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讀《詩經(jīng)》的苦惱,為什么古代民歌里的愛情故事常被后人誤解

2021-11-09 20:10 作者:晉公子8  | 我要投稿







在讀書這件事兒上,我勉強還算有點兒韌性,所以這些年來,我也磕磕碰碰、半生不熟地讀過一些大部頭的著作。


唯有一個苦主,曾令我兩度起念要讀完它,卻又兩度無奈地半途而廢,那就是《詩經(jīng)》。


讀《詩》不像讀史。讀史,不妨以發(fā)掘事實真相為第一,甚至是唯一的目標,但讀《詩》的時候,我卻找不到這樣的目標,所以往往讀到半道兒里,就迷失掉了。


或許你會說,找出作者寫詩的本意,難道不算唯一的目標嗎?很遺憾,它還真不算。


從文學理論的角度說,今天的主流學術(shù)話語已經(jīng)在盡可能地回避以“作品”去指稱某位作者的創(chuàng)作——“作品”這個概念遭受冷遇的原因無他,只因過分地強調(diào)了作者對文本的主導(dǎo)作用。


事實是,一旦作品脫離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而變成一個獨立的存在,另一個新的創(chuàng)作過程就會隨之開啟——閱讀就是對文本的再創(chuàng)作。而對讀《詩》這件事來說,令人頭疼的地方在于,扎堆兒進行再創(chuàng)作的人實在太多了。


同一篇詩歌,漢儒有漢儒的意見,宋儒有宋儒的意見,明清以降,至于現(xiàn)代和當代的學者,他們也都在各自發(fā)表著不同的意見。一個人的耳朵太小,一下子擠進了這么多人的舌頭,到底我該聽誰的呢?


《詩經(jīng)》里的大部分篇目都是古今聚訟的辯論場,例如《墉風·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素絲紕之,良馬四之。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

素絲組之,良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

素絲祝之,良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詩·墉風·干旄》


漢代的《毛詩傳》說:


衛(wèi)文公臣子多好善,賢者樂告以善道也。


——《毛詩注疏》



《毛詩傳》對詩旨的解釋雖嫌太過簡略,但對照詩歌文本,我們?nèi)钥梢源篌w猜測出《毛傳》的意思?!睹珎鳌分^“賢者”,大概指詩中的“彼姝者子”而言——“姝”的本義,照許慎《說文》,當作“好”講。一個女兒家生得漂亮,可稱為“姝”。


而女子的美貌在文學作品中又往往被視為一種象征,象征著君子的美德(比如屈原《離騷》就是這樣寫的)。所以“姝”的引申之義,當然也不妨作美德來解。


賢者要將善道告訴給誰聽?


這首《干旄》里邊兒總共只出現(xiàn)了兩個人物,賢者之外的另一個人,“孑孑干旄,良馬四之”,看樣子是個做官兒的。


《毛傳》說他是衛(wèi)文公的屬下。如果說這名官員要展現(xiàn)禮賢下士的風度,贏得賢者建言獻策的積極響應(yīng),推想他應(yīng)該坐著馬車,恭恭敬敬地前去就教于賢者才對。


朱子因此發(fā)揮《毛傳》之意,申說此詩所寫,正是“衛(wèi)大夫乘此車馬,建此旌旄,以見賢者”的那樣一回事。



可是《干旄》絕不只能作“文公禮賢”這一種理解。在這種理解下,釋“姝”為賢,用的是它的引申義。要是我們不用引申義而徑用本義呢?


即是說,就把“彼姝者子”看作是一個漂亮的女人呢?這首詩仍是解釋得通的,只不過它將被解釋為一個身份高貴的情人前往與女子幽會的故事。這種觀點,我私意以為,可能更接近于《干旄》問世之初,讀者普遍接受的理解。


因為《左傳》里邊兒有這么一段話:


鄭駟歂殺鄧析,而用其《竹刑》。君子謂子然:“于是不忠。茍有可以加于國家者,棄其邪可也?!鹅o女》之三章,取彤管焉?!陡挽浮贰我愿嬷∑渲乙?。故用其道,不棄其人?!对姟吩疲骸诬栏侍?,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计淙耍q愛其樹,況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子然無以勸能矣。”


——《左傳·定公九年傳》


上面這段文字說,鄭國執(zhí)政卿駟歂殺掉了大夫鄧析,但他卻又不舍得廢止鄧析制定的刑律,反而還在不遺余力地推行?!蹲髠鳌返淖髡咭虼私琛熬印敝谂u駟歂的失策,對朝中大臣不能觀其大節(jié),棄瑕取用。


在《左傳》申述“棄瑕取用”這個觀點的時候,我們注意到,它引證了《詩經(jīng)》中的兩篇作品即《靜女》和《干旄》。


照《左傳》的說法,《靜女》的“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和《干旄》的“彼姝者子,何以告之”,都能令人產(chǎn)生棄瑕取用的聯(lián)想。


《靜女》的全文是這樣的: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詩·邶風·靜女》


很明顯,這首詩寫的是男女幽會的情事。詩人說,女主人翁向她的情郎贈送了一支“彤管”。這“彤管”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說它是與柔荑相類似的紅色的植物,也有人說是紅色的管樂器。


無論甲乙,送這類的東西都跟“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蓮子”(《子夜四時歌》)一樣,是女子私通密意的信物。在恪守三媒六聘之禮的道學家眼中,這樣一支彤管怕是只能算作“瑕”,而與“棄瑕取用”無關(guān)。


可孔子說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鹅o女》寫青年男女的私會,看起來更像“邪”,又該從哪里讀出“無邪”呢?


為《左傳》做注的杜預(yù)解釋道,所謂“彤管”,乃是“女史記事規(guī)誨之所執(zhí)之赤筆管”。照這樣說來,《靜女》寫的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沒錯,一開始這個女子與情郎約定在城邊某個偏僻的角落幽會。但臨到事期,她卻沒有出現(xiàn),而是遣人送來了一支彤管。這支彤管委婉地暗示了她對幽會的悔意,表明她在即將突破禮法制度的最后時刻選擇了懸崖勒馬。


但收到彤管的男子似乎并沒有領(lǐng)悟到這一層,反而將此視作戀人的柔情蜜意,因而生出“馮夷空自舞”的飄飄之感。


《左傳》說這首詩能讓人產(chǎn)生棄瑕取用之想,大概就是因為它對創(chuàng)作素材的這樣一種“好色而不淫”的處理吧——雖然《靜女》是涉足了男女私情的題材,但它并不宣揚情欲的放縱,反而申戒了對情欲的約束。


《左傳》把《干旄》這一篇同《靜女》聯(lián)系在一起,似乎是在暗示,兩首詩具有某種內(nèi)容上的相似性。


假定“彼姝者子”是指一個漂亮女人的話,那么《干旄》就和《靜女》的相似性就顯而易見了:它們都是描寫男女幽會的作品。


所不同者,《靜女》用“彤管”對女子的態(tài)度做出了相對明確的暗示,至于《干旄》,作者卻留了個懸念:“何以告之”——她究竟對駕車前來的情人說了什么呢?詩文沒有作答。


但不作答不代表沒有答案,否則《左傳》怎么能看出“棄瑕取用”呢?


答案,我想就是在“彼姝者子”的“姝”字上吧。如果這個字不僅僅是形容女子的絕色容顏,而且還一語雙關(guān)地暗示了她所具有的美好質(zhì)量,那么,面對前來幽會的情郎,她難道會說出與“彤管”相違的話來嗎?

— THE END —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網(wǎng)絡(luò)


讀《詩經(jīng)》的苦惱,為什么古代民歌里的愛情故事常被后人誤解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安远县| 洛扎县| 梁山县| 望城县| 从江县| 洱源县| 鲁甸县| 潼南县| 远安县| 微山县| 台湾省| 仲巴县| 合江县| 凉城县| 洪江市| 郓城县| 塔河县| 泉州市| 太康县| 固镇县| 淮滨县| 木兰县| 吴江市| 句容市| 泰顺县| 古田县| 温州市| 白城市| 永昌县| 临武县| 宁化县| 辽中县| 大新县| 准格尔旗| 泸溪县| 勃利县| 乡宁县| 沐川县| 广西| 庐江县|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