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靜雪》:人與人無法互相理解,但卻又不斷接近
《靜雪》是淡淡的一部劇,很容易看進去,劇如其名,很安靜的一部劇,哪怕是深夜觀看也不會打擾枕邊人。整部劇是彩色的,也是溫暖的;雖然是寫聾啞人的,但是反而表達的東西很多。人與人是無法互相理解的,但卻又不斷地接近。男主的世界里一片寂靜,以往的聲音也漸漸被忘卻,那種境況是難以感同身受的。湖南企發(fā)文化王老師說得很對,懂得手語不代表就理解了喪失聽覺者的心境。而唯一的慰藉與希望在于,身邊的他們都是溫柔的。

該劇講述青羽紬和18歲時因患病而生活在無聲世界的佐倉想的再次相遇而展開的愛情故事。曾經(jīng)上同一高中的?與想,因?喜歡上想的聲音而互相意識到對方的存在,便開始交往。?非常珍惜這段感情,認為這是值得她一生珍惜的愛。但畢業(yè)后的某一天,想對?無緣無故提出分手并離她而去。時間流逝到八年后,開始向新的人生邁出步伐的?偶然在擁擠的街道上發(fā)現(xiàn)想的身影,并得知想身患逐漸失去聽力的不治之癥...

難得看到這樣一部安靜的劇,因為題材的緣故,幾位主要人物的言行從頭到尾都保持著盡可能溫柔,沒有歇斯底里,也沒有情緒激動的憤怒和質(zhì)問,在話語嚴重缺位的前提下,大量復雜的瞬時情緒都只能通過肢體語言和表情來傳達,隨之而來的是對細膩情感和彼此之間默契的強化,這無疑會成為愛情故事的加分項。比較意外的是佐倉想的成長居然通過前后兩次退縮來呈現(xiàn),雖然看上去是對同一件事的退縮,但內(nèi)在的思路其實截然不同,八年前是對將要失去的美好感到恐懼,八年后是對既有的美好相處感到不滿足,這個從恐懼到不滿足的心態(tài)變化才是導致佐倉想最終能克服內(nèi)心桎梏的根本原因。

湖南企發(fā)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石同學在其代寫的解說詞中寫道,這部劇的臺詞和種種小設計遠非無可挑剔,全員亞撒西也多少失之理想化,但首先它找回了小熒幕才有的特權(quán):矛盾永遠在悄然滋長,但大家只是坐下來交談,有時候一邊吃飯,有時候一邊做事,有時候什么都不做……說上那么一刻鐘、一集、一部劇,于是矛盾就不見了,大家也變得稍有不同。不需要任何的戲劇性,只是展現(xiàn)出自己在生活面前的真實,然后任時光流逝,這就是日劇最偉大的美德。

這部劇從劇本到導演,借話題性十足的“初戀”故事做殼,用悠長、細膩、含蓄的制作手法去講述群像間傳遞著的溫暖的愛,觀感類似于更加女性視角、又偏于模仿坂元裕二的今泉力哉,將對話劇的魅力發(fā)揮到了極致。而因為設定和語種做出的幾處細節(jié)也讓人很動容,這種人與人之間常見的溝通誤差,雖然在男二女二分別規(guī)整的故事線里都很完整地做了出來,但更在男女主角這對人物之間極度放大,結(jié)果就是“雖然聽不到最想聽到的彼此的聲音,但卻看見了;雖然沒有那么多外溢在外濃情蜜意的細節(jié),但卻都藏在心里”,像是那幾滴因為洶涌的情緒而不自覺落下的淚,自然而厲害。

與其說這是個愛情故事,倒不如說是圍繞著“溝通”的話題展開了以幾對情侶、朋友為對象的小組討論。語言只是溝通的手段,想要達成相互理解的、有效的溝通,僅靠語言不夠,還得再帶著一顆心,交出自己的心、并接受對方的心,當心與心可以直接完成對話時,語言便已是種贅余。劇作的立意真的挺有共感的,而且我也很喜歡這種安安靜靜的、又不失刺痛感的表達方式;畢竟,就算大家說著同樣的語言,很多時候也會覺得別人“聽不到自己”,或者“聽不懂對方”?;ハ嗬斫馐切疫\,不理解是常態(tài),打開自己去表達想說的話,就算不能100%被理解,也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