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 席地而坐。

你好?,F在我正席地而坐,靠著衣柜打字。對于坐著的我來說,小茶幾稍微有點高。傾斜的窗戶灑進來經過層云過濾的日光,冷靜的白天。我的“白色地毯”正散發(fā)著洗衣液的香氣,我的電腦正在播放MoodDiary里BEOMGYU分享的歌單。我剛從肩上取下披著的羽絨服,我的頭頂還在因為剛剛在角落里撞到了墻而隱隱作痛,輕微的眩暈。
這一周的天氣一直頻繁變換,深刻體會了什么叫做“局部陣雨”,陰晴云雨之間不息也不可預知的幻化持續(xù)教導人順其自然,放棄無謂的抵抗。
我寫了三遍也不知道該怎么開這個頭。關鍵詞是“歡迎”,但是有很多瑣碎繽紛的感受。比如午餐后散落在草坪上的陽光與交談,比如兜轉尋找卻總是不得其法的房間編號,比如穿越密林的旅行大巴,比如揚起沙粒的強勁海風,比如在古堡頂層眺望錯落紅色黑色磚瓦屋頂時云間的丁達爾效應,比如咖啡店里溫暖明亮的燭臺,比如巨大風車下垂首吃草的牛群,比如搖曳著逆風飛過桅桿的海鷗,比如摘下隱形眼鏡前偶然看窗外發(fā)現的彩虹,比如閉上眼睛時格外清晰的關于各種語言的聽覺。這么多這么多的感受,我實在沒法很好的用一個敘述的順序來將它們一一捧出。因此只好“席地而坐”,一種“乘興而來”的意象。
又開始下雨了,喜歡在屋內聽敲打在窗上的雨聲。忽然想起了去年國慶在北京的記憶,和朋友見面的那一天,我們去了書店,喝了咖啡,逛了胡同,晚上分別的時候也在下雨。我覺得雨天的地鐵挺溫暖的,陌生人相會于此也會多一些溫情。
不知道是不是撞了頭的緣故,書寫的興趣總是缺缺,感受到一種表達的重復性,總是打完一段又把它刪除。但為了未來可以更方便的回憶飛逝的時光,我還是再嘗試一次描述這些水波。
歡迎日那一天,我暈乎乎地順利地找到了教室,也跟著別人順利地坐上了頗具年代感的電梯,說明會之后是和本組(按照國家分)的學術聯絡員交流,負責中國組的老師能講很流利的甚至帶著中國南方口音的中文。會后參加了語言課的分組考試。中午在食堂暈乎乎地吃了當日的套餐,居然是米飯。這是我來比一個月第一次吃到米飯。飯后往食堂后面的區(qū)域走,于是便見到了給我感觸最深刻的一幕,也就是陽光燦爛的草坪,豐盛的語言四處散落,俯拾皆是,一片生機勃勃的自由景象。不知道何時我也會成為其中談天說地的一員。下午去秘書辦公室領學生卡。作為具有較強時間觀念的中國人,我們提前半小時就到達了U樓,結果因為教學樓的結構對于初來乍到的我們來說過于錯綜復雜,我們還是沒能在兩點準時出現在辦公室門口。我們到的時候已經聚集了很多人,大家交談著等待,雖然沒有清晰的隊伍,但也自發(fā)地形成了某種秩序。意大利人(也可能是西班牙人)圍成圓圈席地而坐,但對于我們來說等待的時候好像更習慣于站立。學校的歡迎信寫的動人,也有可能只是出于盲目而形成的語言之美。但愿我會始終牢記著“保持好奇和開放”,“毫不猶豫地投身各種冒險”,在這里完成“自我實現”,“享受大學難忘而珍貴的時光”。最重要的是真實地抓住從校名就開始強調的“自由”。
周五是院系組織的集體郊游,一路向西游覽了根特的城堡和奧斯坦德的港口。在海邊我第一次經受如此強勁的大風,寒冷而不容置疑。海鷗在風里搖晃著降落在房頂,不知道是乘風順意還是被風遣返。反正我們一行人是被趕進了咖啡店,在身體逐漸暖和起來之后,我們和老師討論了很久當代畸形的社會競爭和資源分配。這是兩代人互相了解的對話,結合前一晚我和Justine關于小學的對談,便更加深感成長環(huán)境對于個體人類的強大影響。晚上回來的時候我又看著窗外發(fā)呆,車上有些同學始終精力旺盛的交談,但我只是在想,未來我會不會無比懷念這偷來的一年時光。
草場,牛群,長坡,風車。這些都是我未曾見過的圖景,但他們許多次在我的想象中誕生,也或許會更多次重生在我的回憶中。
當然說不定,未來可能就長久身處其中。
昨天研究了很久選課,明天就要開始高強度試課的一周了,有一點期待,昨天還有一點恐懼。不過我想還是可以抱著更多樂觀去生活的。至于結果到底是如何的,那就下周再見啦!
昨天早上警察終于在我郵件的催詢下來核驗了我們的地址,意味著居留卡的獲得指日可待,銀行卡的辦理也可以納入日程。那時在下雨,他的頭盔滴著水,和藹微笑著查看我們的護照,翻閱文件記錄信息。告別的時候Justine讓他雨天當心騎車,他笑著回復我們謝謝。我在回憶他有沒有跟我們說“歡迎你們來到比利時”。
雨聲又響起來了,天已經完全黑了,白晝越來越短。我結束了這長達兩小時的席地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