沸,留下的也只會是更多的空虛和凄涼,所以啊,有些東西,就讓它在地下被時間掩埋吧,這樣可能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