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K:有時候人們會不自覺的期待,期待自己會在命運的安排之下,接觸并改變其他人。其實現的過程因人而異,結局也有好有壞,但這種樸素的心理需求,在我們不曾多加思考的情況下主導了我們大部分交際方面的選擇。
Q:……
K:當然,這也可能是我之前脫離社會太久的胡思亂想……
Q:我所學到的知識中,你描述的叫做“說教心理”。
K:嗯?
Q:就像渴望分享自己的見解或發(fā)展名聲。說教心理很普遍,我們想要一件事變得完美會用,我們生氣也大部分是因為想要改正。
Q:危險之處在于:當你的前提是一個你感到必須向世人證明的思想,而你把故事設計成一種對那一思想不可否認的論證之時,你便已把自己推上了一條說教之路。在急欲勸誡的熱情之中,你將會壓抑另一方的聲音。在你將藝術誤用教之路。
隨著故事向前發(fā)展,你必須心甘情愿地去關照相反的甚至是對抗的思想。最優(yōu)秀的作家都有一副辯證的靈活頭腦,可以輕易轉換觀點。
有一點必須明確,作家如果沒有哲學家的思維,并保持堅定的信念,就不可能臻于卓越之境。
證明你觀點的證據并不在于你能多么強硬地斷言你的主控思想,而在于它將如何戰(zhàn)勝你為它部署的各種強大的對抗力量。
K:啊這……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