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研究氣候系統(tǒng)的科學家
真鍋淑郎、Klaus Hasselmann和Giorgio Parisi因發(fā)展氣候領域而分享該獎
因推進氣候領域知識發(fā)展,Sykuro Manabe、Klaus Hasselmann和Giorgio Parisi分享了該獎項。
諾委會物理學會成員座在熒幕前,(左起)為2021年諾獎三位得主:Syukuro Manabe, Klaus Hasselmann and Giorgio Parisi。圖片來源:Jonathan Nackstrand/法新社/蓋帝圖像
三位科學家在理解復雜物理系統(tǒng)、人類如何影響地球氣候的領域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貢獻,并因此獲得了2021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周二,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87萬英鎊)的獎金將由真鍋淑郎、克勞斯·哈塞爾曼和喬治·帕里西共享。
諾獎將一半獎金頒給真鍋淑郎和克勞斯·哈塞爾曼,以獎勵他們“對地球氣候的物理建模,量化可變性并可靠預測全球變暖”。另一半頒給了喬治·帕里西,獎勵他“發(fā)現(xiàn)了從原子尺度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統(tǒng)中無序和波動的相互作用”。
以混亂和無序為特征的復雜系統(tǒng)很難理解。今年的獲獎者為我們對這類系統(tǒng)進行理解與描述、對它們的表現(xiàn)做長遠預測找到了新的方法,諾獎認可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物理研究所首席執(zhí)行官保羅·哈達克說:“復雜系統(tǒng)很難用數(shù)學方法處理。它們圍繞著我們,以不同方式,尤其是通過影響天氣和氣候的性質,影響著我們的生活?!?/p>
“他們的研究成果為我們了解地球氣候以及人類如何影響地球氣候奠定了基礎——在我們現(xiàn)在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zhàn)作出的努力和為綠色經(jīng)濟做的工作中,沒有什么比這一點更重要了?!?/p>
Manabe,普林斯頓大學的一位高級氣象學家,向大家展示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是如何導致地球表面氣溫上升。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他也領導了一項關于地球氣候發(fā)展的物理模型,為今日使用的模型奠定了基礎。
大概10年后,德國漢堡馬克斯·普朗克氣象學院的Hasselmann創(chuàng)造了一個有關天氣和氣候分離式模型,幫助回答了為什么盡管天氣處于可變和混沌狀態(tài)時,氣候模型仍然是可靠的問題。
為區(qū)別自然現(xiàn)象和氣候中人類活動痕跡,他還開發(fā)出了多種能夠識別它們特定信息的方法。為我們展示了人類的二氧化碳排放會夠導致大氣中溫度上升。
帕里西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專注于識別被稱為自旋玻璃的無序復雜材料中的隱藏模式,使我們能夠理解和描述許多不同的、顯然完全隨機的材料和現(xiàn)象。
美國耶魯大學地球和行星科學教授兼諾貝爾委員會成員約翰·韋特勞弗說,“為了馴服這一復雜的景觀,我建立一個深入的物理和數(shù)學模型,它的范圍是如此之廣,以至于影響了遠超自旋玻璃的廣闊領域,從顆粒材料如何堆積,到神經(jīng)科學,再到我們?nèi)绾斡嬎汶S機激光以及遠遠超出我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這項工作時設想的新興現(xiàn)象。”
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主席托爾斯·漢斯·漢森(Thors Hans Hansson)說:“雖然該獎項分為兩部分,但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混亂和波動-----如你理解得當?shù)脑?---會如何產(chǎn)生我們可以理解和預測的東西?!?/p>
“今年獲得認可的發(fā)現(xiàn)表明,我們對氣候的了解建立在堅實的科學基礎之上,基于對觀測的嚴格分析。 今年的獲獎者都為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復雜物理系統(tǒng)的特性和演化做出了貢獻?!?/p>
當被問及頒獎時間時,意大利羅馬 Sapienza 大學教授帕里西說:“我們正處于可以得到積極反饋的情況,這可能會加速氣溫升高。 很明顯,為了子孫后代,我們現(xiàn)在必須以非??斓姆绞讲扇⌒袆?,而不是一味地拖延?!?/p>
物理學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 1895 年的遺囑中首先提到的獎項領域,規(guī)定他的全部剩余財產(chǎn)都應該用于“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帶來最大利益的人”。
其他獎項是物理和化學獎、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文學獎和和平冠軍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名單
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瑞典語:Nobelpriset i fysik)每年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fā)給物理學各個領域的科學家。 它是由阿爾弗雷德·諾貝爾(于 1896 年去世)在 1895 年的遺囑中設立的五項諾貝爾獎之一,獎勵物理學方面的杰出貢獻。[1] 根據(jù)諾貝爾的遺囑,該獎項由諾貝爾基金會管理,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fā)。 [2] 該獎項于 12 月 10 日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年度頒獎典禮上頒發(fā)。[3] 每位獲獎者都會獲得一枚獎章、一張文憑和一份歷年來不同的獎金。 [4]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于 1901 年授予德國的威廉·康拉德·倫琴 (Wilhelm Conrad R?ntgen),他獲得了 150,782 瑞典克朗,相當于 2007 年 12 月的 7,731,004 瑞典克朗。約翰·巴丁 (John Bardeen) 是唯一一位在 1956 年和 1972 年兩次獲獎的獲獎者。 Marie Sk?odowska-Curie 還獲得了 1903 年物理學和 1911 年化學兩項諾貝爾獎。直到 2014 年 10 月,威廉·勞倫斯·布拉格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他于 1915 年獲獎,時年 25 歲。他仍然是物理學獎最年輕的獲得者。 [5] 四位女性獲獎:居里、瑪麗亞·戈佩特-梅耶 (1963)、唐娜·斯特里克蘭 (2018) 和安德烈·蓋茲 (2020)。[6] 截至 2020 年,該獎項已授予 216 人。 [7]
諾貝爾物理學獎連續(xù)六年未頒發(fā)(1916、1931、1934、1940-1942)。 還有八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推遲了一年:
該獎項并未在 1917 年頒發(fā),因為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認為當年的提名均不符合必要的標準,而是在 1918 年授予查爾斯·格洛弗·巴克拉 (Charles Glover Barkla) 并算作 1917 年的獎項。 [8]
1919 年,馬克斯·普朗克 (Max Planck) 于 1918 年獲得了這一先例,[9]
1922 年授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的 1921 年獎,[10]
1924 年,1925 年授予 曼尼·西格班 的獎項,[11]
1926 年授予 詹姆斯·弗蘭克 和 古斯塔夫·赫茲 的 1925 年獎,[12]
1929 年授予歐文理查森的 1928 年獎,[13]
1933 年授予維爾納·海森堡的 1932 年獎,[14] 和
1943 年 1944 年授予奧托·斯特恩 (Otto Stern) 的獎項。[15]
Ioannidis 等人。 報道稱,1995 年至 2017 年間頒發(fā)的諾貝爾科學獎有一半集中在少數(shù)學科。 近幾十年來,粒子物理學 (14%)、原子物理學 (10.9%) 和 3 個非物理學學科在該獎項中占據(jù)主導地位。 然后,半導體物理和磁學是第二個最受尊敬的物理學科。 [16]
BY:wikipedia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nèi)容侵權,請在作品發(fā)布后聯(lián)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