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南劇場電影》:從推理到動作再到柯幻,低口碑下的商業(yè)化轉(zhuǎn)型
“名偵探柯南”系列自1994年開始,在《周刊少年Sunday》上連載,由青山剛昌創(chuàng)作的長篇推理漫畫作品陪伴眾多的90后們一同成長,度過了十數(shù)個漫長的年輪。
最早喜歡“柯南”的90后漫迷們,絕大多數(shù)也早已步入社會變得更加成熟,對于這個“永遠長不大”的“死神小學生”的關注也逐漸變得模糊。

盡管如此,眾多的漫迷們依然會在每年一部劇場版電影上映之際,尋到合適的時間,去往電影院購買上“柯南”的電影票?!懊麄商娇履稀毕盗芯褪菗碛兄绱司薮蟮奶栒倭?。
《名偵探柯南:緋色的子彈》在國內(nèi)4月17日上映后,據(jù)Deadline消息票房已經(jīng)高達3500萬—3800萬美元(粗略數(shù)據(jù)),拿下周末全球票房榜冠軍。
不過有趣的是,國內(nèi)觀眾對于4月17日休息日上映的僅僅兩天就國內(nèi)票房破億的《緋色的子彈》,卻是“多半差評”,如今豆瓣評分也已經(jīng)來到6.0分。隨著上映時間的推移,《緋色的子彈》的口碑也許還會繼續(xù)下降。

如此低分的原因,不外乎:“宣傳欺詐,CP黨爭”、“八百里開外,一槍擊中罪犯”、“傳統(tǒng)藝能:柯南走哪哪出事故”、“薄弱的推理劇情”等等。
吐槽點眾多的《緋色的子彈》電影,最為人詬病的是“柯南系列電影”開始由“偵探推理類型”轉(zhuǎn)變到了“動作科幻類型”。
這樣的風格轉(zhuǎn)變,讓眾多的漫迷給其打上了“柯幻片”的標簽。
十數(shù)年的連載,犯罪手法的枯竭與推理能力本身的入門
說到《名偵探柯南》,無論是從名字上還是本身就對其的印象來說,這是部“偵探推理類型”的作品。
“偵探推理類型”動漫本身在眾多的題材中也是比較小眾的,更何況對比于《金田一少年事件簿》,“柯南”的作案手法和推理都是比較初級的。但不妨礙“柯南”系列對“推理類型”作品的普及功勞十分巨大。

不少喜歡“柯南”系列的漫迷們?nèi)ツ闷鹆恕陡柲λ谷罚猩跽叱霈F(xiàn)“中二病”嚴重模仿“柯南”中的作案手法于現(xiàn)實中使用的意外。
“柯南”系列有著自己的主線劇情,但是為了維持連載,大多數(shù)情況下的劇情都是較為“單元化”的,每年的“劇場版電影”的更新就要擁有相應的“犯罪手法和推理邏輯”。
因此出現(xiàn)了為廣大漫迷吐槽的:“柯南走到哪,哪里就出事”,上一個這樣印象深刻的角色還是那個無敵的“登山鎬女人”勞拉。

早期“柯南”連載之際還有著不錯的推理情節(jié),“外交官殺人事件”、“詛咒假面的冷笑”、“貝克街的亡靈”、“月光奏鳴曲殺人事件”等,又或者是依賴眾多的優(yōu)秀推理小說,在致敬的情況下也是給眾多的漫迷帶來了推理上的推理享受。
但是如今,“柯南”系列TV動畫已經(jīng)連載到了1000多話,推理、犯罪手法也早已陷入枯竭,主線劇情進展還緩慢。
流水的導演、鐵打的“柯南”IP,風格演變下的市場導向
“柯南”系列劇場版電影的制作采用的是“監(jiān)督常駐制”,即一位監(jiān)督會制作多部劇場版電影后才更換監(jiān)督。

從1997年的M1《引爆摩天樓》開始到今年的M24《緋色的子彈》,多達20多部的劇場版,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三位監(jiān)督,分別是兒玉兼嗣、山本泰一郎、靜野孔文下的三種風格。
雖說是劇場版電影劇情脫胎于“柯南”,但青山剛昌在劇場版中的參與度并不算很高,基本都是創(chuàng)意草案階段,他會和監(jiān)督、制作人一起開會,商量明年的劇場版怎么搞。
具體的發(fā)揮則放權給了每部劇場版電影的監(jiān)督。

兒玉兼嗣監(jiān)督的風格是合乎邏輯的推理故事,以及用細膩的感情引起共鳴,動作場景只是輔助,由此帶來的《通往天國的倒計時》、《貝克街的亡靈》等劇場版被眾多的漫迷認為是最佳。
山本泰一郎監(jiān)督的風格更加重視嚴謹推理情節(jié),重視文戲,十分符合TV動畫的劇情風格,導演下的《水平線上的陰謀》、《紺碧之棺》、《偵探們的鎮(zhèn)魂歌》也是不輸兒玉兼嗣的優(yōu)秀作品。
以上兩位監(jiān)督帶來的“柯南系列”電影不可為不經(jīng)典,但經(jīng)典不一定能當飯吃,良好的口碑下卻并未能帶來高額的票房,由此就有了第三位被眾多“柯南迷”又愛又恨的監(jiān)督。

靜野孔文監(jiān)督認定:“推理、愛情、動作,是《柯南》作品里不能缺少的三要素”,推理偵探類型“柯南”劇場版風格由此轉(zhuǎn)向了商業(yè)化。
“藝術就是爆炸”下的大場面破壞,拋棄人物設定下的CP黨爭,掀翻牛頓棺材板操作多如牛毛,由此導演下的《純黑的噩夢》到《緋色的子彈》。
口碑不佳但是近幾年票房連續(xù)高漲,到今年《緋色的子彈》有望突破百億大關,這不得不說市場導向下,“柯南”的商業(yè)化是十分成功的。
有生之年系列,CP黨爭之外的養(yǎng)老型漫迷:“何時大結(jié)局?”
《緋色的子彈》無疑再一次證明了“票房才是上映電影最根本的衡量標準”,在有望突破日本“百億大關”的情況下,“柯南系列電影”的轉(zhuǎn)型已是無法阻擋了。

被弱化的推理劇情已經(jīng)淪落到為動作場景服務的工具地步,大場面的爆炸在當下影視作品流行的“特效”下,也更能帶給觀眾視覺沖擊,CP黨爭引來的眾多流量也讓“柯南”的熱度居高不下,八百里開外的子彈等操作也是越來越“柯幻”。

不少的漫迷在觀看了最近幾年的劇場版電影后無不是在吐槽“變味了”,當眾多漫迷還在爭論劇情推理不夠嚴謹,CP黨爭爭吵新蘭、柯哀戲份誰多的時候。
還有一小部分的漫迷對這些毫不關心,僅僅關心“柯南”什么時候能夠完結(jié)。
“有生之年”的《名偵探柯南》熬掉了《死神》、《火影忍者》,如今也就還有《海賊王》還在陪跑。

何時才能完結(jié)?這恐怕是眾多喜歡柯南的漫迷們同樣好奇的吧~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內(nèi)容,不知各位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哦。 喜歡我的文章的話,不妨點個關注吧~