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測評】EX 1/144 斗狼
11

記得當初觀看《機動戰(zhàn)士高達 一年戰(zhàn)爭秘錄》的時候,就被斗狼那精彩的戰(zhàn)斗表現(xiàn)和帥氣的外表所震撼,再加上與其駕駛員和機設背景所形成的巨大反差,就更是對這臺機體充滿了好感。
如今趁著再版有貨,就又買了一臺來制作,回味一下當年的震撼,順道拍一個簡單的測評分享。

2007年3月發(fā)售,定價6800日元

包裝展示
正面 封繪的內(nèi)容便是斗狼在荒漠上戰(zhàn)斗的場景,只是可惜,斗狼并沒有正式量產(chǎn)并列裝吉翁軍的地面部隊,至戰(zhàn)爭結束,也只是生產(chǎn)了一輛試作機而已。

側面封繪


側面封繪包含了產(chǎn)品的介紹和玩法。


說明書和一般的拼裝不一樣,是橫過來看的。

該套件是完全新規(guī)的,包括斗狼所使用的扎古機槍也是一樣。
整個套件風格是很明顯的偏向于軍模風格,各個零件上的細節(jié)都刻線都非常豐富,包括一些內(nèi)置細節(jié)也有對應刻畫。
零件外表面上的一些小機構也是有單獨分件的,使其銳度變得非常高,這也是模仿了軍模的風格。








每個輪子也都是單獨開模分件的,水口處理起來比較繁瑣。

履帶使用的是軟膠整體成型件,比起同系列馬哲蘭坦克那樣的拼裝鏈條方便了很多。

套件中也是有給透明件和PC件的。
透明件用于獨眼監(jiān)視器部分,而PC件則用于關節(jié)和變形機構的插孔處。


套件中還給了專用水貼,水貼的體量非常大,非常費事費力。

本體展示
首先是最基本的坦克模式,素組完畢后,便是圖中的效果。
全身上下以軍綠成型色為主,炮臺、履帶及軀干的灰鐵色部分也都有利用分件做出來,而不像之前的一些EX產(chǎn)品,只是單一的純色模型。成型色的表現(xiàn)也還行,但水紋的問題不可避免,多多少少還是會有一些的,這就只能靠涂裝來解決了。
由于制作思路是貼近于軍模的風格,所以零件外表面的各種細節(jié)刻線是非常豐富的,這些刻畫的銳度和精度也是比較高的,完全不會有那種糊成一團的感覺,整體觀感還是相當不錯的。
套件的拼裝體驗也和大部分的高達系模型不太一樣,車身部分雖然都是正常的上下合插銷結構,但是更加外圍的裝甲板則是通過卡槽式結構安裝的,一些外掛的小機構也是單獨分件進行固定的。

背面

側面


該套件的每個履帶與機輪都有對應的插銷連接,所以整個履帶機構都是不可動的,雖然喪失了滾地可玩性,但相對的,保證了造型的緊湊感。

由于變形機構的需求,坦克本體被大致分為了車頭、車身、車尾和炮臺四個部分。

通過替換車身底座的零件,以及安裝MS軀干組件,也就是圖中的兩個部分,再將炮臺左右的手臂機構完全展開后,便是MS的狀態(tài)。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考慮到變形把玩時會經(jīng)常拆裝的關系,車頭、車身和車尾的連接插銷并不是非常緊實,相反還有一點松弛,拿在手里會有一點晃。雖然這避免了插銷過緊所可能導致的斷裂問題,但也降低了成品的整體手感,我個人是比較在意這個問題的。

背面

在變成MS狀態(tài)之后,整個機體外觀也變得更具有立體感一些,而不是坦克狀態(tài)那樣的扁平造型。

尺寸對比
機設全高為8.6米,玩具全高約為60毫米。
按換算,其比例約為1/144。

車身長度也是標準的1/144尺寸,機設全長為35.3米,玩具全場約為245毫米。

可動展示
炮塔根部設計有轉軸機構,炮管整體可以向上擺動一段距離。

腰部與車身底座雖然是球關連接,但可供活動的空間非常小,所以只能進行一定角度的平轉。

左右肩膀與軀干也是球關連接,但由于空間閑置和沒有額外的拉出機構,使得手臂的平抬幅度小到幾乎為0,只能進行基礎的前后擺動。

鏟斗機械臂部分因為格斗和變形需求,設計有四處可動關節(jié),從而實現(xiàn)了手臂部分的完美展開,只是手腕處需要單獨安裝手型。

但是機械臂的可動關節(jié)全部都是轉軸關節(jié),硬質(zhì)塑料之間磨損非常大,把玩了沒幾次后,該機械臂整體就變得非常松弛了。

手臂和手腕處均設計有可動機構,可以較大幅度得進行曲肘運動。

細節(jié)展示
車頭部分為上下合結構,而車頭所搭載的鏟斗基座和部分正面裝甲則是通過卡槽的方式單獨安裝的。
車頭正面的細節(jié)非常多,各種維護蓋板、管路組件都有刻畫,相當豐富。

車身兩側,鏟斗組件上的桁條細節(jié)也是有大量刻畫的。
鏟斗與機械臂的連接點也有設計蓋板分件來進行掩蓋,相當用心。

黑鐵色的炮臺部分,也就是MS狀態(tài)的半個軀干,是有單獨分色的。
雖然通體黑色,但該部分的分件也是很精細的。整個組件是依據(jù)裝甲輪廓所設計的上下結構,頭部眼罩和兩側的排氣格柵也有單獨的分件,以保證整體的銳度。

兩側的鏟斗機械臂和外圍的側裝甲也都是有各自的組成部分,通過PC件連接在一起。

炮臺后側,處于車尾上方的吊架機構也有對應的刻畫。

車身與炮臺的連接部分雖然在正常視角下是看不到的,但該處也做了細節(jié)刻畫,這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而車尾部分微微露出的發(fā)動機艙的細節(jié)則更為驚艷,這是在同時期的高達系模型中絕對不會有的刻畫,這也是EX系列貼近于軍模風格的最好體現(xiàn)。

車尾左側可以看到有一具小型吊車組件,纜繩部分也有用軟膠材質(zhì)來制作,但該吊車組件是無法展開的,有一些可惜。

車尾右側則掛載有一把扎古機槍,不過這把機槍只是一個裝飾品,實際使用的扎古機槍是另外開模的。

車尾后部的細節(jié)也相當豐富,一些牽引掛點還有單獨分件,銳度頗高。不過因為是小零件的關系,比較容易遺失。

炮管前端也是有單獨分件的,安裝時需要注意角度,以免歪斜。

后炮管則為上下合結構,組合縫有一些明顯,需要做無縫。

炮臺上的排氣格柵、特種彈發(fā)射架、握把格柵等細節(jié)均有刻畫,左右的兩個瞄準鏡也是單獨分件的。

車頭、車身和車尾的側裝甲基本都是采用了卡槽的連接方式,可靠性也還行。
側裝甲部分雖然都是一整塊零件,但刻線深度相當?shù)轿?,那種裝甲割裂感也還是能體現(xiàn)出來的。

車身側裝甲上的特種彈發(fā)射器也是單獨分件的,銳度很高。

車尾側裝甲上的伸縮工作梯,以及全部車輪的輪轂細節(jié)也都有對應的刻畫。

車底部分的細節(jié)就相對少了一些,這就有點偷懶了。

履帶部分雖然是軟膠材質(zhì),但細節(jié)方面并未拉下,鏈條和受力板等部件均有刻畫。

在轉換為MS狀態(tài)后,該處的三角形零件即被拆除,不過可以看到內(nèi)側的細節(jié)刻畫。

頭部蓋板打開后,即可看到獨眼監(jiān)視器,該監(jiān)視器為無色透明件,需要自行涂裝。

軀干部分也都有對應的分件切割,來還原軍綠色和黑鐵色的分色設定。

整體的輪廓和線條也是非常充足的,機械感十足。

肩膀與手臂那機械桿式的連接方式被直接還原了出來,還是很不錯的。
手臂部分雖然是左右合,但精度尚可,合縫也沒有到嗆眼睛的地步,但有需求的人還是可以做個無縫的。

在變?yōu)镸S狀態(tài)后,炮臺后部的吊架組件也需要通過替換插拔的方式來實現(xiàn)整體拔高的需求。

配件展示
套件中一共給了兩把扎古機槍,分別用于實際使用和掛載用。

彈鼓組件安裝在側面的這一把機槍便是實際使用的那一把。

彈鼓部分可拆卸,前握把也有可動。

彈鼓還可以掛載在車身外側裝甲的里面。

套件中一共給了三個手型,分別是左右持槍手和左握拳手。
雖然有左右持槍手,但套件中只給了一把可使用的機槍,如果要還原封繪上的雙持造型,即需要從HG扎古II手中再多拿一把機槍過來。

和大部分軍模一樣,套件中也給了五個小兵人,細節(jié)刻畫還是不錯的。

POSE展示



















最后總結:
雖然同樣是1/144的產(chǎn)品,但HG和EX模型的定位概念是有很大不同的,比起組裝的便捷性,EX模型更加注重于精密細節(jié)的刻畫,整體風格也更貼近于軍模產(chǎn)品,這幾點在斗狼這臺EX的末期產(chǎn)品上體現(xiàn)的更為明顯。
整體的造型是相當?shù)轿坏?,無論是扁平的坦克狀態(tài)還是更具立體感的MS狀態(tài),都得到了很好的還原。本體的分件設計也是相當出彩的,所有的零件基本上都是按照裝甲模塊來切割設計的,部分疊加狀態(tài)的裝甲也有對應的分件還原,層次感和立體感的表現(xiàn)都是十足的,即便是素組狀態(tài),也很難看到令人不悅的明顯合縫。全身上下大量的細節(jié)同樣相當精彩,這些細節(jié)的刻畫深度也是到位的,即便是同一塊零件,上面的裝甲割裂感也非常強,并不會有那種糊成一團的感覺,一些小機構也采用了單獨分件的形式以增加銳度。
其實相比于EX的同系列產(chǎn)品來說,這臺斗狼也算是比較特殊的存在。由于各個分色都有對應的分件切割,僅僅是簡單素組就能獲得比較不錯的效果,雖然斗狼本身的顏色就不復雜,但這和以往EX簡單粗暴的分色風格是截然不同的。
MS和坦克之間的模式轉換是需要依靠替換件來實現(xiàn)的,雖然失去了一定的樂趣性,但這也是EX系列注重造型還原的典型方式。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考慮到變形把玩時會經(jīng)常拆裝的關系,車頭、車身和車尾的連接插銷并不是非常緊實,相反還有一點松弛,拿在手里會有一點晃。雖然這避免了插銷過緊所可能導致的斷裂問題,但也降低了成品的整體手感,我個人是比較在意這個問題的。
雖然軀干和肩膀都是有對應的球關連接的,但由于缺乏更加合適的關節(jié)機構,這兩個部分的可動性也只是一個聊勝于無的狀態(tài),畢竟定位上就是一個靜態(tài)模型而已,確實是不能要求太多。履帶也是完全固定在車輪上不可以活動的,且使用的是較為方便的整體式的軟膠履帶,在這一點上我倒是比較贊同設計組的做法,因為卡扣式的組合履帶在處理水口和安裝方面確實非常繁瑣,而且在同系列的馬哲蘭坦克套件中的表現(xiàn)也比較一般。
說實話,雖然這兩年我也玩了不少EX的套件了,但這臺斗狼依然是能給我?guī)聿恍〉恼鸷掣???陀^來說,6800日元的定價放到現(xiàn)在也算是比較昂貴的,更別說當初了。估計是考慮到受眾情況的關系,該套件也沒辦法像HG一樣完全鋪開,以數(shù)量壓制價格。但其實際表現(xiàn)確實是對得起這個價格的,各個板件的細節(jié)質(zhì)量也是非常棒的,這個開模成本絕對是不低的,貴也是有貴的道理的。
雖然斗狼剛剛再版了一波,但出貨量似乎還遠沒有到能把價格壓下去的樣子,各位同仁玩家還是要量力而行啊。
以上便是EX 斗狼的完整測評,希望能對有需要的朋友一些幫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