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五臺境內(nèi)的古城

2023-08-17 08:45 作者:考古快遞  | 我要投稿

五臺境內(nèi)的古城

傅赦敏

《五臺山研究》 1986年

五臺境內(nèi)散布著不少古城,今略考如下:

一 慮虒城

在五臺境內(nèi)最早的古城當推慮虒城,班固《漢書·地理志》太原郡領慮廄縣。顏師古注說這兩個字讀作“驢夷”。它位于今五臺縣城北一里的古城村。北魏時改稱驢夷縣,不久縣城遷至今縣址,舊城即被廢棄。

慮虒縣名來自慮虒水,水發(fā)源于縣西北十五里的慮虒山下里底村,東南流,經(jīng)縣城,注入清水河,全長30公里。清水河則是滹沱河的一條支流。

慮虒古城遺址至今猶存。它在古城村北,南北寬1150米,東西長1460米,規(guī)模比今縣城大得多。城東北、正東、東南部分有土筑城墻,版筑痕跡明顯,城內(nèi)繩紋陶片到處可見。在五十年代,這里曾出土過戰(zhàn)國布幣及大量的王葬時期的布幣,如“大布黃千”,“小布一百”等。一九六一、六二年間,農(nóng)民挖渠時又發(fā)現(xiàn)了戰(zhàn)國銅器,這說明從戰(zhàn)國到漢代,慮虒一直是商業(yè)相當發(fā)達的縣城。值得注意的是傳世的戰(zhàn)國布幣中有慮虎幣、以及慮虎半幣(見《古錢大辭典》四三六至四五,《東亞錢志》3,10),上面分別鑄有“慮虒”和“慮虒半”等字,形制為尖足布,屬戰(zhàn)國中期的趙國布幣,虎是既的簡體。三晉布幣文字一般都是地名,如“襄垣”、“長子”、“屯留”、“平陽”、“晉陽”等,慮虒二字為戰(zhàn)國古文,以往古錢學家都未能認出,最近才被古文學者確認。這二個字的確認,將建城的歷史由漢代上推到了戰(zhàn)國。許多地方志及《一統(tǒng)志》以為城始建于漢代,來自《漢書·地理志》。其實《漢書》只是說那時有慮虒縣,并沒有說漢時才建,事實上《漢書》所載的縣,許多都是沿襲戰(zhàn)國和秦代的。

又據(jù)說古城中還保存有春秋時期的基葬,傳說春秋時期趙簡子來過這里,似乎古城年代尚有往早推的可能,這有待于今后考古發(fā)掘來證明。

為了了解古城在漢代的地位,還應當介紹一下傳世的一件漢代標準的鍋尺,上有銘文:“慮虒銅尺建初六年八月十五日造”十四字,世稱慮虒尺,它是后漢章帝建初六年(公元81年)所造,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尺長23.6厘米。漢代以縣命名的銅尺,這是唯一的一件。

二 魏晉倉城

《魏書·地形志》永安郡驢夷縣有倉城,《大清一統(tǒng)志》卷一五一引舊志云:“倉城在縣西南三十里,魏晉時儲糧處?!贝顺沁z址在今東冶鄉(xiāng)永安村東北側高崗上,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50米,城內(nèi)尚有布紋磚瓦碎片可見。

三 驢夷城與五臺縣城

后魏孝文帝太和十年(486年), 在原慮廄縣城南新建驢夷縣城,城周長三里二十步,東南臨慮龐水,西北有池。城東、南、北三面均為陡崖,形勢極為險要。縣城僅置南、北、西三門,城墻用土夯成。

北齊時,驢夷屬雁門郡管轄。隋煬帝大業(yè)二年(606年)改名五臺,仍屬雁門郡。五臺以山命名,一直沿用至今,故五臺縣城即北魏的驢夷城。

五臺縣城在明清兩代屢次增修。明隆慶四年(1570年)建南、北二樓,外筑廓垣。萬歷十幾年間,五臺曾發(fā)生張守清率礦工起義事。明地方政府為加強防衛(wèi),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增修了高三丈二尺的大垣,敵臺25座。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又增修城樓四座。正是在萬歷年間,加砌磚墻,土城變?yōu)楦訄怨痰拇u城??滴跄觊g,因洪水和地震的破壞,曾兩次重修城樓,有樓和甕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建南甕城半月照墻84丈,北甕城長90丈。1946年拆除城墻,現(xiàn)在遺跡尚存,舊砷數(shù)通倒臥在舊墻基上。

以縣城規(guī)模而言,五臺縣城是偏小的,試與明代今忻州地區(qū)縣級城池規(guī)模比較一下,最大者為偏關、神池,周長五里多,其次為定襄、靜樂、崆縣、嵐縣、五寨,周長四里多,復次為繁峙、河曲、五臺,周長三里多,最小為興縣,周長二里多。如與太原、大同地區(qū)縣級城池相比差距更遠,太谷縣周長十二里,左云縣周長十里,比忻州(周長9里)還長。五臺縣城的規(guī)模較小,原肉在于地勢所限,不易擴建,加之并非軍事要沖,也不是經(jīng)濟繁華之地,至今其規(guī)模不如東冶一鎮(zhèn)。

四 思陽城

《魏書·地形志》載驢夷縣有思陽城。這應是北魏以前魏晉時期的古城,唐《元和郡縣志》以來的地理書再不見記載,足見其城廢棄已久,不為人們所知??冀袷Y坊鄉(xiāng)有龐陽村,也作泗陽村,其地因龐陽河得名,愿古音夷,后訛讀作泗,泗、思音近。一般古城為解決用水問題,多傍河而作,因此思

陽城很可能在今廄陽村。

五 張公城

洪武《太原志》載:“張公城,在五臺縣境,十六國時,石勒將張平所筑,有碑。”(《永樂大典》卷五二〇四引。宋樂史《平袁宇記》亦有類似記載。)可惜碑已不存,有關的金石書也不見記錄,此城所在,已難考見。

溫馨說明:本平臺目的在于集中傳遞全國各縣考古成果,不作為任何商業(yè)目的,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chuàng)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圖文編輯校對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錯誤,敬請讀者批評指正,我們將及時糾正修改。謝謝合作!

五臺境內(nèi)的古城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独山县| 吉安县| 桂平市| 麻栗坡县| 木里| 扬州市| 沧州市| 依兰县| 武义县| 樟树市| 沐川县| 新龙县| 临高县| 海宁市| 从化市| 昌平区| 江西省| 安图县| 高邮市| 池州市| 廊坊市| 万安县| 岳普湖县| 辉南县| 桃源县| 平乐县| 农安县| 乐昌市| 二连浩特市| 定州市| 大冶市| 南和县| 泸溪县| 巴马| 芜湖县| 鄂尔多斯市| 武陟县| 南江县| 依兰县| 庆云县| 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