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鋼琴詩人肖邦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1849)
簡介:偉大的波蘭音樂家。肖邦出生于華沙附近的熱拉左瓦-沃拉。六歲開始學習鋼琴,師從阿達爾貝·瑞夫尼。七歲時創(chuàng)作第一首波洛奈茲舞曲(G小調(diào)),八歲時登臺公演。早年畢業(yè)于華沙音樂學院,二十歲不到就以鋼琴演奏和作曲崛起樂壇。1830年后他以法國為中心展開燦爛的音樂活動,1849年客死巴黎。肖邦以浪漫樂派的沙龍曲風,開創(chuàng)了鋼琴作曲的新方向,所寫的作品不僅幾乎全是鋼琴獨奏曲,且曲曲無不清新、流利而扣人心弦,故而有“鋼琴詩人”的美稱,此外,他還譜寫了許多歌曲作品。代表作品:《二十四首前奏曲》、《F小調(diào)幻想曲》、《瑪祖卡舞曲》等等。
一、音樂天才
肖邦一家住在一個伯爵夫人的莊園宅地里的三間房子里,那是令人愉快的房間,有著白色的墻和發(fā)光的天花板,有掛著雪白薄沙窗簾的窗戶,寬大的窗臺上有倒掛金鐘和天竺葵生氣勃勃地開著花。房屋里面擺著沉重的紅木家具、許多書架和一個白柱式火爐,在天冷的時候,里面的松木劈啪作響,發(fā)出芳香的熱氣。在三間房子中最大的一間里面擺著鋼琴。不象別的神童音樂家那樣,少年肖邦并不愛那鋼琴。他恨它,并且不愿意學習彈它。
他的第一個教師是一個奇怪的人物,總是穿著淡黃色的大衣和褲子、漆皮長靴和顏色很華麗而俗氣的背心,據(jù)他說是在一個拍賣行買的波蘭的最后一個國王的所有物。他總是帶著一支長鉛筆,常用來敲那些遲鈍和不守規(guī)矩的學生的腦袋和手指。他教肖邦去愛那鋼琴,并教他彈得如此之好,使這男孩在華沙逐漸以“第二個莫扎特”聞名。在十歲時,他被帶去為一個大歌唱家彈奏,歌唱家非常高興,送給他一個手表。不久以后,俄國沙皇聽見他演奏,給了他一個鉆石戒指。
當時的歐洲報紙上有這樣一句話:“上帝把莫扎特賜給了奧地利,卻把肖邦賜給了波蘭?!?br>
到了1827年,十八歲的肖邦寫作的三首波蘭舞曲已頗具深深的詩情,表現(xiàn)出當時已成為鋼琴高手的他的風格傾向;肖邦二十至三十歲之間所作的波蘭舞曲都是很優(yōu)秀的鋼琴杰作;而肖邦在1846年創(chuàng)作的波蘭舞曲則達到了他一生中最為成熟的境界。肖邦的波蘭舞曲大多表達出波蘭人民的民族氣質(zhì)及愛國心,具有典型的波蘭民族色彩。肖邦借波蘭舞曲這種體裁,把自己祖國過去的光榮、目前的悲哀與民眾的憤怒,以及對未來的憧憬,成功地表現(xiàn)了出來。
他的后半生正值波蘭亡國,肖邦在國外渡過,創(chuàng)作了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鋼琴作品,以此抒發(fā)自己的思鄉(xiāng)情、亡國恨。其中有與波蘭民族解放斗爭相聯(lián)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敘事曲》、《降A(chǔ) 大調(diào)波蘭舞曲》等;有充滿愛國熱情的戰(zhàn)斗性作品,如《革命練習曲》、《b小調(diào)諧謔曲》等;有哀慟祖國命運的悲劇性作品,如《降b小調(diào)奏鳴曲》等;還有懷念祖國、思念親人的作品,如不少夜曲與幻想曲。
他在國外經(jīng)常為同胞募捐演出,為貴族演出卻很勉強。1837年嚴辭拒絕沙俄授予他的“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舒曼稱他的音樂象“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臨終囑附親人把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
二、 鋼琴詩人
肖邦一生作品繁多,且全部為鋼琴曲,而其中的十分之九又是鋼琴獨奏曲。但是最令人感到麻煩的是,他的作品大多只有體裁而沒有標題,很多作品,即使標上調(diào)式和體裁及體裁編號,仍然難以搞懂到底是哪一首。因此,后人查找肖邦的作品時,往往以作品編號(Op。 )作為查找的主要根據(jù)。
舒曼喜歡給自己的作品加上文學性的標題,如《狂歡節(jié)》(作品9)、《幻想曲》(作品12)等都是其例;肖邦則對此深惡痛絕,他的《g小調(diào)夜曲》(作品15之3)原想注上“悲劇《哈姆萊特》觀后感”字樣,后來還是取消了,他說:“讓人們?nèi)ゲ掳?。?讓音樂本身去說話,不把主觀臆想強加給聽眾——這就是肖邦的信念?!白屓藗?nèi)ゲ掳伞边@句話,對于肖邦的作品是有普遍意義的。
三、巴黎歲月
肖邦到巴黎后不久,就成了巴黎最時興的教師。他愿意有多少學生就有多少,價格是最高的。他上課時象一個王子,總是戴著白羊皮手套,并且由一個仆人陪著,坐著一輛馬車來到。
李斯特把他介紹給在喬治·桑的筆名下寫作的著名小說家迪德望夫人(Dudevant)。通過她,他被拉進巴黎的藝術(shù)家們、作家們和音樂家們的歡快的圈子里去??墒墙蹬R到他身上的一切成功和樂趣都永遠不能使他忘記波蘭的光榮和憂傷。
所有的肖邦的音樂作品都是他各種感情的短小音畫。有一些是從他自己的生活中取來的——當他在瑪佐爾卡島上訪問喬治·桑和她的女兒們的時候?qū)懙膲粢话愕囊骨投绦〉那白嗲?,和那些圓舞曲——特別是降D大調(diào)的那一首,據(jù)說是在他注視著喬治·桑的小白狗追逐自己的尾巴以后寫的。但是他的音樂的更大部分都是從他對他的出生地的熱愛里生長出來的。
肖邦的音樂被人們熱愛的原因也許是:它不僅是在訴說波蘭的美和憂傷,而且訴說的是一種熾熱的愛國之情。德國詩人海涅有一次寫道:“他在鋼琴前坐下來的時候,我覺得仿佛是一個從我出生地來的同鄉(xiāng)正在告訴我當我不在的時候曾經(jīng)發(fā)生的最奇怪的事情。有時我很想問他:‘家里的那些玫瑰花還在熱情地盛開嗎?那些樹還在月光下唱得那么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