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李自成傳講了些什么?

“君臣父子”文化在古代的必要性: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笔欠饨ǘY教的中心思想,也是漢文化“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的內(nèi)容之一。自從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至1912年清頒布《退位詔》的兩千多年來,歷朝歷代都以孔子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奉養(yǎng)其后代衍圣公,與這句話關(guān)系甚大,其出自《論語.顏淵》: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熬?,臣臣,父父,子子?!惫唬骸吧圃?!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齊景公是上階層人,要吃下階層人的勞動果實,古代生產(chǎn)力非常低下,辛苦勞動也吃不飽,如果大家不遵守“君臣父子”的教義,齊景公要糧食就“名不正,言不順”,無法得而食之而餓死。這樣好不好呢?大家都只吃自己的勞動果實,不給上階層人吃行不行呢?顯然是不行的。
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從整體上看就像人體。人體的四肢必須服從大腦去做事,遇到危險要犧牲四肢保護(hù)大腦,比如斷臂求生。如果四肢不服從大腦,我們就成了植物人。人是從受精卵一個細(xì)胞,分化出毛發(fā)、皮膚和大腦等細(xì)胞,身份不同地位就不同。大腦負(fù)責(zé)思考,手腳負(fù)責(zé)勞動,我們不能說大腦壓迫了手,也不能說手養(yǎng)尊處優(yōu),而欺負(fù)腳去走路。古代社會,君就是大腦,臣就是手,臣之下還有腳,如若不然會如何呢?舉個例子:
明末,朱元璋的直系子孫突破十三萬,加上旁系和家眷人口突破一百萬。7000萬人口養(yǎng)100萬頭朱,不堪重負(fù)。崇禎元年,西北地區(qū)遭遇天災(zāi)“一年干旱無雨,草木枯蕉。有司束于功令之嚴(yán),不得不嚴(yán)為催科”。于是百萬之眾跟隨“臣不臣,子不子”的李自成橫行,喊著“迎闖王,不納糧”的口號,從崇禎元年開始,十七年時間,華北為墟,京城不守,崇禎自縊。那么“不納糧”之夢實現(xiàn)了嗎?并沒有實現(xiàn)。
不納糧闖軍就沒有糧草,開始抄明臣的家產(chǎn),闖將【劉宗敏】還霸占了陳圓圓。陳圓圓是【吳三桂】寵愛的小妾?!痉段某獭恳灿幸粋€寵愛的小妾,被正白旗主【多鐸】(努爾哈赤的小兒子)搶了,攝政王【多爾袞】聽說后召開貝勒會議,給他要回了小妾,罰了【多鐸】幾個月餉銀,同時下令將正白旗的十名美女賜與【范文程】作為補償?!緟侨稹烤蜎]那么幸運了,在【劉宗敏】等闖將的眼里,上階層人欠他們的太多了,今朝得勢要加倍享用,豈懼一個明朝舊臣?【李自成】不僅不幫【吳三桂】要回小妾,還綁著他的父親【吳襄】一起到山海關(guān),要挾和激怒他。
【李自成】也自知不得上階層人的心,百萬之眾又在山海關(guān)大戰(zhàn)中被【吳三桂】和【多爾袞】全殲,于是京城不守,倉皇逃跑,回到陜西老窩。
清入關(guān)據(jù)有京城后,馬上“稽查典禮,安葬崇禎”,表達(dá)愿意承接華夏正統(tǒng),恢復(fù)君臣之大義,安定階層秩序的決心,得到漢上階層人和盼望安定的下階層人的支持?!纠钭猿伞堪偃f之眾一潰千里,又回到了原來納糧的階層。天下因此換了人間。
注1:司馬遷《史記.禮書》:禮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忿】,【忿而無度量】則【爭】,爭則亂。先王惡其亂,故制【禮義】以養(yǎng)【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不窮于物,物不屈于欲,二者相待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司馬光《資治通鑒》:臣聞天子之職莫大于禮,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謂禮?紀(jì)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夫以四海之廣,兆民之眾,受制于一人,雖有絕倫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豈非以【禮為之紀(jì)綱】哉!是故天子統(tǒng)三公,三公率諸侯,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貴以臨賤,賤以承貴】。上之使下,猶【心腹之運手足,根本之制支葉】;下之事上,猶【手足之衛(wèi)心腹,支葉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慷緡抑伟病?。故曰:天子之職莫大于禮也。
雍正《大義覺迷錄》 :《詩》言“戎狄是膺,荊舒是懲”者,以其僭王猾夏,不知【君臣之大義】,故聲其罪而懲艾之,非以其為戎狄而外之也。若以戎狄而言,則孔子周游,不當(dāng)至楚,應(yīng)【昭王】之聘。而【秦穆】之霸西戎,孔子刪定之時,不應(yīng)以其誓列于周書之后矣。
注2:范文程少好讀書,18歲考取明朝秀才,后金攻下?lián)犴?,范文程主動求見努爾哈赤行“張賓求見石勒”之故事(注3),事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四朝,清初規(guī)制大多出自其手,被視為文臣之首。范文程的戶籍屬于多鐸旗下。多鐸是努爾哈赤的小兒子,皇太極曾以大妃應(yīng)為父親殉葬為由,逼死多鐸的母親【阿巴亥】?;侍珮O死后,多鐸想羞辱皇太極寵臣范文程,何況按照滿人的旗規(guī),旗主對自己旗下女人有優(yōu)先權(quán)。恰好范文程正在他的正白旗下,于是公開奪了范文程的美妾。
注3:《晉書》:張賓,字孟孫,趙郡中丘人也。賓少好學(xué),博涉經(jīng)史,不為章句,闊達(dá)有大節(jié),常謂昆弟曰:“吾自言【智算鑒識】不后子房(張良),但不遇高祖耳?!奔坝兰未髞y,石勒為劉元海輔漢將軍,與諸將下山東,(張)賓謂所親曰:“吾歷觀諸將多矣,獨【胡將軍】可與共成大事?!蹦恕咎釀婇T,大呼請見】,(石)勒亦未之奇也。后漸進(jìn)規(guī)謨,乃異之,引為謀主?!緳C不虛發(fā),算無遺策,成勒之基業(yè),皆(張)賓之勛也】。
注4:《康熙遺詔》: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清朝。太祖、太宗初無取天下之心,嘗兵及京城,諸大臣咸云當(dāng)取,太宗曰:明與我清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之主,不忍取也。后流賊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禎自縊,臣民相率來迎,乃剪滅闖寇,入承大統(tǒng),【稽查典禮,安葬崇禎】。昔漢高祖系泗水亭長,明太祖一皇覺寺僧,項羽起兵攻秦而天下卒歸于漢;元末陳友諒等蜂起,而天下卒歸于明。我清承襲先烈,應(yīng)天順人,撫有區(qū)宇,以此見亂臣賊子無非為真主驅(qū)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