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古時候的偶像崇拜(中)【歐麗娟】

古時候的偶像崇拜(中)
歐麗娟老師
偶像崇拜的分類與實例
- 理性的價值追求:精神提升。
- 李杜優(yōu)劣論
- 非理性的、對心靈的撫慰:過分投入易虛實不分,甚至失去生活的能力。
- 小說的閱讀效應(yīng)(走極端):
- (明)《牡丹亭》?02:26?
- 許多少女沈迷其中幽怨傷情,丟掉性命。
- 如俞二娘(《梅花草堂筆談》)、商小玲、馮小青以及吳吳山三婦。
- (清)《紅樓夢》?03:35?
- 「以讀紅樓夢而死」「奈何焚寶玉、黛玉?」《耳食錄》;
- 《三借廬筆談》印證是乾隆時期的社會新聞;蘇州金姓某設(shè)黛玉木主,日夕祭之。「往警幻天,見瀟湘妃子耳」
- 《三借廬筆談》作者鄒弢十四歲讀《石頭記》「迨目想神遊,遂覺甘為情死矣」「心追意仿,淚與情多,願為瀟湘館侍者,卒以此得肺疾。人皆笑余癡,而余不能自解也?!?/li>
- 皆為身心保守摧殘而殞命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