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鯨夢》:人是飽受折磨的靈魂也是作惡多端的魔鬼
《北海鯨夢》是一部比較血腥和黑暗的英劇。該劇非常還原小說情節(jié),將小說里凜冽的冬天氛圍影像化了,選角也很成功,感覺是近幾年看過的小說改編的短篇里最成功的一部。最后一集里關于文化不同的探討令我印象深刻,不同民族的文化沒有優(yōu)劣之分,不要強行用自己民族的文化來感知別族。

該劇改編自伊恩·麥奎爾的同名原著,聚焦19世紀一次災難性的捕鯨活動。故事圍繞帕特里克·薩姆納展開,他是一名聲名狼藉的前戰(zhàn)地醫(yī)生,后成為捕鯨船上的醫(yī)生,在船上遇到了魚叉手亨利·德拉克斯,一個殘忍、不道德的殺手。薩姆納沒有逃離過去的恐懼,而是被迫在北極荒原上為生存而進行殘酷的斗爭...

第一集一開始引用的叔本華的話完美概括了整個故事:“人間是煉獄;人是飽受折磨的靈魂也是作惡多端的魔鬼”(The?world?is?hell?and?men?are?tormented?souls?and?devils?live?within?it.)。在愛斯基摩人面前自詡文明的英國人其實只是學會了如何將殘暴粉飾起來??此谱顬楦哔F的富有的船東還有醫(yī)生以前的上級,才是最為狠毒殘忍,為了積攢財富不惜奪人性命。醫(yī)生作為最良善的代表,為了自保,最后亦淪為野獸。
一場只為騙取保險的北上沉船之旅,卻在旅途中多人喪生,不是單純的獵人與獵物,也不是簡單的正義與邪惡,可以看作是一名外科醫(yī)生的自我救贖與重生,以手術刀救死扶傷的醫(yī)者,卻為了一路上得到的善意,不得已去殺人。故事設計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反轉,小孩子,熊,愛斯基摩人,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這種徘徊在生死極限的故事,一直都挺讓我著迷的,不知道是想提醒自己已經(jīng)脫離了求生的狀態(tài),還是想提醒自己時刻為可能到來的"蠻荒狀態(tài)"做準備,或者是我們現(xiàn)在依然生存在一個人為了利益時刻有可能搞死別人的"叢林"里。比較慢,非常穩(wěn),但也顯得情節(jié)在很多時候顯得有一些平淡,沒有一種被一個懸念從頭吊到尾的感覺。

本劇并不是一個簡簡單單討論善惡的故事,在整個故事中,宗教、階級、歧視、權力,以及性別認同等議題全部交織在一起。但導演并沒有讓角色淪為喊口號的機器,他沒有向外輸出任何價值觀,而是自然而然、不留痕跡地喚起觀眾自己的反思,讓人控制不住地將自己代入角色來考量利害,做出行動。湖南企發(fā)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婷婷評價這部劇時寫道,在非常精煉的篇幅中,在絕美的北海之境上演一場人性黑暗面的角力,借用自然力量的渾厚作為培養(yǎng)皿,用文字、用所謂人類文明來發(fā)酵,讓我們觀察那些爾虞我詐、自我懷疑的細菌如何生長、繁衍。這部作品就像標本、像圈養(yǎng)在動物園里的猛獸,封存了表面、拉開一個安全距離,讓我們觀賞心中的一頭猛獸,最終該如何找到自己棲身之所。

原作者麥奎爾的筆觸粗獷剛猛,文風直得不能更直,而且海格細膩的風格給這個故事加入了很多深層次的思考。再加上緩慢的敘事,對光影神乎其技的運用,唯美的鏡頭語言,這些導演的看家本領讓整部劇的質感蹭蹭往上竄。而這種舒緩的視聽語言風格被挪到船艙這種高壓逼仄的環(huán)境中,配上情節(jié)爆點就會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反差。

《北海鯨夢》這部劇真的太黑暗了,黑暗且殘忍到看完都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好,狠狠撕碎了虛偽的“文明”外衣,血腥的捕鯨過程只不過是扭曲人性的點綴。從19世紀血腥捕鯨史作為切入點,緩緩揭開一個社會全景。最陰暗和丑陋的那些人性,隨著枯燥的帆船和絕望的凍土,一層一層地展示和渲染,極地里生存為第一剛需的前提下,人性的復雜似乎已經(jīng)無法用任何標準來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